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专题,淮北市教研室组织了专题活动。活动会上,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数星星的孩子》和《月球之谜》两节研讨课,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我结合两节课,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认识。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如此。我在这里关注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眼里是不是有孩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整个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出来。
1.真正的评价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评价虚伪化的倾向,教师一味地肯定学生。教师想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真正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倾听,认真对待孩子的发言,及时与孩子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起点,充分把握学情,包括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表达水平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不能是学生获得答案,不能是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学生,应该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
2.真实的引导
“请把书读完”“请把最后一个字写完”等这样的话进入了课堂,说明教师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一些后进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引导是真实的。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出现多音字“数”,这个字在濉溪方言中读为“shuǒ”,强大的惯性使孩子在教师的校正后,仍反复读成濉溪方言。教师的引导是耐心的,先出示词卡,让学生读不同的音组成的词,让不同的学生读。在读书时,学生出错,教师正音后让全体学生读。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地加强学生对这个字音的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最后,当一个学生再次读错时,教师又马上纠正。我相信这个字的读音,他们会牢记一辈子。
二、鲜活的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根据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字来确定教学的重点。易读错的字(如平翘舌)、生僻的字重其音;字形易混的字让学生辨其形,用学过的识字法识记;有些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明其意。教师有意识地对字进行分组识记,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1.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把握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字的音形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后,我们不能保证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快。如何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记住这些生字呢?这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问题。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让这些生字不断重现,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在集中识字后,可以放手让同桌互相识记字卡;可以在读文中识字;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适当拓展,用生字编儿歌、故事识字。反复出现的生字,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提高了识字效率。《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教学到最后,教师出示由生字组成的儿歌:“满天星星一组组,就像珍珠撒玉盘。汉朝有个小张衡,总是傻傻仰头数。发现距离总不变,探究清楚靠钻研。”语句不算工整,但目标明晰,复习生字,再一次识记生字。
生字教学中重要一环是写字教学。在很多公开教学中,写字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或者安排在另一个非公开教学课时中去完成,认为写字教学没有什么教的,从这可以看出教师对写字教学的漠视。生字(尤其是字形结构复杂的字)的笔顺,要求教师板演。如,教学“睡”字,教师先让学生看课件中字的笔顺,然后教师板演学生书空,最后学生练写。这是一个完整的写字教学过程。我们不必追求写字指导的数量,而要抓住难写的两三个字,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又如“夜幕降临”中“幕”字的教学,更能看出教师的独具匠心:先是出示一幅夕阳照射下的森林美图,随之黑色的条块由上而下,渐渐覆盖整个画面,让学生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话说说“幕”的意思;接着,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举出“讲台两侧的幕布”“观看图画的屏幕”,明白“幕”的最下面的部件是“巾”;然后,和“暮春”中的“暮”进行比较;最后,指导书写。这样,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是高效率的。
2.灵动的词语教学
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词语本身的解释,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对词语的真正掌握是教学的目标,切忌只让学生知道词典解释的意思,忽略学生自主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有时,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由一个词语带动对整句话、整段话的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词语教学需要重视、需要设计,词语教学要有重点、有策略、有成效。
在两节课中,有许多灵动的词语教学范例。
例1.词语“果然”的教学。
师:读读张衡爷爷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爷爷肯定了小张衡的作法,并且教给他一些天文知识。)张衡是因为哪句话一夜没睡呢?
出示:
听: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地球)转。
想:……
看: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地球)慢慢地(转动)。
师: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想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你认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
评析:这个词语教学的设计扎实而富有创新意识。对“果然”这个词理解的过程是完整的,由听到想最后到看,让学生明白对某个问题经过思考和印证,结果与未印证前一致才能用“果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在这里是吻合的,张衡对爷爷的一句话,花了一夜的时间进行印证,可以看出小张衡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这里做得到真正的统一,做到从学习语言文字出发,最终又得到人文的熏陶,避免了机械的说教。
例2.词语“撒”的教学。
师:做一个“撒”的动作。撒得用力些,撒得再远些。想看一看满天的星星撒在夜空中的景象吗?
出示美图和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读)
师:他在“满天的星星”后面停顿了,真好。谁能像他那样读?(学生读)
(教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满天的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还看见了珍珠。
师:那是真的珍珠吗?把星星比作珍珠,真美呀!(学生读)
词语教学在这里是一个切入点,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加强了读的指导,在读中感受夜景之美,渗透修辞教学。
例3.词语“遐想”的教学。
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在皎洁的月光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1:我在想远方打工的妈妈,是不是也在月光下看着我。
生2:我在想月亮上真有嫦娥吗?她的广寒宫是什么样子的?
生3: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
师:你们刚才无拘无束的想象真好。这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就叫……
生:遐想。(学生读出示的句子)
这个词语教学,好像没有指导,但指导又是那么实在,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词语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动脑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读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读的教学要扎实有效,读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指导,避免没有目的、没有层次的反复读。教师在读中点拨、示范,在读中加强对重点词语的品悟,在读中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要把握住各年段对读的要求,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
1.让读的内涵更加丰富
读是理解、品味、感悟语言文字,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从小学阶段对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可以看出,读不是孤立的,而是以理解作为基础,是和思考紧密联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读必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教学中,通过读,整体上把握文本;通过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品味用词的精妙,体会语言的美;通过读,形成语感。
串讲串问往往把本应充满整体美感的语文课搞得支离破碎,其教学效率是低的。我们要简化语文课堂,要化零为整,少讲少问,让读串起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自主对语言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读要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
句一: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句二: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句三: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原句)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词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和语言效果也是不同的。
读,应该和体会情感、思想结合起来。这里,教师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体验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接受人文的熏陶,从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情,是自发的,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煽情)产生的。
2.加强读的示范和指导
读是教学的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接受人文熏陶,因而读的指导相当重要。对读的指导,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就低年级学生来说,指导更重要。我们要教会学生读正确,读长句子时会断句,甚至读出句中蕴含的情感。但指导不是告诉,教师要淡化指导的痕迹,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的示范中使学生明了应该怎样做。
例1.(出示)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学生读)
师:有句话你读得真好!“一颗,两颗”你读得真像是数星星,数得很认真。“一直”读得也很好,让我一听,就感觉到不是一天两天数星星了。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读吗?
(学生按老师的指导读得很好)
读的指导,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中完成的,没有琐碎的分析,学生已然找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例2.(出示)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师:请看老师读。(教师范读)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动作好。
生:老师读的时候有表情。
生:老师声音好,像老奶奶。
师:“又在数星星了”,哪儿读得好?
生:“又”读得好,真像老奶奶。
师:谁来读?看谁读得像老奶奶。(学生读)
师:真是个慈祥的老奶奶!真是个和蔼的老奶奶!
在知道学生读不出人物感情的时候,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学生很好地读出文中老奶奶的语气并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教师评价的重点很清楚,就是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读中指导,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更希望学生能习得方法,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责编 韦 雄)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如此。我在这里关注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眼里是不是有孩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整个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出来。
1.真正的评价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评价虚伪化的倾向,教师一味地肯定学生。教师想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真正的评价,来源于教师的倾听,认真对待孩子的发言,及时与孩子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起点,充分把握学情,包括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表达水平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不能是学生获得答案,不能是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学生,应该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
2.真实的引导
“请把书读完”“请把最后一个字写完”等这样的话进入了课堂,说明教师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一些后进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引导是真实的。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出现多音字“数”,这个字在濉溪方言中读为“shuǒ”,强大的惯性使孩子在教师的校正后,仍反复读成濉溪方言。教师的引导是耐心的,先出示词卡,让学生读不同的音组成的词,让不同的学生读。在读书时,学生出错,教师正音后让全体学生读。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地加强学生对这个字音的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最后,当一个学生再次读错时,教师又马上纠正。我相信这个字的读音,他们会牢记一辈子。
二、鲜活的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根据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字来确定教学的重点。易读错的字(如平翘舌)、生僻的字重其音;字形易混的字让学生辨其形,用学过的识字法识记;有些字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明其意。教师有意识地对字进行分组识记,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1.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把握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字的音形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后,我们不能保证学生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快。如何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记住这些生字呢?这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问题。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让这些生字不断重现,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在集中识字后,可以放手让同桌互相识记字卡;可以在读文中识字;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适当拓展,用生字编儿歌、故事识字。反复出现的生字,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印象,提高了识字效率。《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教学到最后,教师出示由生字组成的儿歌:“满天星星一组组,就像珍珠撒玉盘。汉朝有个小张衡,总是傻傻仰头数。发现距离总不变,探究清楚靠钻研。”语句不算工整,但目标明晰,复习生字,再一次识记生字。
生字教学中重要一环是写字教学。在很多公开教学中,写字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或者安排在另一个非公开教学课时中去完成,认为写字教学没有什么教的,从这可以看出教师对写字教学的漠视。生字(尤其是字形结构复杂的字)的笔顺,要求教师板演。如,教学“睡”字,教师先让学生看课件中字的笔顺,然后教师板演学生书空,最后学生练写。这是一个完整的写字教学过程。我们不必追求写字指导的数量,而要抓住难写的两三个字,把精力用在刀刃上。又如“夜幕降临”中“幕”字的教学,更能看出教师的独具匠心:先是出示一幅夕阳照射下的森林美图,随之黑色的条块由上而下,渐渐覆盖整个画面,让学生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并且用自己的话说说“幕”的意思;接着,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举出“讲台两侧的幕布”“观看图画的屏幕”,明白“幕”的最下面的部件是“巾”;然后,和“暮春”中的“暮”进行比较;最后,指导书写。这样,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是高效率的。
2.灵动的词语教学
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词语本身的解释,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对词语的真正掌握是教学的目标,切忌只让学生知道词典解释的意思,忽略学生自主对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有时,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由一个词语带动对整句话、整段话的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词语教学需要重视、需要设计,词语教学要有重点、有策略、有成效。
在两节课中,有许多灵动的词语教学范例。
例1.词语“果然”的教学。
师:读读张衡爷爷的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爷爷肯定了小张衡的作法,并且教给他一些天文知识。)张衡是因为哪句话一夜没睡呢?
出示:
听: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地球)转。
想:……
看: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地球)慢慢地(转动)。
师:听了爷爷的话,张衡想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你认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
评析:这个词语教学的设计扎实而富有创新意识。对“果然”这个词理解的过程是完整的,由听到想最后到看,让学生明白对某个问题经过思考和印证,结果与未印证前一致才能用“果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在这里是吻合的,张衡对爷爷的一句话,花了一夜的时间进行印证,可以看出小张衡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是分不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这里做得到真正的统一,做到从学习语言文字出发,最终又得到人文的熏陶,避免了机械的说教。
例2.词语“撒”的教学。
师:做一个“撒”的动作。撒得用力些,撒得再远些。想看一看满天的星星撒在夜空中的景象吗?
出示美图和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学生读)
师:他在“满天的星星”后面停顿了,真好。谁能像他那样读?(学生读)
(教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满天的星星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还看见了珍珠。
师:那是真的珍珠吗?把星星比作珍珠,真美呀!(学生读)
词语教学在这里是一个切入点,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加强了读的指导,在读中感受夜景之美,渗透修辞教学。
例3.词语“遐想”的教学。
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师:在皎洁的月光下,你会想到什么?
生1:我在想远方打工的妈妈,是不是也在月光下看着我。
生2:我在想月亮上真有嫦娥吗?她的广寒宫是什么样子的?
生3: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
师:你们刚才无拘无束的想象真好。这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就叫……
生:遐想。(学生读出示的句子)
这个词语教学,好像没有指导,但指导又是那么实在,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词语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动脑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以读为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读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读的教学要扎实有效,读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指导,避免没有目的、没有层次的反复读。教师在读中点拨、示范,在读中加强对重点词语的品悟,在读中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要把握住各年段对读的要求,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有味。
1.让读的内涵更加丰富
读是理解、品味、感悟语言文字,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从小学阶段对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可以看出,读不是孤立的,而是以理解作为基础,是和思考紧密联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读必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教学中,通过读,整体上把握文本;通过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品味用词的精妙,体会语言的美;通过读,形成语感。
串讲串问往往把本应充满整体美感的语文课搞得支离破碎,其教学效率是低的。我们要简化语文课堂,要化零为整,少讲少问,让读串起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自主对语言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读要和语言文字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如:
句一: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句二: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句三: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原句)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词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和语言效果也是不同的。
读,应该和体会情感、思想结合起来。这里,教师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体验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接受人文的熏陶,从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情,是自发的,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煽情)产生的。
2.加强读的示范和指导
读是教学的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接受人文熏陶,因而读的指导相当重要。对读的指导,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就低年级学生来说,指导更重要。我们要教会学生读正确,读长句子时会断句,甚至读出句中蕴含的情感。但指导不是告诉,教师要淡化指导的痕迹,要在师生交流中、教师的示范中使学生明了应该怎样做。
例1.(出示)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学生读)
师:有句话你读得真好!“一颗,两颗”你读得真像是数星星,数得很认真。“一直”读得也很好,让我一听,就感觉到不是一天两天数星星了。其他同学能像他这样读吗?
(学生按老师的指导读得很好)
读的指导,是在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中完成的,没有琐碎的分析,学生已然找到了正确的读书方法。
例2.(出示)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
师:请看老师读。(教师范读)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动作好。
生:老师读的时候有表情。
生:老师声音好,像老奶奶。
师:“又在数星星了”,哪儿读得好?
生:“又”读得好,真像老奶奶。
师:谁来读?看谁读得像老奶奶。(学生读)
师:真是个慈祥的老奶奶!真是个和蔼的老奶奶!
在知道学生读不出人物感情的时候,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这样学生很好地读出文中老奶奶的语气并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教师评价的重点很清楚,就是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读中指导,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更希望学生能习得方法,架起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