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适时适量地融入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中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征呢?现行初中化学课本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比如(1)空气和水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2)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研究性小论文;(3)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三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都有很强的普遍性、社会性、现实性,也有很好的可实施性,任何地方的学生都有条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和富有见解的小论文。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负责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思维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因而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大突破。这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到多元的、动态的学习环境里去,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牵引下积极地投入到探寻知识的过程中。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
例如课本第八单元课题3中的研究性学习——“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研究”。关于铁制品生锈,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常识,但没有概括总结。上升到理论水平。这个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即不复杂也不危险,但由于缓慢氧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外去做,通过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认真体会,自然会得到一个详细准确的答案。也唯有这样的“答案”,才记得牢,记得久。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却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会激起学生无限兴趣,主动去探求知识;而成功的感觉也一定会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结论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或书本直接得到,而是学生自己经过动手实验得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科学研究”。
2.开放性
既然是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开阔的,不局限在封闭的教室里。比如课本在第三单元课题4之后让学生去“调查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和水源污染情况,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如何防治提出建议”。这是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深刻体会、都能有感而发的课题,但如果要说得精深透彻,有理有据,不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是行不通的。学生正是在学校的环境和氛围里完全放松自己,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开放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通过调查访问,查询资料,由真实的个人感觉写出实实在在、有真知灼见的的调查报告。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并从中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同学们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我就给学生增加了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常见的食用膨化剂的化学组成。社会上对膨化剂反应强烈,为什么会有“膨化食品与儿童肥胖”、“膨化剂的副作用”等说法。这个课题一提出,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亲访友,收集食品说明书,查找资料,写出一份份详细的有分析的调查报告。在查找食品包装上膨化剂的化学组成过程中,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化学式的理解记忆不断加深,辅助了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真正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常规教学中解放出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交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在研究的过程锻炼思维,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综合信息。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的一刹那,而是一次次战胜困难、谬误的体验,一个新得到的结论也可能是已肯定的一个结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研究”的真正意义:从“做”中“学”,学了再做,一次次的“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5.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在每次课外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激发、施放,体现了很大很强的主体性;同时又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几位同学一起做调查、搞研究,运用了集体智慧,所以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此得到了体现和锻炼。
二.初中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允许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它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会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这一些正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环境下,学习尽可以不拘泥于课本,不迷信于权威,不墨守陈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出来。可以大胆思索,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从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当今社会,不会合作就无法竞争。一个人靠自己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唯有以全能合作的姿态广纳谏议,学会倾听、学会吸取,并学会适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4.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可是又总让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学生怎么会有忧患意识?只有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感受自然界向他们提出的尖锐问题,他们才会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关心地球。研究性学习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关,与环境联系密切,所以说开放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2的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份,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以及本文前面提到过的课本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周围环境中空气、水污染的情况等等,都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小事情、大问题。而我们学校靠近农村,有许多农村子弟,所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更深刻地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学生由此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1.划分调查小组
在初三刚入学时,可以通过班主任的介绍以及学生自己提供的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也可以把他们的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化学成绩、能力水平作为参考。最后让学生推选或指定小组长,负责课外实践活动的联系。
2.制定研究方案
在每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提出之后,要全班同学粗略提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然后分小组集体书写提纲: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步骤、程序以及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提醒他们,要注意分工合作,要有计划,有条理性。
3.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问家人、访邻居、搞调查、做实验等大面积地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一段时间(一周或两周)后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在班宣读或展出。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提前一星期指导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环境报纸,提出治理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因而使学生从杂乱无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水平。
4.课题评价
对于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因为是启蒙阶段,尝试时期,所以不必做过高要求,只要他们能将所学知识有所应用,与他们的科学理论水平相适应,即是成功的。例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对所在镇的饲料厂的生产线及污水处理的调查报告,对居住地的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学习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后,对附近的五金铁钉的种类及用途,防锈方法、废旧金属的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调查报告,通过考试对化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总结,对化学在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等。所以要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励性措施,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要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总之,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师的具体实施和探讨,将给初中课程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揭开新的一页!
(作者通联:433000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一中)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中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征呢?现行初中化学课本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比如(1)空气和水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2)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研究性小论文;(3)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三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都有很强的普遍性、社会性、现实性,也有很好的可实施性,任何地方的学生都有条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和富有见解的小论文。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负责向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为、思维去探索和研究问题。因而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大突破。这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到多元的、动态的学习环境里去,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牵引下积极地投入到探寻知识的过程中。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性
例如课本第八单元课题3中的研究性学习——“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研究”。关于铁制品生锈,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常识,但没有概括总结。上升到理论水平。这个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即不复杂也不危险,但由于缓慢氧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倒不如让学生在课外去做,通过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认真体会,自然会得到一个详细准确的答案。也唯有这样的“答案”,才记得牢,记得久。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却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会激起学生无限兴趣,主动去探求知识;而成功的感觉也一定会激励着他们去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结论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或书本直接得到,而是学生自己经过动手实验得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科学研究”。
2.开放性
既然是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开阔的,不局限在封闭的教室里。比如课本在第三单元课题4之后让学生去“调查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和水源污染情况,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如何防治提出建议”。这是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深刻体会、都能有感而发的课题,但如果要说得精深透彻,有理有据,不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是行不通的。学生正是在学校的环境和氛围里完全放松自己,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开放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通过调查访问,查询资料,由真实的个人感觉写出实实在在、有真知灼见的的调查报告。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并从中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同学们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我就给学生增加了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常见的食用膨化剂的化学组成。社会上对膨化剂反应强烈,为什么会有“膨化食品与儿童肥胖”、“膨化剂的副作用”等说法。这个课题一提出,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亲访友,收集食品说明书,查找资料,写出一份份详细的有分析的调查报告。在查找食品包装上膨化剂的化学组成过程中,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化学式的理解记忆不断加深,辅助了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性学习真正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常规教学中解放出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交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在研究的过程锻炼思维,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生活,综合信息。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的一刹那,而是一次次战胜困难、谬误的体验,一个新得到的结论也可能是已肯定的一个结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一次次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研究”的真正意义:从“做”中“学”,学了再做,一次次的“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5.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在每次课外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激发、施放,体现了很大很强的主体性;同时又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几位同学一起做调查、搞研究,运用了集体智慧,所以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此得到了体现和锻炼。
二.初中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允许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它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会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这一些正是《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在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环境下,学习尽可以不拘泥于课本,不迷信于权威,不墨守陈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出来。可以大胆思索,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从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当今社会,不会合作就无法竞争。一个人靠自己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唯有以全能合作的姿态广纳谏议,学会倾听、学会吸取,并学会适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4.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常说要有危机意识,可是又总让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学生怎么会有忧患意识?只有让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感受自然界向他们提出的尖锐问题,他们才会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关心地球。研究性学习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有关,与环境联系密切,所以说开放研究性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课本第十一单元课题2的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地农村常用化肥、农药的化学成份,结合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利弊,以及本文前面提到过的课本第一个研究性学习;调查周围环境中空气、水污染的情况等等,都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小事情、大问题。而我们学校靠近农村,有许多农村子弟,所以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更深刻地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学生由此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1.划分调查小组
在初三刚入学时,可以通过班主任的介绍以及学生自己提供的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也可以把他们的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化学成绩、能力水平作为参考。最后让学生推选或指定小组长,负责课外实践活动的联系。
2.制定研究方案
在每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提出之后,要全班同学粗略提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然后分小组集体书写提纲: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步骤、程序以及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提醒他们,要注意分工合作,要有计划,有条理性。
3.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问家人、访邻居、搞调查、做实验等大面积地收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一段时间(一周或两周)后形成小组调查报告,在班宣读或展出。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提前一星期指导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然后整理成小论文或编写环境报纸,提出治理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因而使学生从杂乱无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水平。
4.课题评价
对于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因为是启蒙阶段,尝试时期,所以不必做过高要求,只要他们能将所学知识有所应用,与他们的科学理论水平相适应,即是成功的。例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对所在镇的饲料厂的生产线及污水处理的调查报告,对居住地的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学习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后,对附近的五金铁钉的种类及用途,防锈方法、废旧金属的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调查报告,通过考试对化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总结,对化学在社会发展作用的认识等。所以要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励性措施,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要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总之,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师的具体实施和探讨,将给初中课程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揭开新的一页!
(作者通联:433000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