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逸品尹光华评倪瓒“霜柯竹石图”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云林以他的传奇人生及超卓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极为重要的一页。作为“元四家”之一的他,曾被誉为“神品之上”的“第一逸品”。他死后的明代,“江东之家以有无(倪画)为清浊”。片纸只字皆视若拱壁。近代,本来就不多的倪画因博物馆的广泛收罗,流落民间的除美国私人藏家尚有三数幅外,几可作“无倪论”。
  《霜柯竹石图》是嘉德有幸征得的重要拍品,也是我们十余年来仅见的倪画真迹。一木一石,问以疏朗的修竹,是他晚年常作的题材。荒寒冷寂、平淡缓和的气息,以及若柔若刚、若轻若重、若枯若湿的用笔,仍流露出他暮年作品中苍润清幽的纯正韵味。右上楷书诗跋,用笔瘦劲,结体扁方,字形常有倚侧不稳之处,起笔与收笔每多回环转逆之势,都是他晚年书法的特点,和中年劲爽道丽、气宇轩昂的书风迥然异趣。而落款“瓒”字,不作两个“先”字,而作两个“夫”字,也是他晚年的习惯。画幅左下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朱文长方印,为清初名鉴藏家宋牧仲的藏印。其下有二印已破损不可辨,另可以辨认的还有康熙时张景蔚藏印“铁墨堂”、乾净斋、借亭、“张氏少文”、“少文蔚”等五方及“琅邪忠贞潇洒世家”等。画上倪瓒题七律一首,见诸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卷六,画及诗及收藏印鉴则详细著录于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十。
  考耕渔隐者为元末明初时苏州学者徐达左,字良夫,号耕渔子,复号松云道人。元末隐居邓尉山中,是个藏书家及古字画收藏家。
  倪瓒与徐良夫的交往,当在倪氏离开故乡无锡,泛舟于五湖三泖,寄迹苏州之后,但不会晚于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倪云林62岁时。因为当年四月十日,云林曾为徐良夫画过一幅《耕渔轩图》,历见于明清各种著录的画卷,后有当时很多名士如杨基、张羽、高启、徐贲等人题赞,云林自己也有两次题咏。虽然画卷今已不存,但著录者张丑等皆一代名鉴赏家,倪氏题诗亦记录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当是可靠的真迹。
  另一件可以考见徐、倪二人交往及友谊的是倪瓒的一个书迹《赠徐耕渔诗》卷。可以庆幸的是,该诗卷的传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倪、徐二人关系的有关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眼前的这幅《霜柯竹石图》的创作年代、地点及其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赠徐耕渔诗》卷共书云林自作诗二首,一题耕渔韵,作于癸丑八月九日,一题耕渔轩,作于八月十日,皆小楷。第一首诗前有小序,曰:“八月七日,偕耕云叟访耕渔隐者,风雨寂寥中为留三日,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九日,耕隐赋诗见赠,辄次韵奉答,瓒再拜,耕云同一笑也。”第二首《题耕渔轩诗》后有跋,云:“仆来轩中自七日至此凡四日矣,风雨乍晴,神情开朗,而又与耕云、耕渔笑言娱乐,如行玉山中,文采自足照映也。喜而赋此诗。十日,瓒。”二诗方面盛赞耕渔轩周围景色之美,羡慕其幽居之乐,一方面抒发其人生的感慨,另一方面,则对耕渔主人的热情及才情表示感佩,因为徐氏是藏书家,云林到此,可说是得其所哉,
  倪云林这次在耕渔轩小住,“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赠徐耕渔诗》卷这可贵的墨迹,亦为我们留下了这幅《霜柯竹石图》。
  可见,云林画《霜柯竹石图》与书《赠徐耕渔诗》卷,时间仅隔二日。所以画上的款字与诗卷的书法,无论从结体、用笔、气息诸方面来看都完全一致,可肯定确是一人所书(修补处除外):连书写的毛笔,也可能是同一支笔,尖细瘦硬,这正与他晚年的习惯相合。
  上述二首倪瓒《赠徐耕渔诗》还分别载于徐达左所辑《金兰集》卷一及卷二,而云林所说的“耕渔赋诗见赠”的这首徐氏诗,亦载在《金兰集》卷一。《金兰集》因为是徐氏自辑,更可反证香港中文大学所藏云林二诗手迹的可靠。而更可喜的是,倪瓒《霜柯竹石图》上的这首七律诗,亦同样载于《金兰集》卷三。
  在《金兰集》卷二倪瓒这首诗后,接着载有俞贞木、滕远及徐达左的“次韵”诗。三位“披图”展对并“次韵”吟赏的正是倪云林的这幅画。徐氏《金兰集》同样为倪瓒《霜柯竹石图》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倪云林在耕渔轩留下的墨迹除上述二件外,今尚存世的还有北宋拓《石鼓文》。观款,题曰:“癸丑中秋观于耕渔轩,倪瓒。”另见于明清者录的则有题《苏玉局养老篇墨迹》及怀素《酒狂帖》。云林题识的以上三件古物都是徐良夫的藏品,年逾古稀的倪瓒在此真是乐不思归了。
  据傅申先生统计,倪瓒存世的枯木竹石,他所见仅14幅,除幅在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外,其余都入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今现身的这一幅,数十年间从未问世,定能得到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为摘要刊登)
其他文献
殷墟是一座保存无数珍品的“地下博物馆”。如今,殷墟为展示发掘和研究成果,并保护遗址的总体风貌,在洹水岸边修建了一座在地平面以下的“殷墟博物馆”,几百件精美的殷墟出土文物在这里熠熠发光,使人们受到当时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的强烈震撼。来到殷墟,除了可以追忆殷商时代宫殿建筑的伟大外,更能通过一些出土的实物去真实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
期刊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婚俗样式异常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  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汇,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在长江流域,有着许多丰富而又多彩的恋爱婚姻习俗。而长江发源地居住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随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族婚
期刊
“风水”在古代被称为“堪舆”或“地理”,因此说它是中国传统地理学也不为过。中国传统地理学是指近现代地理学系统传人中国以前发生、发展于中国的地理学。中国传统地理学洗刷掉了风水的神秘外衣,保留了它的合理内核,可被称为“学术风水”或“易经地理”,在中国乃至在东亚的汉文化圈运用了上千年。近20多年来,在建筑学领域,风水学说获得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评价,并得到了“古代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这样的称誉,这可能
期刊
时至今日,生肖文化流行于民间,更多的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空间,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年龄,融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中。2008年是农历戊子鼠年,又是老鼠“当政”之年,因此本期专栏就由鼠说起……    十二生肖鼠为首    居中国十二生肖之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有的人总是不服气,不断有人要撤换它,想用猫来换上。1997年生肖集邮研究会成立后,曾有人来信,要求以猫代鼠。但鼠至今仍然稳
期刊
特殊使命    在新中国画院以“时代华章”庆祝建立50周年的时候,地处祖国东南一隅,年轻的深圳画院也走过了20年的探索历程。  深圳画院成立于1986年,在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深圳特区处于当代中国变革的前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产生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新时期画院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史积淀薄弱,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年轻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一个
期刊
“金银玉器那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    在我看央视播映的电视连续剧《玉碎》时,剧中的那些玉器件件都是那样晶莹剔透、煞是招人喜爱,就连我这个原本对玉器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直动心:“我要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那该多好啊!”可惜没有,就连一个米粒大小的“玉渣”也没有。我的父亲老舍先生对收藏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可惜他的前半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直到50岁以后才得以实现了他的这一宿愿。通过收藏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有用
期刊
尹光华,江苏无锡人,1945年5月出生。国画家、书画收藏家、鉴定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自幼师从江南画师秦古柳学中国画,后又师从上海画院的朱屺瞻先生。善山水、花鸟,但其主要精力在鉴定方面,著有《朱屺瞻年谱》、《徐邦迟年谱》等。他发现考证了倪瓒的《霜柯竹石图》、仇英《赤壁图》等名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
期刊
康熙年间,有个御用画师叫禹之鼎的,自小苦练丹青,又融汇各派之长,学识渊博,当时有“禹画圣”的称号,于是他自己颇为自负。  “禹画圣”供职内廷,常听众官称康熙帝天资聪颖,志趣高尚,艺事无一不精,且擅画工。“禹画圣”却不以为然,心想,康熙是皇帝,你们当然要捧他了,我就不信皇帝啥都懂,我“禹画圣”以自己才艺立身世界,岂能与阿谀奉承之辈合污。  话说清圣祖玄烨,听到有此心高气傲的画师,也有心去看看这人倒底
期刊
深圳画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自由、最优越的创作环境,培养和帮助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并产生了大量值得人们记忆与珍藏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代表了深圳画晚的整体水平和风格。在此,我们先介绍几位画家的创作,以后再陆续加以报道,与大家一起感受深圳独特的艺术文化。    现代与古典——梁铨自述    梁铨是一位用现代手法来表现古典情怀的画家,是一位善于接受潮流而又勇于向潮流挑战
期刊
蒲松龄被誉为“世界舸篇小说之王”。他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对世界文学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是短篇小说云蒸霞蔚的时期。以契诃夫为首的俄国,莫泊桑领衔的法国,纳撒尼尔·霍桑,马克·吐温、欧·亨利为代表的美国,构成了世界短篇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每每读到这些堆金垒玉的世界名著时,我们都不得不为大师们的才思所折服。但与此同时,纵观中国历史,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