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期望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就业期望,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与实际用人反馈,针对学生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展开相对性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就业期望 安徽财经大学
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尘埃落定。客观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要求着广大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劳动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根据自身客观实际,调整就业期望,明确就业方向,实现人生价值。但令人叹惋的是,现实却是当代大学生尚未从传统精英教育意识当中走出,就业心态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在就业心理期望自我调整时步履缓慢。就业期望过高,自身能力不足,往往给企业造成一种“眼高手低”的直观印象,造就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更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
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传统财经类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根据近几年国贸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后期追踪与调查,却发现真正从事外贸业务的学生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从事银行业、保险业与房地产的比重却是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数据变化,其中不乏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兴旺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但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是否发生了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是否有助于学生就业数量增加与就业质量提升,仍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分析,而根据社会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学生的教学与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期望,针对安徽财经大学的国贸专业2018届毕业生采取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采取不记名随机发放问卷的调查形式,广大学生积极响应,认真填写问卷,收据数据翔实,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现阶段这些准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期望与就业想法。而学生在问卷填写过程中所也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而这些突出的问题,对于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有效指导学生的就业择业,无形当中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期望现状研究
在开展对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时,学生对于未来作出的选择,分别是考研,考取公务员,外企,私企,国企,出国与自主创业。其中选择在本科期间进入社会就业有66人,占比50.76%;选择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府继续深造的有55名学生,占比42.31%;选择自主创业的仅有6位同学。
根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基本为两个方向——就业与考研。相较于前几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重不断下降,而选择考研的学生数量则一直属于上升阶段。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选择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锻炼自身专业能力,从而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地发展平台。
在考研问题上,相较于前几年的调查,现在选择考研的学生在院校选择与复习准备上更加趋于理性。不同于12年到15年的考研摸底调查,2018届学生在报考院校选择方面,目标明确,同以往几届考研院校选择所形成的报考院校攀比风,过高填报院校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在本次问卷调查的同学中,55名同学的院校选择分布较为均衡, 211高校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所传统财经类院校,生源质量优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普遍较高,因此考研阶段的院校选择上,211中一些财经类院校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选择。相较于前几届学生,在考研院校选择与考研准备上,2018届学生准备的更加充分。
选择就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进入外企去实现自身理想,这一点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契合度较高,而不同于往年的数据,选择考取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和进入国企工作的就业期望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取消了过去经济大类的相关专业岗位,岗位定向性愈发明确,可供学生报考的岗位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身就业的自主选择性增强,许多学生不再追求过往的这些“铁饭碗”。在其后与部分学生的交流中,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出去闯荡,对于工作的稳定性的追求反而放在了工作前景之后。如许多学生在就业地点选择时,多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部分学生选择回到自己家乡工作,无一人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工作。许多学生都寄希望于在大城市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晋升空间与发展机会。对于薪资的追求反而放在了其次。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就业薪资期望方面,56.23%的学生对于第一份工资的期望是3000——5000元,较符合目前的市场实际。
其次在具体职位选择上,39.23%的毕业生选择从事金融、保险、投资行业;27.69%的毕业生选择市场公关与市场营销;17.69%的毕业生选择从未想过未来从事的具体行业。对于从事一线生产的选择几近于无。
二、就业期望与能力素质匹配状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2018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自身能力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自身就业期望过高,但专业能力不足是针对此次针对2018届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中所反应出的突出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觉有84.62%的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在未来的就业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仅有10%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是未来工作的基础。
出现这样的调查数据,反映出了现代许多学生忽视本专业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学习,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从而导致自身能力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忽视专业课的现象。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专业课上自我懈怠,专业能力素养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中,曾不止一家企业明确表示过近几年的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自身专业素养同前期的学生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也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学生错误的专业课观念,改进学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了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根据此次问卷调查,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们基本具备了较为明晰的就业观,在针对未来的选择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道路选择,对于自身的未来规划,也有了自身的展望。相较于前几届学生,学生的就业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就业选择的自主性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點。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无一人选择去中西部地区实现自身的理想。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理想缺失与奉献精神。在未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需逐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去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在本次调查问卷中,仅有5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指导与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李克强总理曾不止一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总理更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年能够在未来将创新之火燃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新创业应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2018届毕业生在仅5人选择创业,无疑与总理的目标仍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依托学校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学生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创业路径,积极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和体制机制保障,让创业成为未来学生的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促进和引导学生创业成功。
3.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国贸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而由于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忽视,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降低,这已经引起了用人单位与教授专业课老师的重视。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够真正的将国贸专业的毕业生送向社会,接受市场、国家和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益民.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离职关系研究[J]. 教育评论,2016,(04):38-40.
[2]李迎春.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3):19-20+72.
[3]黄亚楠,华磊,饶武元. 就业期望:经济学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08):86-91.
[4]高凯,任嘉庆,蒋承. 基层就业期望与落实情况对比研究——以北京市大学生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14,(05):51-56.
[5]杨江涛. 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04):40-44.
[6]曾向昌.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 高教探索,2007,(02):110-112.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就业期望 安徽财经大学
现今,高等教育大众化已尘埃落定。客观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地要求着广大大学生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去适应新的劳动环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根据自身客观实际,调整就业期望,明确就业方向,实现人生价值。但令人叹惋的是,现实却是当代大学生尚未从传统精英教育意识当中走出,就业心态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在就业心理期望自我调整时步履缓慢。就业期望过高,自身能力不足,往往给企业造成一种“眼高手低”的直观印象,造就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更导致了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
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传统财经类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一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根据近几年国贸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统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但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后期追踪与调查,却发现真正从事外贸业务的学生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从事银行业、保险业与房地产的比重却是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数据变化,其中不乏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与房地产业的兴旺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但学生自身的就业选择是否发生了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是否有助于学生就业数量增加与就业质量提升,仍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分析,而根据社会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学生的教学与培养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期望,针对安徽财经大学的国贸专业2018届毕业生采取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0份。采取不记名随机发放问卷的调查形式,广大学生积极响应,认真填写问卷,收据数据翔实,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现阶段这些准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期望与就业想法。而学生在问卷填写过程中所也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而这些突出的问题,对于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有效指导学生的就业择业,无形当中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期望现状研究
在开展对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时,学生对于未来作出的选择,分别是考研,考取公务员,外企,私企,国企,出国与自主创业。其中选择在本科期间进入社会就业有66人,占比50.76%;选择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府继续深造的有55名学生,占比42.31%;选择自主创业的仅有6位同学。
根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基本为两个方向——就业与考研。相较于前几年,选择就业的学生比重不断下降,而选择考研的学生数量则一直属于上升阶段。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选择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锻炼自身专业能力,从而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地发展平台。
在考研问题上,相较于前几年的调查,现在选择考研的学生在院校选择与复习准备上更加趋于理性。不同于12年到15年的考研摸底调查,2018届学生在报考院校选择方面,目标明确,同以往几届考研院校选择所形成的报考院校攀比风,过高填报院校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在本次问卷调查的同学中,55名同学的院校选择分布较为均衡, 211高校获得了广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所传统财经类院校,生源质量优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普遍较高,因此考研阶段的院校选择上,211中一些财经类院校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最有可能实现目标的选择。相较于前几届学生,在考研院校选择与考研准备上,2018届学生准备的更加充分。
选择就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进入外企去实现自身理想,这一点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契合度较高,而不同于往年的数据,选择考取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和进入国企工作的就业期望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公务员考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取消了过去经济大类的相关专业岗位,岗位定向性愈发明确,可供学生报考的岗位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身就业的自主选择性增强,许多学生不再追求过往的这些“铁饭碗”。在其后与部分学生的交流中,许多学生纷纷表示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出去闯荡,对于工作的稳定性的追求反而放在了工作前景之后。如许多学生在就业地点选择时,多选择去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部分学生选择回到自己家乡工作,无一人选择去西部边远地区工作。许多学生都寄希望于在大城市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晋升空间与发展机会。对于薪资的追求反而放在了其次。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就业薪资期望方面,56.23%的学生对于第一份工资的期望是3000——5000元,较符合目前的市场实际。
其次在具体职位选择上,39.23%的毕业生选择从事金融、保险、投资行业;27.69%的毕业生选择市场公关与市场营销;17.69%的毕业生选择从未想过未来从事的具体行业。对于从事一线生产的选择几近于无。
二、就业期望与能力素质匹配状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2018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自身能力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自身就业期望过高,但专业能力不足是针对此次针对2018届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中所反应出的突出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觉有84.62%的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在未来的就业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能起到决定作用,仅有10%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是未来工作的基础。
出现这样的调查数据,反映出了现代许多学生忽视本专业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学习,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从而导致自身能力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忽视专业课的现象。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专业课上自我懈怠,专业能力素养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中,曾不止一家企业明确表示过近几年的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自身专业素养同前期的学生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也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学生错误的专业课观念,改进学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了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根据此次问卷调查,20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们基本具备了较为明晰的就业观,在针对未来的选择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道路选择,对于自身的未来规划,也有了自身的展望。相较于前几届学生,学生的就业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就业选择的自主性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點。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无一人选择去中西部地区实现自身的理想。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理想缺失与奉献精神。在未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需逐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去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加大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在本次调查问卷中,仅有5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指导与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李克强总理曾不止一次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总理更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年能够在未来将创新之火燃遍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新创业应是未来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2018届毕业生在仅5人选择创业,无疑与总理的目标仍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就业指导过程中,依托学校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学生的创业指导与教育,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创业路径,积极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营造创业的良好氛围和体制机制保障,让创业成为未来学生的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促进和引导学生创业成功。
3.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国贸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而由于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忽视,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不断降低,这已经引起了用人单位与教授专业课老师的重视。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够真正的将国贸专业的毕业生送向社会,接受市场、国家和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张益民.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离职关系研究[J]. 教育评论,2016,(04):38-40.
[2]李迎春.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03):19-20+72.
[3]黄亚楠,华磊,饶武元. 就业期望:经济学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4,(08):86-91.
[4]高凯,任嘉庆,蒋承. 基层就业期望与落实情况对比研究——以北京市大学生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14,(05):51-56.
[5]杨江涛. 大学生就业期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04):40-44.
[6]曾向昌.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 高教探索,2007,(0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