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云林以他的传奇人生及超卓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极为重要的一页。作为“元四家”之一的他,曾被誉为“神品之上”的“第一逸品”。他死后的明代,“江东之家以有无(倪画)为清浊”。片纸只字皆视若拱壁。近代,本来就不多的倪画因博物馆的广泛收罗,流落民间的除美国私人藏家尚有三数幅外,几可作“无倪论”。
《霜柯竹石图》是嘉德有幸征得的重要拍品,也是我们十余年来仅见的倪画真迹。一木一石,问以疏朗的修竹,是他晚年常作的题材。荒寒冷寂、平淡缓和的气息,以及若柔若刚、若轻若重、若枯若湿的用笔,仍流露出他暮年作品中苍润清幽的纯正韵味。右上楷书诗跋,用笔瘦劲,结体扁方,字形常有倚侧不稳之处,起笔与收笔每多回环转逆之势,都是他晚年书法的特点,和中年劲爽道丽、气宇轩昂的书风迥然异趣。而落款“瓒”字,不作两个“先”字,而作两个“夫”字,也是他晚年的习惯。画幅左下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朱文长方印,为清初名鉴藏家宋牧仲的藏印。其下有二印已破损不可辨,另可以辨认的还有康熙时张景蔚藏印“铁墨堂”、乾净斋、借亭、“张氏少文”、“少文蔚”等五方及“琅邪忠贞潇洒世家”等。画上倪瓒题七律一首,见诸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卷六,画及诗及收藏印鉴则详细著录于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十。
考耕渔隐者为元末明初时苏州学者徐达左,字良夫,号耕渔子,复号松云道人。元末隐居邓尉山中,是个藏书家及古字画收藏家。
倪瓒与徐良夫的交往,当在倪氏离开故乡无锡,泛舟于五湖三泖,寄迹苏州之后,但不会晚于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倪云林62岁时。因为当年四月十日,云林曾为徐良夫画过一幅《耕渔轩图》,历见于明清各种著录的画卷,后有当时很多名士如杨基、张羽、高启、徐贲等人题赞,云林自己也有两次题咏。虽然画卷今已不存,但著录者张丑等皆一代名鉴赏家,倪氏题诗亦记录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当是可靠的真迹。
另一件可以考见徐、倪二人交往及友谊的是倪瓒的一个书迹《赠徐耕渔诗》卷。可以庆幸的是,该诗卷的传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倪、徐二人关系的有关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眼前的这幅《霜柯竹石图》的创作年代、地点及其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赠徐耕渔诗》卷共书云林自作诗二首,一题耕渔韵,作于癸丑八月九日,一题耕渔轩,作于八月十日,皆小楷。第一首诗前有小序,曰:“八月七日,偕耕云叟访耕渔隐者,风雨寂寥中为留三日,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九日,耕隐赋诗见赠,辄次韵奉答,瓒再拜,耕云同一笑也。”第二首《题耕渔轩诗》后有跋,云:“仆来轩中自七日至此凡四日矣,风雨乍晴,神情开朗,而又与耕云、耕渔笑言娱乐,如行玉山中,文采自足照映也。喜而赋此诗。十日,瓒。”二诗方面盛赞耕渔轩周围景色之美,羡慕其幽居之乐,一方面抒发其人生的感慨,另一方面,则对耕渔主人的热情及才情表示感佩,因为徐氏是藏书家,云林到此,可说是得其所哉,
倪云林这次在耕渔轩小住,“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赠徐耕渔诗》卷这可贵的墨迹,亦为我们留下了这幅《霜柯竹石图》。
可见,云林画《霜柯竹石图》与书《赠徐耕渔诗》卷,时间仅隔二日。所以画上的款字与诗卷的书法,无论从结体、用笔、气息诸方面来看都完全一致,可肯定确是一人所书(修补处除外):连书写的毛笔,也可能是同一支笔,尖细瘦硬,这正与他晚年的习惯相合。
上述二首倪瓒《赠徐耕渔诗》还分别载于徐达左所辑《金兰集》卷一及卷二,而云林所说的“耕渔赋诗见赠”的这首徐氏诗,亦载在《金兰集》卷一。《金兰集》因为是徐氏自辑,更可反证香港中文大学所藏云林二诗手迹的可靠。而更可喜的是,倪瓒《霜柯竹石图》上的这首七律诗,亦同样载于《金兰集》卷三。
在《金兰集》卷二倪瓒这首诗后,接着载有俞贞木、滕远及徐达左的“次韵”诗。三位“披图”展对并“次韵”吟赏的正是倪云林的这幅画。徐氏《金兰集》同样为倪瓒《霜柯竹石图》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倪云林在耕渔轩留下的墨迹除上述二件外,今尚存世的还有北宋拓《石鼓文》。观款,题曰:“癸丑中秋观于耕渔轩,倪瓒。”另见于明清者录的则有题《苏玉局养老篇墨迹》及怀素《酒狂帖》。云林题识的以上三件古物都是徐良夫的藏品,年逾古稀的倪瓒在此真是乐不思归了。
据傅申先生统计,倪瓒存世的枯木竹石,他所见仅14幅,除幅在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外,其余都入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今现身的这一幅,数十年间从未问世,定能得到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为摘要刊登)
《霜柯竹石图》是嘉德有幸征得的重要拍品,也是我们十余年来仅见的倪画真迹。一木一石,问以疏朗的修竹,是他晚年常作的题材。荒寒冷寂、平淡缓和的气息,以及若柔若刚、若轻若重、若枯若湿的用笔,仍流露出他暮年作品中苍润清幽的纯正韵味。右上楷书诗跋,用笔瘦劲,结体扁方,字形常有倚侧不稳之处,起笔与收笔每多回环转逆之势,都是他晚年书法的特点,和中年劲爽道丽、气宇轩昂的书风迥然异趣。而落款“瓒”字,不作两个“先”字,而作两个“夫”字,也是他晚年的习惯。画幅左下有“商丘宋荦审定真迹”朱文长方印,为清初名鉴藏家宋牧仲的藏印。其下有二印已破损不可辨,另可以辨认的还有康熙时张景蔚藏印“铁墨堂”、乾净斋、借亭、“张氏少文”、“少文蔚”等五方及“琅邪忠贞潇洒世家”等。画上倪瓒题七律一首,见诸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卷六,画及诗及收藏印鉴则详细著录于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二十。
考耕渔隐者为元末明初时苏州学者徐达左,字良夫,号耕渔子,复号松云道人。元末隐居邓尉山中,是个藏书家及古字画收藏家。
倪瓒与徐良夫的交往,当在倪氏离开故乡无锡,泛舟于五湖三泖,寄迹苏州之后,但不会晚于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倪云林62岁时。因为当年四月十日,云林曾为徐良夫画过一幅《耕渔轩图》,历见于明清各种著录的画卷,后有当时很多名士如杨基、张羽、高启、徐贲等人题赞,云林自己也有两次题咏。虽然画卷今已不存,但著录者张丑等皆一代名鉴赏家,倪氏题诗亦记录于他的《清嗤阁全集》,当是可靠的真迹。
另一件可以考见徐、倪二人交往及友谊的是倪瓒的一个书迹《赠徐耕渔诗》卷。可以庆幸的是,该诗卷的传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倪、徐二人关系的有关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眼前的这幅《霜柯竹石图》的创作年代、地点及其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赠徐耕渔诗》卷共书云林自作诗二首,一题耕渔韵,作于癸丑八月九日,一题耕渔轩,作于八月十日,皆小楷。第一首诗前有小序,曰:“八月七日,偕耕云叟访耕渔隐者,风雨寂寥中为留三日,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九日,耕隐赋诗见赠,辄次韵奉答,瓒再拜,耕云同一笑也。”第二首《题耕渔轩诗》后有跋,云:“仆来轩中自七日至此凡四日矣,风雨乍晴,神情开朗,而又与耕云、耕渔笑言娱乐,如行玉山中,文采自足照映也。喜而赋此诗。十日,瓒。”二诗方面盛赞耕渔轩周围景色之美,羡慕其幽居之乐,一方面抒发其人生的感慨,另一方面,则对耕渔主人的热情及才情表示感佩,因为徐氏是藏书家,云林到此,可说是得其所哉,
倪云林这次在耕渔轩小住,“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赠徐耕渔诗》卷这可贵的墨迹,亦为我们留下了这幅《霜柯竹石图》。
可见,云林画《霜柯竹石图》与书《赠徐耕渔诗》卷,时间仅隔二日。所以画上的款字与诗卷的书法,无论从结体、用笔、气息诸方面来看都完全一致,可肯定确是一人所书(修补处除外):连书写的毛笔,也可能是同一支笔,尖细瘦硬,这正与他晚年的习惯相合。
上述二首倪瓒《赠徐耕渔诗》还分别载于徐达左所辑《金兰集》卷一及卷二,而云林所说的“耕渔赋诗见赠”的这首徐氏诗,亦载在《金兰集》卷一。《金兰集》因为是徐氏自辑,更可反证香港中文大学所藏云林二诗手迹的可靠。而更可喜的是,倪瓒《霜柯竹石图》上的这首七律诗,亦同样载于《金兰集》卷三。
在《金兰集》卷二倪瓒这首诗后,接着载有俞贞木、滕远及徐达左的“次韵”诗。三位“披图”展对并“次韵”吟赏的正是倪云林的这幅画。徐氏《金兰集》同样为倪瓒《霜柯竹石图》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倪云林在耕渔轩留下的墨迹除上述二件外,今尚存世的还有北宋拓《石鼓文》。观款,题曰:“癸丑中秋观于耕渔轩,倪瓒。”另见于明清者录的则有题《苏玉局养老篇墨迹》及怀素《酒狂帖》。云林题识的以上三件古物都是徐良夫的藏品,年逾古稀的倪瓒在此真是乐不思归了。
据傅申先生统计,倪瓒存世的枯木竹石,他所见仅14幅,除幅在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外,其余都入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今现身的这一幅,数十年间从未问世,定能得到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为摘要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