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其有效发展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应用这三个环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了积极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培养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一直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头疼。有些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将知识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由此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死记硬背中难以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空间观念,进而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应用这三个环节入手,进行详细说明。
一、 课前:教材开发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作为主体,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要以教材为依据之外,还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如此才能在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基于此,我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会对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以此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我立足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补充了图形相互转化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图形的割补、拼接中,对图形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同时在把握图形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
二、 课中:活动组织是关键
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堆积在学生面前,不要说发展空间观念了,学生连最基本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无法有深刻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其教育研究中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积极地组织多样的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活动参与中,自主地动手、动脑,进而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研究中所提出的操作,并不单指学生动手,还指在动手的过程中,动嘴、动脑,以此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会思考,在实践中由表及里地发现数学现象的本质,进而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获得数学观念的发展。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围绕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引导其自由表达、自主思考,使其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一) 合作探究学习
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开展中,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其实现思维碰撞,开拓其思维,促进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周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周长的基本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利用两张长为20cm、宽为10cm的长方形白纸来剪一剪、拼一拼,在拼接的过程中,积极讨论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图形的周长产生感性的认知,之后其会发挥已有认知的作用,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继续拼接,或在大脑中想象,由此在達成共识的过程中,获得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为其空间观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空间观念的发展情况。当学生的思考能力较为浅薄的时候,其面对种种问题则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思考,由此自然不会在大脑中建立形象,自主认知了。当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发展的时候,其会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结合问题,自主地大脑中建立图形,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以此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空间观念额的发展。基于此,我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开展中,会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留足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其在思考中获得发展。仍以“周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其周长为60cm,将两张白纸拼在一起,此时获得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否是120cm呢?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在该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动手操作,用两张周长一样的长方形进行拼接。在拼接过程中,其可以将长方形的长拼在一起,也可以将宽拼在一起,由此在操作中思考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通过拼一拼,立足长方形的周长变化,在大脑中建立印象。在此次思考探究之后,我继续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是否可以获得一个正方形呢?当长方形的长是其宽的2倍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这个长方形的白纸剪成两个小正方形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继续动手操作,进而在摸一摸、指一指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的认知,同时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 课后:实践应用是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理,要想在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了空间观念的发展,但是其不对该观念进行应用,还是无法实现有效发展的。对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之后,会立足教学内容,积极地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深化其空间观念。比如,在“周长”该内容教学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其中的两个人: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上减去边长为2cm的小正方形,计算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另外两个人,在正方形白纸上减去边长为2cm,宽为1cm的小长方形,算出剩余部分的周长。在这样的任务下,由于剪出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个数、位置是不定的,所以,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在知识应用中拓展空间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选择符合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内容,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在知识掌握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妮.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王秋菊.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113.
作者简介:
郑惠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培养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一直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头疼。有些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将知识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由此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死记硬背中难以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空间观念,进而为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应用这三个环节入手,进行详细说明。
一、 课前:教材开发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依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作为主体,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要以教材为依据之外,还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据,如此才能在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基于此,我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首先会对学生的图形与几何学习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以此为依据,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我立足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补充了图形相互转化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图形的割补、拼接中,对图形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同时在把握图形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
二、 课中:活动组织是关键
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堆积在学生面前,不要说发展空间观念了,学生连最基本的图形与几何知识都无法有深刻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其教育研究中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积极地组织多样的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活动参与中,自主地动手、动脑,进而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研究中所提出的操作,并不单指学生动手,还指在动手的过程中,动嘴、动脑,以此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会思考,在实践中由表及里地发现数学现象的本质,进而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获得数学观念的发展。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围绕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引导其自由表达、自主思考,使其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一) 合作探究学习
在图形与几何该内容教学开展中,学生的交流,可以使其实现思维碰撞,开拓其思维,促进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周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先向学生讲述了周长的基本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利用两张长为20cm、宽为10cm的长方形白纸来剪一剪、拼一拼,在拼接的过程中,积极讨论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在这样的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图形的周长产生感性的认知,之后其会发挥已有认知的作用,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继续拼接,或在大脑中想象,由此在達成共识的过程中,获得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为其空间观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空间观念的发展情况。当学生的思考能力较为浅薄的时候,其面对种种问题则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思考,由此自然不会在大脑中建立形象,自主认知了。当学生的思考能力获得发展的时候,其会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结合问题,自主地大脑中建立图形,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以此在问题解决中获得空间观念额的发展。基于此,我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开展中,会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留足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其在思考中获得发展。仍以“周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内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有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其周长为60cm,将两张白纸拼在一起,此时获得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否是120cm呢?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在该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动手操作,用两张周长一样的长方形进行拼接。在拼接过程中,其可以将长方形的长拼在一起,也可以将宽拼在一起,由此在操作中思考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其通过拼一拼,立足长方形的周长变化,在大脑中建立印象。在此次思考探究之后,我继续提出这样的问题:将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是否可以获得一个正方形呢?当长方形的长是其宽的2倍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这个长方形的白纸剪成两个小正方形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继续动手操作,进而在摸一摸、指一指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的认知,同时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 课后:实践应用是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在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理,要想在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就算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中获得了空间观念的发展,但是其不对该观念进行应用,还是无法实现有效发展的。对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之后,会立足教学内容,积极地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深化其空间观念。比如,在“周长”该内容教学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其中的两个人: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上减去边长为2cm的小正方形,计算剩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另外两个人,在正方形白纸上减去边长为2cm,宽为1cm的小长方形,算出剩余部分的周长。在这样的任务下,由于剪出的小正方形、长方形的个数、位置是不定的,所以,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在知识应用中拓展空间观念。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方式,选择符合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内容,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在知识掌握中获得空间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妮.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王秋菊.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113.
作者简介:
郑惠娜,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