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单向性和被动性给师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迷惘,致使教师的教学成果不显,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既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提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养成,甚至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和深造。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解放思想、解放观念、解放能力,成为了很多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致力于解决的课题,即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更好的教与学而联合起来实现一定的教和学的动作的总和。课堂活动由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作三因素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其中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指通过特定的学习动作和完成必要的学习内容而达成的目标,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三维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需要,包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确导向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参与的态度等。课堂活动和课堂动作都是以实现预定目的为特征的,但是课堂动作受单一目的的制约。而课堂活动则受一种完整的目的和动机系统的制约。简单地说,课堂活动是由一系列课堂动作构成的系统,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
心理学中将活动对象分为两种:制约着活动的客观事物;调节活动的客观事物的心理映象。通过类比分析,课堂活动的对象可以细化为四种:教师心理映像下的学生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映像下的教师和学习内容。离开对象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课堂活动总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要并由此推动下试图通过活动使相应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在经历了一定的课堂活动之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映像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尝试和操作,得以构建起必要的联系,并通过活动实践,使主观映像转化为客观的知识、能力、气质等,最终实现了学习以培养人的目的。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课堂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又反过来调节着活动本身。这种调节具有不同的水平。例如学生的运动的节律和能力是在感觉和知觉水平上调节的体现,而智力思维活动则是在概念水平上进行的调节。
二、有效性课堂活动形式
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这三种形式的活动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并在某一阶段以其中的一种活动为主导。例如在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了学龄期,游戏活动便逐步为学习活动所取代;到了成人期,劳动便成为人的主导活动。
因此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具体课堂活动的研究和开发是课堂教学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密切。那么,具体课堂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知识竞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具体实际设计和开发相应的知识竞赛,如“高中生物知识竞答100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加强培养对相应学科的学习兴趣。任何一次知识竞赛都要预先确定好竞赛程序,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赛前准备阶段,二是竞赛实施阶段。
赛前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三个工作,明确竞赛试题的范围和形式,制定竞赛规则(包括奖、惩两个方面),分组和确定组织形式(主持人、辅助人员、评委)。
竞赛实施阶段:主要是加强竞赛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尤其是对赛场秩序的维持和作弊行为的杜绝和制止。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共性能力的培养和个性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游戏竞赛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比赛活动)、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要求。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2到6位成员构成为最佳,在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到两个分组策略:组内异质策略和组间同质策略。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在分组时要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而组间同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合作小组内。从而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分组的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由指导教师包办。如何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实现分组有效性的重中之重,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一名得力的组长。要求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成绩优异更佳。
二是为本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的、富有新意和个性化的名字,这有利于凝集人心,形成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是进行组内成员的编号。一般按照小组内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底进行编号。确保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照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小组内个别成员不思进取、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开展,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人一时一事所能实现的,却也需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时时事事的努力和专研。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注意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的挖掘和开发有效教学资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一、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是由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更好的教与学而联合起来实现一定的教和学的动作的总和。课堂活动由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作三因素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其中课堂活动的目的是指通过特定的学习动作和完成必要的学习内容而达成的目标,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三维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需要,包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正确导向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参与的态度等。课堂活动和课堂动作都是以实现预定目的为特征的,但是课堂动作受单一目的的制约。而课堂活动则受一种完整的目的和动机系统的制约。简单地说,课堂活动是由一系列课堂动作构成的系统,二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重视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
心理学中将活动对象分为两种:制约着活动的客观事物;调节活动的客观事物的心理映象。通过类比分析,课堂活动的对象可以细化为四种:教师心理映像下的学生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映像下的教师和学习内容。离开对象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课堂活动总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需要并由此推动下试图通过活动使相应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在经历了一定的课堂活动之后,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映像通过对活动内容的尝试和操作,得以构建起必要的联系,并通过活动实践,使主观映像转化为客观的知识、能力、气质等,最终实现了学习以培养人的目的。学生的心理、意识在课堂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又反过来调节着活动本身。这种调节具有不同的水平。例如学生的运动的节律和能力是在感觉和知觉水平上调节的体现,而智力思维活动则是在概念水平上进行的调节。
二、有效性课堂活动形式
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这三种形式的活动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并在某一阶段以其中的一种活动为主导。例如在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了学龄期,游戏活动便逐步为学习活动所取代;到了成人期,劳动便成为人的主导活动。
因此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具体课堂活动的研究和开发是课堂教学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密切。那么,具体课堂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知识竞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的具体实际设计和开发相应的知识竞赛,如“高中生物知识竞答100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加强培养对相应学科的学习兴趣。任何一次知识竞赛都要预先确定好竞赛程序,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赛前准备阶段,二是竞赛实施阶段。
赛前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三个工作,明确竞赛试题的范围和形式,制定竞赛规则(包括奖、惩两个方面),分组和确定组织形式(主持人、辅助人员、评委)。
竞赛实施阶段:主要是加强竞赛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尤其是对赛场秩序的维持和作弊行为的杜绝和制止。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共性能力的培养和个性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游戏竞赛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比赛活动)、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要求。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2到6位成员构成为最佳,在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到两个分组策略:组内异质策略和组间同质策略。所谓组内异质就是在分组时要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而组间同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相似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合作小组内。从而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分组的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由指导教师包办。如何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实现分组有效性的重中之重,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选一名得力的组长。要求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成绩优异更佳。
二是为本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的、富有新意和个性化的名字,这有利于凝集人心,形成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是进行组内成员的编号。一般按照小组内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底进行编号。确保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照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小组内个别成员不思进取、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
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开展,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人一时一事所能实现的,却也需要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时时事事的努力和专研。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注意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有效的挖掘和开发有效教学资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现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