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笔者围绕“以学定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积极参与为前提,让学生学的主动;以尊重差异为原则,让学生学的快樂;以帮助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学的轻松”等实施策略,收获颇丰。
关键词:以学定教;学生;学习;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58-2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是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让学生从教学的配角走上舞台,成为舞台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期待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期待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期待今天的快乐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积极参与为前提,让学生学的主动
1.课前师生共议学习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本着“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以学定教”的原则,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并且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制订学习目标。第一,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即事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课文,并且围绕“困难之处”和“生活中来”两个环节完成《预习卡》;第二,师生共议学习目标。老师根据《预习卡》上学情、学力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目标,讨论时学生积极性很高,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只是在学生说的有错误时加以纠正,学生说的不完善时给以补充,这个目标(包括分层目标和个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时,确立如下学习目标:(1)掌握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掌握、知道和了解(或理解等)三个层次揭示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具有指向明确、逐步递进、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是学生参与制订思考的,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2.课中学生积极议论质疑。师生共议学习目标为课堂上学生讨论质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准备,课堂上的议论质疑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开始、延伸和拓展的。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认识重新整合,进行自主提升;以讨论、对话或辩论等形式的课堂质疑,既是学生向未知领域的进发过程,更是向习惯思维、传统定势的挑战历程,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锤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环节。
例如:学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内容,可以设置一项讨论活动: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如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华北平原)选择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并说出发展该农业部门的原因(即优势)。这种议论质疑强调将学生置于台上和台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3.课后学生认真反思评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反思评估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仅有教师教的反思评估,更有学生学的反思评估。“回顾学习——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学”的过程,是一个优秀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经验 反思=成长,经过反思,原始的经验不断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学习力量。
例如:课堂完成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可以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的重要知识,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完成练习后,一定要特别注意错题分析,分析自己错的原因,找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问题,并完善知识结构。这样能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成长,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二、以尊重差异为原则,让学生学的快乐
学生主动参与,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分层要求,以学定教”的原则,我们采取了“分层要求”的办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惑与构建,帮助学生进步与提升。
1.上课。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在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如“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老师明确告诉学生,A层学习目标是:能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尝试分析自己家乡适合布局发展的特色农业;B层学习目标是:能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能够在不同条件的地方布局合理的农业,尝试完成课本P97《活动》第1、2题;C层的学习目标是:能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能判断一个地区发展这种农业是否合适。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作业。作业在学习中起到消化、巩固和反馈的功能,地理作业的设计重在“质”而不在乎“量”,切忌“题海战术”;要因层(生)制宜,切忌“一锅煮”。我们的实践思路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设计一些不同难易和梯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对体现课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做好做实;对体现课本一般要求的典型题,要求基础相对好特别是中等的学生做好做细;对体现课本较高要求的灵活题,重点要求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做好做活,当然也鼓励其他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闯一闯。 3.辅导。课后辅导的主要形式是“一对一”,最大优势是针对学生个体,是体现“因人施教、人人成功”的重要环节,老师应非常重视。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辅导策略和辅导内容,对地理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后辅导,鼓励其不断探究新领域、掌握新方法,形成地理特长;对地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同学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后辅导,开发其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与爱好,从双基抓起,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例如: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通过辅导,让他们学会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社会环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辅导他们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分析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其他地理区域比较,发现相同和不同,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以帮助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
1.学案导学助学。师生共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在充分研究课标、大纲,分析教材、学情后制定学案,学案一般有学习目标、理论解惑、案例分析、总结提升、生活中来、巩固反馈等环节。学生在“理论解惑”中探索原理规律;在“案例分析”中佐证原理规律;在“总结提升”中形成结构和系统,在“生活中来”运用理论规律解释生活事象,在“巩固反馈”中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和享受学习进步的快乐,在“学后反思”中畅所欲言感悟提升,真正落实学案导学助学的功能。
2.团队互学互助。学案助学是学生亲自感知与感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学生必要的学习体验,但学生的感知往往分散零碎,感悟也有正确、有片面。所以在完成自主探究后,老师要在积极肯定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团队,组织学生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团(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倾听补充、共同探讨、求同存异、获得共识,让零碎的闪光汇聚成普照大地的阳光,让分散的发现汇聚成恩泽集体的财富。
现代的学习就是合作的过程,合作有指导和被指导;合作有相互启发和质疑;合作有共同讨论和探索;合作有共担和分享。合作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有学生与家长之间。团队合作互助互学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兵应战,而是团体作战;让每个学生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视野更开阔、洞察力更强。
學案导学助学,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方向、有支架;团队互学助学,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有舞台、有过程。这是一个重效率、讲质量的学习过程,一个重参与、讲体验的学习过程,一个重合作、讲共赢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师生、生生紧紧融合在一起,成为学习共同体,相互支撑、相互信任,教学相长、共享快乐。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初中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必须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己任,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在能量。据此,笔者认为:“以学定教”符合新课程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教”,“以学定教”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当然,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水平、学习生活经历、学习状态等进行充分了解.教师还要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并且还要反思学生的收获.这样的“以学定教”方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以学定教;学生;学习;主人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58-2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是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让学生从教学的配角走上舞台,成为舞台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期待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期待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期待今天的快乐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以积极参与为前提,让学生学的主动
1.课前师生共议学习目标。在实践中,我们本着“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以学定教”的原则,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并且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制订学习目标。第一,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即事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课文,并且围绕“困难之处”和“生活中来”两个环节完成《预习卡》;第二,师生共议学习目标。老师根据《预习卡》上学情、学力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目标,讨论时学生积极性很高,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只是在学生说的有错误时加以纠正,学生说的不完善时给以补充,这个目标(包括分层目标和个性目标)成为师生教与学共同追求的目标。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时,确立如下学习目标:(1)掌握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掌握、知道和了解(或理解等)三个层次揭示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具有指向明确、逐步递进、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是学生参与制订思考的,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2.课中学生积极议论质疑。师生共议学习目标为课堂上学生讨论质疑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准备,课堂上的议论质疑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开始、延伸和拓展的。议论是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认识重新整合,进行自主提升;以讨论、对话或辩论等形式的课堂质疑,既是学生向未知领域的进发过程,更是向习惯思维、传统定势的挑战历程,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锤炼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环节。
例如:学习《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一内容,可以设置一项讨论活动: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如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华北平原)选择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并说出发展该农业部门的原因(即优势)。这种议论质疑强调将学生置于台上和台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3.课后学生认真反思评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反思评估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仅有教师教的反思评估,更有学生学的反思评估。“回顾学习——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学”的过程,是一个优秀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经验,经验 反思=成长,经过反思,原始的经验不断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学习力量。
例如:课堂完成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可以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的重要知识,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完成练习后,一定要特别注意错题分析,分析自己错的原因,找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问题,并完善知识结构。这样能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成长,学会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二、以尊重差异为原则,让学生学的快乐
学生主动参与,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本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分层要求,以学定教”的原则,我们采取了“分层要求”的办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惑与构建,帮助学生进步与提升。
1.上课。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在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的前提下,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如“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老师明确告诉学生,A层学习目标是:能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尝试分析自己家乡适合布局发展的特色农业;B层学习目标是:能掌握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能够在不同条件的地方布局合理的农业,尝试完成课本P97《活动》第1、2题;C层的学习目标是:能理解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能判断一个地区发展这种农业是否合适。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相对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作业。作业在学习中起到消化、巩固和反馈的功能,地理作业的设计重在“质”而不在乎“量”,切忌“题海战术”;要因层(生)制宜,切忌“一锅煮”。我们的实践思路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设计一些不同难易和梯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对体现课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题,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做好做实;对体现课本一般要求的典型题,要求基础相对好特别是中等的学生做好做细;对体现课本较高要求的灵活题,重点要求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做好做活,当然也鼓励其他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闯一闯。 3.辅导。课后辅导的主要形式是“一对一”,最大优势是针对学生个体,是体现“因人施教、人人成功”的重要环节,老师应非常重视。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辅导策略和辅导内容,对地理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后辅导,鼓励其不断探究新领域、掌握新方法,形成地理特长;对地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同学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后辅导,开发其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与爱好,从双基抓起,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例如: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通过辅导,让他们学会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社会环境。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辅导他们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分析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其他地理区域比较,发现相同和不同,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以帮助学生为基础,让学生学得轻松
1.学案导学助学。师生共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在充分研究课标、大纲,分析教材、学情后制定学案,学案一般有学习目标、理论解惑、案例分析、总结提升、生活中来、巩固反馈等环节。学生在“理论解惑”中探索原理规律;在“案例分析”中佐证原理规律;在“总结提升”中形成结构和系统,在“生活中来”运用理论规律解释生活事象,在“巩固反馈”中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和享受学习进步的快乐,在“学后反思”中畅所欲言感悟提升,真正落实学案导学助学的功能。
2.团队互学互助。学案助学是学生亲自感知与感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学生必要的学习体验,但学生的感知往往分散零碎,感悟也有正确、有片面。所以在完成自主探究后,老师要在积极肯定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团队,组织学生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团(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倾听补充、共同探讨、求同存异、获得共识,让零碎的闪光汇聚成普照大地的阳光,让分散的发现汇聚成恩泽集体的财富。
现代的学习就是合作的过程,合作有指导和被指导;合作有相互启发和质疑;合作有共同讨论和探索;合作有共担和分享。合作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有学生与家长之间。团队合作互助互学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兵应战,而是团体作战;让每个学生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视野更开阔、洞察力更强。
學案导学助学,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方向、有支架;团队互学助学,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有舞台、有过程。这是一个重效率、讲质量的学习过程,一个重参与、讲体验的学习过程,一个重合作、讲共赢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师生、生生紧紧融合在一起,成为学习共同体,相互支撑、相互信任,教学相长、共享快乐。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初中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就必须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己任,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在能量。据此,笔者认为:“以学定教”符合新课程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的“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教”,“以学定教”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当然,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水平、学习生活经历、学习状态等进行充分了解.教师还要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并且还要反思学生的收获.这样的“以学定教”方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