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情未了·蒲松龄故居漫谈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被誉为“世界舸篇小说之王”。他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对世界文学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是短篇小说云蒸霞蔚的时期。以契诃夫为首的俄国,莫泊桑领衔的法国,纳撒尼尔·霍桑,马克·吐温、欧·亨利为代表的美国,构成了世界短篇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每每读到这些堆金垒玉的世界名著时,我们都不得不为大师们的才思所折服。但与此同时,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不仅不比欧美差,而且繁荣得更早。当以上几位欧美短篇小说家刚开始文学活动时,《聊斋志异》已在中国风行了两个世纪,并由英国传教士卫三畏译成了英文。
  蒲松龄出生在淄川一个普普通通小村庄,一座普普通通茅草房,做了一辈子普普通通的私塾先生。和他生前贫寒寥落相映成趣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来看这位穷秀才的故居。
  参观蒲松龄故居最好趁秋高气爽时。故居门前数株古槐枝繁叶茂,蓊蓊郁郁,似乎把周围空气染绿。这古槐大概看到过素丝垂领的蒲松龄被儿子们扶上马回任教的王村,蒲氏兄弟因年近古稀的老父仍奔波养家而深感惭愧。
  进入月洞门,迎面数茎太湖石潇洒而立,这具备“瘦、透、漏、皱”特点的太湖石并非寒士蒲松龄原有。甬道旁一排排,一株株名菊争妍斗丽。月洞门旁有个绿藤缠绕、绿叶纷披的瓜架,上边几十枚南瓜个头儿一般大,圆圆整整,端端正正,红红艳艳,熟得透了,熟得实在,真极了反像是假的。南瓜上“聊斋”“柳泉”字样,是蒲松龄纪念馆馆长鲁童在坐果时镌刻的,长得天衣无缝,倒像固有的。有了后墙绿屏为陪衬,平添“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韵味儿。置此南瓜一架,或许是为了诠释王士祯的那首有名的诗: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时。
  当年蒲松龄跟王士祯的身份决无可比性,王士祯曾任国子祭酒,蒲松龄只是个秀才。王士祯是大名鼎鼎的诗人,蒲松龄对他恭敬有加,“窃附门墙”,恳求王士祯给《聊斋志异》写序。王回答:“固愿附不朽,然向来颇以文字轻诺,府怨取诟,遂欲焚笔砚矣。或破例一为之,未可知也。”最终却没写。翰林院侍讲学士给穷秀才谈鬼说狐的书写序?谈何容易!王士祯可能自己也想不到,他写了那么多诗,流传最广的,竟是这首《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
  关于“聊斋”,有三件约定俗成,却大谬不然之事:其一,认为“聊斋”即“聊天之斋”。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为书名,这“聊”固然有“聊复尔尔”之意,但主要取意《离骚》的“聊逍遥以相羊”和《归去来辞》的“聊乘化以归尽”,表达生平不得志、以鬼狐史抒发愁绪的心意。
  对联两侧是蒲松龄手稿照片,南窗下有张粗糙而陈日的两抽桌,据说当年蒲松龄曾在上边写作,他用过的砚台和铜手炉也曾在上边展出。
  《聊斋志异》就是写于“聊斋”(或“绿屏斋”)也不甚准确。蒲松龄自20多岁开始,岁岁游学,屡设帐于缙绅之家,在家中安住的时间不多。现在故居40里外王村西铺有座“蒲松龄书馆”,是个三进院落的高门大户。蒲松龄在毕家30年,比在故居住的时间长得多。说来好笑:所谓“蒲松龄书馆”其实是蒲松龄寄人篱下30年的所在,也是蒲松龄中年后继续写作《聊斋志异》的地方。蒲松龄的东家毕际有为剌史,其祖父毕自严是明代尚书,人称“白阳尚书”。毕家号称“三世一品,四士同朝”,良田百顷,甲第如云。雕梁画栋的“振衣阁”是尚书晾官服的地方。毕际有的《石隐园记》曾写道:“振衣阁前有大夫松二,左者亭亭直上,右者伛偻如揖。”这“右者”就是现在还能看到的蝴蝶松。当年它浓荫覆地,松香凹溢,蛇影离披,像绿蝶展翅。现在已成锈斑满布的枯干。振衣阁南是“万卷楼”,状元王寿朋曾题联曰:“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树起风云。”当年万卷楼丰富的藏书对蒲松龄创作盖世奇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聊斋志异》用典极多,所依丰富典籍恐怕不是秀才家能自备的。“石隐园”更是蒲松龄经常驻足之处。这是座极讲究的私家园林,枕山造池,沿池立亭,翠竹千竿,芍药满径。“石隐园中石色斑,白云镇日锁花关。疏栏傍水群峰绕,芳草回廊小径弯。”蒲松龄住石隐园时,因家庭教师不能出入内宅,吃饭时必需从毕家院外绕到绰然堂,
  “两餐往还足二里,归去汗浃如流水。”
  在毕家,蒲松龄最常待的地方是“绰然堂”,是他教学生的地方。蒲松龄的《绰然堂会食赋》妙趣横生地描写跟弟子一起吃饭的情景每到吃饭时,弟子“出两行而似雁,足乱动而成雷”,夺坐位,抢有利位置,“似群牛之骤奔,拟万鹤之争唳”。等坐好了,又眼巴巴地盯着有什么好吃的,叽叽喳喳,饭一端上,便乱抢一气,“袖拂簋兮沾热渖,身远探兮如堵墙”。一双双筷子白晃晃刺眼,一条条胳膊密麻麻地遮眶,“脱一瞬兮他顾,旋回首兮净光”。赤手抓肉,骨头乱扔,饼破汤流,淋漓沾裳。抢到好的,吃得“连口直吞,双睛斜瞪,脍如拳而下咽,噎类鹅而伸颈”。抢不到,就“颜暴变而声怆”。稍好点儿的食物都会吃得“嘴嘭嘭而难合”,“至柱颡而撑肠”,“始哄然而一散”……似乎蒲松龄教的不是官宦儿孙,倒像是饿死鬼托生的一群!这种“日日常为鸡骛争”的情形,可笑亦复可喜,时间长了,蒲松龄竟“误将子弟当儿孙”。
  “聊斋”中的文物主要来自绰然堂:一块海岳石,也叫灵壁石,据说宋代米芾玩赏过;一块三星石,状如玲珑剔透的假山,顶端有3个亮点,以水涂拣,灯下会闪闪发光,一块蛙鸣石,状如青蛙;一座硕大的木影炉,是整根黄杨木雕成的……都是1956年从西铺毕家搬来的。蒲松龄“我为糊口耘人田”30年。这些置于他设帐处的木影炉、三星石,还有“绰然堂”大匾,明代著名画家冯起宸画床围的大床,在成立蒲松龄故居时,被一古脑儿搬夹,算是作家遗物,其实只能算作家寄人篱下的证明。
  聊斋中到底有没有属于蒲松龄的文物?有。一个铜手炉,一个唐梦赉送的砚台,四个印章,一盏铜灯,一杆玻璃嘴烟袋,都是文革中红卫兵掘墓所得。
  蒲松龄故届还有四个展室。蒲松龄丰富的著作陈列,满满一展室。除《聊斋志异》外还有各种版本的诗、文、词、戏曲,《聊斋志异》版本更是琳琅满目,英、法、日、俄、意大利等译本,是20余种外文版本的代表。另外3个展室是’研究成果陈列、名人宇画、聊斋彩塑。四个展室都中西合壁,青砖到顶,水泥铺地,墨瓦飞檐,粉壁明窗。每个展室面积都数倍于聊斋。百米外还有个高大漂亮的二层楼,挂着“蒲松龄研究所”牌子。当年蒲松龄一直住尘泥渗漉的日房,盖几问小房都很难:“茅茨占有盈寻地,搜括艰干百尺楼。”何曾指望有宽敞明亮的厦屋?而今,故届范围却愈来愈扩大,整个蒲家庄也莫不以“三老祖”为门楣,倘蒲公有灵,做何感想?
  其实,蒲家庄得其“三老祖”福荫,学者们缘聊斋而受益,还都是次要的事,极次要的事。重要的是,穷愁的蒲松龄为世界方库提供了灿烂的东方瑰宝,世界上主要的百科全书都要介绍这部奇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散文小说,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散的传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英国)“《聊斋志异》的文学语言是卓越的、有力的,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法国),《聊斋志异》早在江户时就影响了日本文学。(日本),十四种语言的外文译本在全世界流传……
  须知在他那个时代中,写小说可不是多么时尚的事儿,按正统文学观,诗歌为正统,词为小道,小说呢?闲书,不入流。何况读书人先要以八股文为进身之阶。所以在那年月写小说不仅不会动辄评奖,还免不了被人白眼视之,连其挚友张笃庆都劝蒲松龄切莫沉湎于志怪,蒲松龄自青年时期即开始撰写聊斋故事,康熙十八年《聊斋志异》初步成书,他的“自序”非常担心人们不能理解他:“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也!”但他锲而不舍,为了抒发孤愤,虽九死而不悔,继续写下去,改下去,直到晚年,他还在聊斋中修订他的书,“书到集成梦始安”。这部书熬尽了这位旷世奇才毕生的精力,直至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七十五岁的老作家又在聊斋依窗而坐,大约是还想再构思什么狐鬼精魅的故事呢?而永恒就是此刻来临,酉时,蒲家的儿孙发现蒲松龄“依窗危坐而卒”!
  我们不妨引用雨果在巴尔扎克墓前的诔词
  “……这不是黑夜,乃是光明,这不是终局,乃是开端。这也不是虚无,而是永生。你们听我说话的一切人,我不是说到真理了吗?像这一类的坟墓才是‘不朽’的明证。”
  像这座简陋、贫寒的聊斋,才是不朽的明证!
其他文献
在西南贵州,地无三尺平,沟壑纵横的高原上,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生息繁衍着,这就是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族源,更与西汉夜郎古国有着非浅的渊源,250多万人口,集中散布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阳、安顺地区,跻身贵州第二大少数民族之列。独特的民族必然产生独具特色的风情,布依族婚俗以自有的独到之处,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布依人过去有族内通婚的惯例,婚姻大事尤为注重“父
期刊
殷墟是一座保存无数珍品的“地下博物馆”。如今,殷墟为展示发掘和研究成果,并保护遗址的总体风貌,在洹水岸边修建了一座在地平面以下的“殷墟博物馆”,几百件精美的殷墟出土文物在这里熠熠发光,使人们受到当时高度发达的殷商文明的强烈震撼。来到殷墟,除了可以追忆殷商时代宫殿建筑的伟大外,更能通过一些出土的实物去真实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艺技术。
期刊
中国地域之辽阔,民族之众多,历史之久远,婚俗样式异常丰富多彩,大同又有小异,犹如缤纷万花筒,让人目不暇接。  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汇,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在长江流域,有着许多丰富而又多彩的恋爱婚姻习俗。而长江发源地居住较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随着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族婚
期刊
“风水”在古代被称为“堪舆”或“地理”,因此说它是中国传统地理学也不为过。中国传统地理学是指近现代地理学系统传人中国以前发生、发展于中国的地理学。中国传统地理学洗刷掉了风水的神秘外衣,保留了它的合理内核,可被称为“学术风水”或“易经地理”,在中国乃至在东亚的汉文化圈运用了上千年。近20多年来,在建筑学领域,风水学说获得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评价,并得到了“古代环境工程学”,“环境美学”这样的称誉,这可能
期刊
时至今日,生肖文化流行于民间,更多的是口口相传的民俗文化,似乎已超越了空间,超越了阶层,超越了年龄,融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中。2008年是农历戊子鼠年,又是老鼠“当政”之年,因此本期专栏就由鼠说起……    十二生肖鼠为首    居中国十二生肖之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有的人总是不服气,不断有人要撤换它,想用猫来换上。1997年生肖集邮研究会成立后,曾有人来信,要求以猫代鼠。但鼠至今仍然稳
期刊
特殊使命    在新中国画院以“时代华章”庆祝建立50周年的时候,地处祖国东南一隅,年轻的深圳画院也走过了20年的探索历程。  深圳画院成立于1986年,在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深圳特区处于当代中国变革的前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产生了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正是新时期画院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历史积淀薄弱,被人称为“文化沙漠”的年轻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一个
期刊
“金银玉器那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    在我看央视播映的电视连续剧《玉碎》时,剧中的那些玉器件件都是那样晶莹剔透、煞是招人喜爱,就连我这个原本对玉器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直动心:“我要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玉那该多好啊!”可惜没有,就连一个米粒大小的“玉渣”也没有。我的父亲老舍先生对收藏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可惜他的前半生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直到50岁以后才得以实现了他的这一宿愿。通过收藏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有用
期刊
尹光华,江苏无锡人,1945年5月出生。国画家、书画收藏家、鉴定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自幼师从江南画师秦古柳学中国画,后又师从上海画院的朱屺瞻先生。善山水、花鸟,但其主要精力在鉴定方面,著有《朱屺瞻年谱》、《徐邦迟年谱》等。他发现考证了倪瓒的《霜柯竹石图》、仇英《赤壁图》等名作,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传世仇英所作《赤壁图》,目前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便是《石
期刊
康熙年间,有个御用画师叫禹之鼎的,自小苦练丹青,又融汇各派之长,学识渊博,当时有“禹画圣”的称号,于是他自己颇为自负。  “禹画圣”供职内廷,常听众官称康熙帝天资聪颖,志趣高尚,艺事无一不精,且擅画工。“禹画圣”却不以为然,心想,康熙是皇帝,你们当然要捧他了,我就不信皇帝啥都懂,我“禹画圣”以自己才艺立身世界,岂能与阿谀奉承之辈合污。  话说清圣祖玄烨,听到有此心高气傲的画师,也有心去看看这人倒底
期刊
深圳画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最自由、最优越的创作环境,培养和帮助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并产生了大量值得人们记忆与珍藏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代表了深圳画晚的整体水平和风格。在此,我们先介绍几位画家的创作,以后再陆续加以报道,与大家一起感受深圳独特的艺术文化。    现代与古典——梁铨自述    梁铨是一位用现代手法来表现古典情怀的画家,是一位善于接受潮流而又勇于向潮流挑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