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觉得没用的,将来都是宝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设限-成就受限-突破眼光和经验局限-从专业型转变为全面型,谢卫刚用自己的经历生动证明了这个正向循环。
  
  Q 在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有没有因“自我设限”而使得“成就受限”的教训?
  A 我以前在每次调整职业规划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成就倦怠感,应该就是一种“自我设限”吧。我在第一份工作里就曾丧失一些机会,现在仍然有些遗憾。
  我最早的工作是在一家4A公司,负责北京所管辖的客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我表现出色,但是认为即便再升一级,所做的事情跟现在也差不多,找不到往上走的动力和方向了。其实这都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我前一段时间才得知,跟我同期进公司的一个广州的同事,现在已经成为公司总经理了。其实我当时所在的位置和时机,比他要优越得多,但他一直坚持了下去,从客户执行到创意总监,做遍广告领域的各个职位,了解到所有的方方面面。
  在第一家公司的“自我设限”,也给我后来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我原来做消费品的数据库整体设计、咨询和直复营销的沟通方案规划。到了第二家公司后我发现,只单纯了解自己的领域是远远不够的,做市场的要了解以什么样的创意表现形式将什么样的信息传递给你的目标对象、如何区隔你的目标对象、采取什么样的诱因得到他们的反馈。回头一看,发现这都是我原来在广告公司其他岗位上的同事在做的内容,我并没有学到极致。
  我开拓新客户的能力很强,但当客户想去了解与策划方案相关的其他领域时。我却感觉非常无助。我当时只有拼命去翻市面上所有关于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当最终可以做到客户要求的规划方案时,问题又来了,我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这就让最后的效果很难保证。
  在APC的工作补齐了我之前的种种遗憾。我最开始做数据库营销,后来公司给我一个机会。做市场推广部门的代理负责人。后来华东区负责活动的同事离职了,我作为部门的代理主管又跑到上海去兼任活动负责人。更巧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IT渠道相关的业务,公司决定再次引入大众传播,我又有机会成为了中国地区做大众传播的广告负责人。这样,我就把活动和广告的所有流程彻底弄清楚了。在我们公司被施耐德收购之后,我自然而然就成了市场推广方面的负责人。
  Q 在现有职位的条件下,如何突破眼光和经验的局限呢?
  A 很多外企里都有轮岗制度,这对积累各个职位的不同经验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都分成两方面:一是自己现在需要专注的部分。二是跟工作相关联的部分。如果我们把外企的整个公司运营看做一个系统的话,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有输入和输出的。了解不同岗位输入端的上游,以及此岗位输出方的下游,即使没有轮岗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接触面的扩展,得到更多知识和经验,并且真实了解到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公司中的地位。
  Q 你有没有碰到过典型的“低成就的高潜能”族群?他们的表现曾给你造成过哪些困扰?
  A 做市场工作的人,很难从一开始就变成全才,直接上升到策略性的层面。大多数人都是从公关、活动或者广告入手,掌握的知识面是非常窄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我原来有一些同事,很多年以后还停留在原来的领域和职位上,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经常在抱怨。天天说老板不给他机会,手头工作太多太累。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一个公关经理就是这样的状态,人非常聪明。但是没有意愿设定更高的目标,不愿意努力,特别爱偷懒,总是强调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如果一件事情没人明确告诉他必须要做,那么他就选择不做,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行动和合作中应该扮演某种角色。他后来跳槽,据说很有可能成为市场总监。但是好几年过去了,据我所知他仍旧是个公关经理。
  Q 你有没有过强迫自己养成或者克服某种生活习惯,以达到改善自我的目标?
  A 三年前我体重逼近了180斤,身体完全是亚健康状态,脂肪肝、肾结石都找上门来,精神状态也很差。就像西方人所说,先Healthy,然后才能Wealthy。我决心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原来从不吃早饭,后来我每天早起15分钟,给吃早饭留出时间。另一个就是健身,每天无论多晚,一定要在健身房待够一个半小时。
  一个月之后我就减了20斤,半年以后到了140斤,当年体检,脂肪肝就没了,全身脂肪含量降到19%。运动已经成为习惯。现在只要天气允许,我每天都骑自行车17公里去上班。不论抗压能力还是心情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变,觉得既轻松又舒服,这也让我后来有信心去接受一个比原来更富挑战的职位。
  回想起来,那段日子也很难捱。健身的第一周我就很想放弃,不过当时我下血本雇了一个教练,每天他都打电话督促我去健身,我心疼钱,老婆也催,于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到了第三个月,我因为表现出众成了疯狂单车项目的兼职教练,成了健身房里的名人。别人的认可会使自信心急剧膨胀,可能让你倒在成功路上,也可能由此变得更成功,我很庆幸自己在减肥健身的道路上成为后者。
  Q 你认为在自己身上还有哪些潜能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面对不断的进步,有没有对于成功的退缩心和畏惧感?
  A 目前在这个职位上,我认为自己可以给公司在战略市场方面带来更大价值。帮公司增加市场竞争力。我现在对市场营销的相关领域已经非常了解,但在产品知识和具体的销售方面有缺失。需要去补全。做市场工作,需要从更多层面去涵盖更高的策略。老板的言传身教和客户的反馈,让我能及时得到更多信息。学习能力是我争取激发全部潜能的一个优势,也将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退缩和畏惧,在我心里偶而会有一些,但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排解。比如总结、新项目启动接踵而来,就会感觉下一周的到来很可怕,担心自己处理不了。我通常会在周日上午骑自行车七八十公里放松心情。然后下午集中思考下周工作的安排和对策。压力有时可以激发潜能,就看你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激发点。
其他文献
传统智慧在纸张和口头上一直流传着冰冷冷的劝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让人打消一切妄念,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传说飘来飘去,有人的确远走高飞,而且并没有死无葬身之地。    是安于现在的生活并且学着享受庸常,还是甘冒下坠的风险振翅飞往远方?  说实话,我也觉得非常惊奇,竟然有那么多人觉得现实在一点点埋葬自己的梦想。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跨出一步。每次说到看不到的山那头、海的那一端。总有无数颗小心
期刊
在老罗的口头语中,“耍流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实老罗已经为这个词添加了新的意思,他把一些吹牛皮、不真实甚至昧着良心说瞎话的行为都称为耍流氓。从英语培训起家,又回归到英语创业,老罗在这个过程中有拒绝、有疲惫,也有坚守,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一个梦想——做最真诚的教育,即使无法让整个世界真实,也要让自己所能影响到的人真实起来。    很多人认识老罗,是那批横空出世;中击我们耳膜的“老罗语录”。
期刊
科学家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小组,直接领命去做一件事的小组,效率不如让他们思考要不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小组效率高。也就是说有“自主”感觉的小组能够更顺利地达到终点,有更高的动力。    前阵子,卢彦勋晋级温网八强,成为自1995年日本选手松冈修造闯入温网八强后,第二位打进大满贯赛事男单八强的亚洲选手。不过,卢彦勋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不像那些从小就被看好、预期成为顶尖网球选手、一路被赞助商“赞助
期刊
匠人精神可能是当下中国社会弥漫的快速成功最大的解毒药,它的本质是专注。桑内特写道:“所谓专注,不仅意味着痴迷、精益求精的匠人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且还意味着他或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些客观的价值。”    格拉德威尔因《引爆流行》中对流行机理的解读广为人知,他提供了一套关于流行的整体思路。而在他所写的《异类》(Outjiers)一书中,他没有通过分析所谓成功故事在这方面建立体系的雄心。也许他是对的
期刊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我特别喜欢“疾风知劲草”这句话,这并非意味着我特别乐于面对挑战,但无论人生还是商业,不可能总在一个幸福的、和谐的状态当中,总会有困难出现。这个时候你哭也没有用,逃避也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坚强一些,打败困难。这句话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    小泽秀树  出生于1950年、今年刚好满60岁的小泽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法律系。曾经师从一位研究受害者的教授,专业改为犯罪学。
期刊
“空降华润万家做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食品安全和公司事务,我本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做点业绩和改革,没想到最终却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奏了效。有时候不是想法不对,是时机问题,要有耐心去等,等着和团队建立信任,靠做小事建立共识。”    在华润17年,我从人事部做起,一直到担当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兼培训中心总经理的职位。工作多年之后,我希望职业生涯能够转型。  机遇来了。2008年,我从集团转到下属
期刊
找到那个掌控你的职场前途的关键人物,不是为了拍马屁、走后门,而是学习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谁才是掌握你升职大计的关键角色?公司老板?HR经理?你的直接上司?  要明白其中的真谛,不妨先来看看一家市场化的企业提拔员工的流程。  首先,HR部门需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找到那些有潜力的员工,当企业发展,产生一些岗位需求时,会由公司老板来决定是否设置这
期刊
四眼田鸡?软弱的标志?别傻了,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说,由英语单词Spectacles(眼镜)与Sexy(性感的)组合的合成词“Spexy”正在流行。昔日那些被追打或是被踩碎了镜片孤立无助的眼镜男孩、戴着瓶底眼镜的钢牙妹,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颠覆世界的新形象了。    把自信挂在脸上    “有20多个眼镜,对,你不用惊讶。近视眼,必须要戴眼镜,但可能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每隔一到两个月就会换一个眼镜。
期刊
所有向上发展受限的天花板,其实都是你加在自己身上的。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和行动模式,一直在阻止你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幸福。到了该彻底清算的时候了!    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输了,而是他差点就成功。  经常有人抱怨无资本、无机会、无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不得不忍受虎落平阳的平庸生活,理想成为无关紧要的点缀,每天都陷入绝望又动弹不得。而往往越是被公认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成为“杯具”,光芒转瞬即逝。  那么对
期刊
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5年以上的人,超过半数都会出现一些“橡皮化”的倾向。相比于懒惰的员工,“橡皮人”可能还更为糟糕。他们不仅工作没有效率,充满了职业倦怠,而且他们不知该如何谋划自己的未来,不知压力该向何处疏泄。从企业角度来说,也找不到激励这些员工的合适方法。  富士康员工的困境也是今日很多工作者的困境。原因不仅是现实残酷,当代的工作者还有更纷繁芜杂的结需要打开。个人稳定的状态被信息时代缓缓挤压,信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