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064-02
初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而又对事物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的社会群体。“玉不琢不成器”,初中学生正是一块需要精心雕琢的璞玉。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优秀的人才,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教师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爱学生,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以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在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认知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弄清“三个认知”: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二是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三是学生对未来的认知。
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分析,找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闪光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探索进步提高的方法。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到“百战不殆”,首要的是知己。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识,才能针对自己的缺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才会懂得原来造飞机并不是那样难,只是我还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才会走出心理的阴霾,重新焕发出青少年的青春与活力,昂首挺胸,“而今迈步从头越”。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既然初中学生只是一个存在缺点和不足的学生群体,那么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发生。关键是教师要以足够的热情去关爱他们,去温暖他们的心,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心里障碍和认识上的不足。一旦他们醒来,将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人总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越发展,对人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周期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的高科技时代,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已成为21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具备生存的本领。本领从何而来,那就必须勤奋努力学习。从这一个角度出发,教育学生为了自己今后的生存而勤奋努力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祖国变得更为强大。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积极投入到这一行列之中去,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青春和热血。初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民族的一份子就应该克服自身的缺点,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努力学习,变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努力促使自身的进步和全方位发展。第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实现,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谐思想,源远流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民族希望和未来的青少年,要勇挑重担,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生对未来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是一快处女地,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耕耘。是让它成为鲜花盛开的花园,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是让它成为硕果累累的秋圃,还是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经营,如何去创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要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未来也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是美好的,但这美好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才能得到。这正如有人所说,成功的大门总是虚掩着的,但这门不会自己打开,需要你用力去推。五彩缤纷的未来,需要我们飞扬青春、激荡热情,张开双臂去拥抱、去争取!特别是学生不要因为自己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唉声叹气、踌躇不前,要明白“命运之神只青睐勇敢的人”!请问,你勇敢了吗?你勇敢过吗?只要你勇敢去面对、勇敢地奋斗,勇敢地开拓进取,你的未来同样光华四射!难道你不知道大器晚成的苏洵,不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不知道身受宫刑而成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逆境是弱者的死亡之渊,是锻炼强者意志的熔炉“!我们理应做到在逆境中奋起,在烈火中重生!奋起吧!尽管你们的面前还矗立着一棵棵参天大树,还巍然屹立着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
一旦我们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上面提到的三个“认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重拾自信,摆脱心灵上的阴霾,走出困境;就能够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去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反之,则会让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继续扩展,致使学生滑向深渊,误入歧途。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而又对事物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正确引导的社会群体。“玉不琢不成器”,初中学生正是一块需要精心雕琢的璞玉。我们知道任何一位优秀的人才,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出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教师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关爱学生,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以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在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认知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弄清“三个认知”:一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二是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三是学生对未来的认知。
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不断的反思、分析,找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闪光点,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弄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探索进步提高的方法。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到“百战不殆”,首要的是知己。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認识,才能针对自己的缺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才会懂得原来造飞机并不是那样难,只是我还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才会走出心理的阴霾,重新焕发出青少年的青春与活力,昂首挺胸,“而今迈步从头越”。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
,既然初中学生只是一个存在缺点和不足的学生群体,那么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发生。关键是教师要以足够的热情去关爱他们,去温暖他们的心,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心里障碍和认识上的不足。一旦他们醒来,将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春天!
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首先是自身生存的需要。人总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社会越发展,对人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我们生活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周期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的高科技时代,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已成为21世纪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空前激烈,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具备生存的本领。本领从何而来,那就必须勤奋努力学习。从这一个角度出发,教育学生为了自己今后的生存而勤奋努力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祖国变得更为强大。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积极投入到这一行列之中去,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青春和热血。初中学生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民族的一份子就应该克服自身的缺点,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努力学习,变学习压力为学习动力,努力促使自身的进步和全方位发展。第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实现,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谐思想,源远流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民族希望和未来的青少年,要勇挑重担,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生对未来的认知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是一快处女地,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去耕耘。是让它成为鲜花盛开的花园,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是让它成为硕果累累的秋圃,还是荆棘丛生的灌木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经营,如何去创造。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要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未来也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是美好的,但这美好不是凭空飞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才能得到。这正如有人所说,成功的大门总是虚掩着的,但这门不会自己打开,需要你用力去推。五彩缤纷的未来,需要我们飞扬青春、激荡热情,张开双臂去拥抱、去争取!特别是学生不要因为自己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唉声叹气、踌躇不前,要明白“命运之神只青睐勇敢的人”!请问,你勇敢了吗?你勇敢过吗?只要你勇敢去面对、勇敢地奋斗,勇敢地开拓进取,你的未来同样光华四射!难道你不知道大器晚成的苏洵,不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不知道身受宫刑而成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逆境是弱者的死亡之渊,是锻炼强者意志的熔炉“!我们理应做到在逆境中奋起,在烈火中重生!奋起吧!尽管你们的面前还矗立着一棵棵参天大树,还巍然屹立着一座座不可逾越的大山,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未来总是属于年青人的!
一旦我们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上面提到的三个“认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重拾自信,摆脱心灵上的阴霾,走出困境;就能够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去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反之,则会让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继续扩展,致使学生滑向深渊,误入歧途。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