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但是,新的理念并不等于新的行为方式。一个精彩的教育理论报告,可以冲击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但是,真正理解并自觉地运用新理念,指导和改变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时间和空间,要允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边尝试,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真正让新理念转变成新的教学行为。我就探究与体验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探究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可见,探究学习是一种模拟学术(或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包括五个步骤:
(1)陈述问题;
(2)形成假设或解释;
(3)观察和实验;
(4)解释资料;
(5)推导结论。
那么,这么一个漫长的科学研究(探究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如何操作?
我的做法是:
1.确定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这种问题要有开放性,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我在教学中,根据问题的思维指向不同,提出10类不同的开放性问题,见下表:
序号 问题类型举例
①“说明”类金字塔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②“象征”类长征象征着什么?
③“启迪”类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当今经济
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④“感想”类你对隋亡唐兴有何感想?
⑤“想象”类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文描述垓下之战。
⑥“探索”类根据文字或图像材料作出猜想。
⑦“调查”类请你回访当地老人,调查大跃进情况。
⑧“制作”类用胶泥仿制一个苏美尔人像。
⑨“鉴赏”类鉴赏某一历史文物。
⑩“专题”类二战中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2)学生在听讲或阅读课本中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首要环节。在历史教学实际中,只要教师有意关注、注意培养,学生还是能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的。但是,教师在选择这些问题作为探究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问题要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重点;问题不易过大,最好能在本节课探究完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部分资料,能在课本上找到,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每节课上都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
2.收集和处理资料
(1)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本上寻找相关资料;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补充的资料也不易过多、过长,否则在课堂上是不能完成的。
3.推导结论
(1)小组合作推导;
(2)个人独立推导。
4.表达结论
(1)形成书面结论,列出主要观点或事实;
(2)做口头回答;
(3)组间或全班交流。
二、体验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体验学习重自主反思、重内心反省。体验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内省—外显三个基本环节。体验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形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学习,更为有效。
1.感知
这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让学生感知历史情境、感知问题情境,参与活动过程,为学生的内心反省做好准备。如,让学生听红军长征的过程,阅读一段岳飞的小故事,面对一个问题情境(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说明了什么?),观看一则历史小品表演(秦始皇焚书),等等,都会引发学生内心的冲动,形成体验的氛围。
2.内省
内省的过程就是学生联系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过程,或借鉴前人的经验,或学习前人的品质,从中受到启迪。
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从岳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从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在这个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产生新体验,形成新观点。
3.外显
可以是学生谈体会、谈体验、谈教训、谈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写报告、写总结、写论文、写警句。外显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修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学生学习了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写一句体会,贴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坚强意志是成功的关键。
这种能触及学生心灵、针对学生自身的缺陷而写出的体会,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效果更好。如在参观历史古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探索、克服困难,从做中学、从做中体验,这是道德观念行为化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要使历史课德育更有效,而不是贴标签,不是灌输,探究与体验学习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应在课堂上多实践、多一些更新的更有效的教学行为,让历史课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探究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更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可见,探究学习是一种模拟学术(或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而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包括五个步骤:
(1)陈述问题;
(2)形成假设或解释;
(3)观察和实验;
(4)解释资料;
(5)推导结论。
那么,这么一个漫长的科学研究(探究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如何操作?
我的做法是:
1.确定问题
(1)教师提出问题。这种问题要有开放性,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我在教学中,根据问题的思维指向不同,提出10类不同的开放性问题,见下表:
序号 问题类型举例
①“说明”类金字塔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②“象征”类长征象征着什么?
③“启迪”类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对我国当今经济
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④“感想”类你对隋亡唐兴有何感想?
⑤“想象”类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文描述垓下之战。
⑥“探索”类根据文字或图像材料作出猜想。
⑦“调查”类请你回访当地老人,调查大跃进情况。
⑧“制作”类用胶泥仿制一个苏美尔人像。
⑨“鉴赏”类鉴赏某一历史文物。
⑩“专题”类二战中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2)学生在听讲或阅读课本中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首要环节。在历史教学实际中,只要教师有意关注、注意培养,学生还是能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的。但是,教师在选择这些问题作为探究学习内容时,应该注意:问题要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的中心和重点;问题不易过大,最好能在本节课探究完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部分资料,能在课本上找到,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每节课上都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
2.收集和处理资料
(1)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课本上寻找相关资料;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补充的资料也不易过多、过长,否则在课堂上是不能完成的。
3.推导结论
(1)小组合作推导;
(2)个人独立推导。
4.表达结论
(1)形成书面结论,列出主要观点或事实;
(2)做口头回答;
(3)组间或全班交流。
二、体验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
体验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体验学习重自主反思、重内心反省。体验学习的过程包括感知—内省—外显三个基本环节。体验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形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的学习,更为有效。
1.感知
这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让学生感知历史情境、感知问题情境,参与活动过程,为学生的内心反省做好准备。如,让学生听红军长征的过程,阅读一段岳飞的小故事,面对一个问题情境(邓小平三起三落的经历说明了什么?),观看一则历史小品表演(秦始皇焚书),等等,都会引发学生内心的冲动,形成体验的氛围。
2.内省
内省的过程就是学生联系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过程,或借鉴前人的经验,或学习前人的品质,从中受到启迪。
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从岳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从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在这个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产生新体验,形成新观点。
3.外显
可以是学生谈体会、谈体验、谈教训、谈感受;也可以是学生写报告、写总结、写论文、写警句。外显的要求,可以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修正自己的行为。
比如,在学生学习了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之后,我要求每位同学写一句体会,贴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坚强意志是成功的关键。
这种能触及学生心灵、针对学生自身的缺陷而写出的体会,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效果更好。如在参观历史古迹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探索、克服困难,从做中学、从做中体验,这是道德观念行为化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但要使历史课德育更有效,而不是贴标签,不是灌输,探究与体验学习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应在课堂上多实践、多一些更新的更有效的教学行为,让历史课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