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4日,香港苏富比2013年秋季拍卖的槌音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敲响。虽然每年的4月和10月,香港苏富比当年春拍和秋拍都会如期在这里上演,然而,今年的拍卖却有些与众不同。从1973年至2013年,苏富比,已经在香港驻扎了40个年头。40年前,这个有着230年历史的国际著名拍卖行为何看中了香港?在经历了40年的风雨后,香港对于苏富比来讲又意味着什么?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
中国收藏:9月中旬,苏富比刚刚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慈善拍卖,并且在12月份还会举行一场大拍,我们知道,今年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如今,苏富比也进入了内地举行拍卖,您能比较一下在北京举办拍卖会和在香港举办拍卖会有什么不同吗?
程寿康: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而最大的不同在于香港和北京的商业环境不一样。在香港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没有专门的部门监管,因为法律很明确,一切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即可。但北京的商业环境却不同,对拍卖的监管很严格,需要一些审批的程序,甚至可以说,我们在北京举行一场拍卖会的精力放在香港大概可以拍5场。
中国收藏:今年对香港苏富比来讲很特别,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之际,那么,在您看来,苏富比为什么40年前会选择在香港驻足?
程寿康:这就是香港苏富比的首任掌门人朱汤生的远见。朱汤生先生很热爱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他与当时的不少亚洲收藏家都颇有交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藏家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和港台这些地区。但朱汤生意识到,今后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主战场会慢慢转移到中国内地。现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呈现出内地、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的格局,这证实了朱汤生的先见之明。
其实,当时朱汤生可选择的范围很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苏富比不可能进入内地。日本经济实力很强,收藏氛围也很浓厚,但是日本的语言和法律对于苏富比来讲都很陌生。香港那时通行的是英国的语言和法律,而且相较于亚洲其他城市,包括中国台湾都更繁荣安定,法律和法规上也最为成熟,所以朱汤生最终选择在香港“安营扎寨”。
中国收藏:40年前香港的收藏氛围也比较浓厚,像荷李活道当时已经云集了不少古董商。
程寿康:是的,在苏富比还没有进入香港前,荷李活道就已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古董店,一些古董经纪人也十分活跃。朱汤生当时也是看到香港本地活跃的古董收藏氛围和经营氛围,才坚定了在香港驻扎下来的决心。
中国收藏:在您担任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之前就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收藏家,您本人也是敏求精舍的会员。那在您还没有进入苏富比工作之前,参加香港苏富比或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程寿康: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一年两次能看到这么多高水平的艺术品,真的很难得。在拍卖预展上看拍品比在博物馆看展览更好。因为在博物馆看展览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到喜欢的艺术品也不能上手。但在拍卖预展上可以近距离甚至上手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得到它们。
中国收藏:从您这么多年的收藏及从业经历来看,您认为香港的收藏氛围和内地有什么不同?
程寿康:香港收藏家搞收藏都是从热爱出发的,香港藏家都比较内敛。相反,内地尤其是北方藏家都比较豪爽。所以香港藏家在拍场上不会像北方藏家那样兴奋狂热、出价那样豪爽。
我认为,现在不少人对于内地藏家出价的豪爽狂热有所误读,觉得他们就是在炫富或者投机炒卖。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内地许多藏家也非常热爱艺术品,内地的收藏群体也越来越成熟,收藏文化甚至可以说比港台地区还要深厚,像小人书、核桃、紫砂壶、钱币等等各个层次的艺术品都有人热爱,有人收藏。这种热情、所涉及面之广在香港很难看到。
中国收藏:近几年,您时常往来内地,对内地市场也颇为了解。在您看来,与内地相比,香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程寿康: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是一个真正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全世界最大的拍卖公司在香港驻足,国际顶级的画廊也在香港开设分支,今年世界最顶级的艺博会巴塞尔也来到了香港……毋庸置疑,香港拥有国际性的经营环境。
在香港,艺术品拍卖就是很纯粹的商业行为,不需要特殊的批文,《合同法》就可以管束一切。在香港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注册一家拍卖公司,要组织一场拍卖会也比较容易。自由的空气,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使得内地拍卖公司很容易就可以来香港举办拍卖会。
中国收藏:刚才您提到内地拍卖公司进军香港是因为香港相对自由,竞争也更公平,除了这两点以外,您觉得内地拍卖公司来到香港后会有什么变化?
程寿康:内地拍卖公司来到香港后将受香港法律的管辖,受到香港营商道德和规范的影响,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他们的运作手法和透明度都会慢慢提高,这会让他们更容易跟国外的收藏家打交道。因为过去不少欧美、东南亚包括港台地区藏家对将藏品送到内地去拍卖有顾虑,所以内地拍卖公司来香港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藏家,慢慢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接受,发掘一批新的客户。
中国收藏:长期以来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程寿康:我认为文化沙漠这一提法是针对大众层面来讲的。香港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城市,普通人都一门心思想要出人头地,在香港基本没有人有兴趣去研究古籍、研究名人信札,更不用说有人收藏核桃、小人书、烟标、火花等大众藏品。但在内地,在北京,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人热爱,有人研究。就好比你打开CCTV,有十多个频道可以选择,每一个频道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节目,但在香港,人们只爱看TVB播放的肥皂剧。
中国收藏:既然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为何还有如此多的拍卖公司、画廊蜂拥到这个文化沙漠来呢?我们还需要香港吗?
程寿康:我说的文化沙漠是从大众层面来讲的,而拍卖公司、画廊针对的有效客户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人,而不是普通大众。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画廊、拍卖会欣赏艺术品、收藏艺术品的都是少数人,这属于顶层的精英文化。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太需要香港了,因为香港所能提供的国际性的交易平台、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亚洲其他城市所欠缺的。
中国收藏:9月中旬,苏富比刚刚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慈善拍卖,并且在12月份还会举行一场大拍,我们知道,今年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如今,苏富比也进入了内地举行拍卖,您能比较一下在北京举办拍卖会和在香港举办拍卖会有什么不同吗?
程寿康:不同的地方有很多,而最大的不同在于香港和北京的商业环境不一样。在香港所有的商业行为都没有专门的部门监管,因为法律很明确,一切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即可。但北京的商业环境却不同,对拍卖的监管很严格,需要一些审批的程序,甚至可以说,我们在北京举行一场拍卖会的精力放在香港大概可以拍5场。
中国收藏:今年对香港苏富比来讲很特别,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之际,那么,在您看来,苏富比为什么40年前会选择在香港驻足?
程寿康:这就是香港苏富比的首任掌门人朱汤生的远见。朱汤生先生很热爱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他与当时的不少亚洲收藏家都颇有交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收藏中国艺术品的藏家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和港台这些地区。但朱汤生意识到,今后中国艺术品收藏的主战场会慢慢转移到中国内地。现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呈现出内地、香港和台湾三足鼎立的格局,这证实了朱汤生的先见之明。
其实,当时朱汤生可选择的范围很窄,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苏富比不可能进入内地。日本经济实力很强,收藏氛围也很浓厚,但是日本的语言和法律对于苏富比来讲都很陌生。香港那时通行的是英国的语言和法律,而且相较于亚洲其他城市,包括中国台湾都更繁荣安定,法律和法规上也最为成熟,所以朱汤生最终选择在香港“安营扎寨”。
中国收藏:40年前香港的收藏氛围也比较浓厚,像荷李活道当时已经云集了不少古董商。
程寿康:是的,在苏富比还没有进入香港前,荷李活道就已经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古董店,一些古董经纪人也十分活跃。朱汤生当时也是看到香港本地活跃的古董收藏氛围和经营氛围,才坚定了在香港驻扎下来的决心。
中国收藏:在您担任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之前就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收藏家,您本人也是敏求精舍的会员。那在您还没有进入苏富比工作之前,参加香港苏富比或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程寿康: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一年两次能看到这么多高水平的艺术品,真的很难得。在拍卖预展上看拍品比在博物馆看展览更好。因为在博物馆看展览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看到喜欢的艺术品也不能上手。但在拍卖预展上可以近距离甚至上手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得到它们。
中国收藏:从您这么多年的收藏及从业经历来看,您认为香港的收藏氛围和内地有什么不同?
程寿康:香港收藏家搞收藏都是从热爱出发的,香港藏家都比较内敛。相反,内地尤其是北方藏家都比较豪爽。所以香港藏家在拍场上不会像北方藏家那样兴奋狂热、出价那样豪爽。
我认为,现在不少人对于内地藏家出价的豪爽狂热有所误读,觉得他们就是在炫富或者投机炒卖。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内地许多藏家也非常热爱艺术品,内地的收藏群体也越来越成熟,收藏文化甚至可以说比港台地区还要深厚,像小人书、核桃、紫砂壶、钱币等等各个层次的艺术品都有人热爱,有人收藏。这种热情、所涉及面之广在香港很难看到。
中国收藏:近几年,您时常往来内地,对内地市场也颇为了解。在您看来,与内地相比,香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程寿康: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是一个真正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全世界最大的拍卖公司在香港驻足,国际顶级的画廊也在香港开设分支,今年世界最顶级的艺博会巴塞尔也来到了香港……毋庸置疑,香港拥有国际性的经营环境。
在香港,艺术品拍卖就是很纯粹的商业行为,不需要特殊的批文,《合同法》就可以管束一切。在香港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注册一家拍卖公司,要组织一场拍卖会也比较容易。自由的空气,公平竞争的平台,这使得内地拍卖公司很容易就可以来香港举办拍卖会。
中国收藏:刚才您提到内地拍卖公司进军香港是因为香港相对自由,竞争也更公平,除了这两点以外,您觉得内地拍卖公司来到香港后会有什么变化?
程寿康:内地拍卖公司来到香港后将受香港法律的管辖,受到香港营商道德和规范的影响,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他们的运作手法和透明度都会慢慢提高,这会让他们更容易跟国外的收藏家打交道。因为过去不少欧美、东南亚包括港台地区藏家对将藏品送到内地去拍卖有顾虑,所以内地拍卖公司来香港会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藏家,慢慢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接受,发掘一批新的客户。
中国收藏:长期以来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您认可这种说法吗?
程寿康:我认为文化沙漠这一提法是针对大众层面来讲的。香港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城市,普通人都一门心思想要出人头地,在香港基本没有人有兴趣去研究古籍、研究名人信札,更不用说有人收藏核桃、小人书、烟标、火花等大众藏品。但在内地,在北京,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人热爱,有人研究。就好比你打开CCTV,有十多个频道可以选择,每一个频道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节目,但在香港,人们只爱看TVB播放的肥皂剧。
中国收藏:既然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为何还有如此多的拍卖公司、画廊蜂拥到这个文化沙漠来呢?我们还需要香港吗?
程寿康:我说的文化沙漠是从大众层面来讲的,而拍卖公司、画廊针对的有效客户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人,而不是普通大众。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在画廊、拍卖会欣赏艺术品、收藏艺术品的都是少数人,这属于顶层的精英文化。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太需要香港了,因为香港所能提供的国际性的交易平台、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亚洲其他城市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