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分散各地存在多个参与方的特点,论述重大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需求,以此为基础探讨协同管理的优化措施,最后根据跨地区特点给出重大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措施,促进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跨地区;重大工程;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7-382
随着重大工程项目规模增加,工程设计繁琐复杂,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增加,对项目的统筹性、协调性及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空间跨度较大,项目本身复杂性决定了建设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应速度直接决定项目能否成功,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跟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性的质量管理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管理经验的不足,容易对整体的质量水平造成影响。这一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施工成本的提升。部分施工单位对施工标准的认知存在问题,导致对质量的控制不够严格,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质量水平难以提升。
(二)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资金保障方面出现问题
由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内容较多,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因此施工成本较高。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方面上,也决定了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总体质量。当前,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大都老源于地方的财政部门,因此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将会影响施工的总体质量,延误工期,影响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存在问题
就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对施工单位的考核监督不够严格,导致部分水平较低的施工单位流入市场。这些单位过分追去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目光,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在质量管理方面以及专业技术的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考核不够,对于施工材料的审核明显不足。甚至部分企业借助其他单位的资质进行招投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市场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
(四)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
当前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在处理相应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标准。尤其是在跨地区重大工程发生事故之后,这种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合同的责任机制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难以保证施工程序的顺利推进。并且部分单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硬件基础设备难以达标,并且缺乏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引发跨地区重大工程的质量问题。
(五)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技术水平不成熟
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体现在设计水平方面。当前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城市的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難以形成统一的规定。就施工建设工作而言,施工的标准和管理的模式不够完善。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跨地区重大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当前大部分从业人员设计思想非常陈旧,并且管理技术存在落后的问题,整个图纸的设计不够规范,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1.加强跨地区重大工程质量的管理
在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施工的相关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仔细检查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管理目标,按照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实现目标的分类以及责任的有效划分,明确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从而分布开展相应的工作。对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等进行严格审查,从而保证监理部门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质量检测方案,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从而提升质量检测的效率。
2.落实跨地区重大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不同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对合同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使用完善的责任制度才能更好地约束施工单位的行为,对标合同规定,保证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不同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及时分配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从而明确质量要求,有效落实责任机制。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实地勘探、图纸设计、方案执行以及施工建设和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统筹,保证不同环节的人员管理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的出现。
3.完善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的监督体系
在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中,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施工环节,由于监督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和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为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员、设备以及物质保障,规范施工流程,才能更好地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在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中,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改善我国的工程施工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扩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引入先进设备,重视人才培养、造价管理
1.使用先进科技的工程质量检测设备
对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检测工作而言,一方面需要依赖传统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不管是哪种城市,在对质量进行检查时,需要明确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并重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设备的应用水平,改善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在检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处理,从而保证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质量。 电路安全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设备运行前一定要对电路进行仔细、全面检查,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上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处理。
2.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市场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从而积极调整大学专业的设置情况。对于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科目和专业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工程人员紧缺的问题。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重视合租,从而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
通过内部宣传等方式让员工明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与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白自身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从思想、行为上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并逐步演变成自觉行为。如果培训、宣传等无法全面贯彻下去,都会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评价培训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基于环境管理部门人员关系角度,树立“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思想,落实岗位责任制、领导负责制及部门沟通制等,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要对自己工作责任,监督相关人员责任履行情况。
3.竣工阶段造价控制
现阶段,施工单位工程结算书或多或少都存在造假现象,如多算、冒算、抬高定额单价、高套收费标准等。同时,调查显示,施工单位对于结算审核检查率不超过25%。虽然此种审核措施实属被动防控,属于事后补救措施,但因为建筑市场的复杂化和特殊性,在进行造价审计时,一定要做好以下两点:规整资料,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对招标文件、条款、合同等内容进行提前收集和整理。同时对施工期间各环节以及控制节点内的工程计量、图纸变更、签证单据和索赔内容等进行规整和查验,在竣工结算时进行二次汇总。对于可以转变为价款责任的合同内容,应按照当初约定,在工程竣工后以货币形式进行结算处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工程费用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工程竣工结算能够顺利进行。
采用固定总价施工合同进行结算,同时采取较为先进的结算方法。按照国际惯例实行结算操作,根据调值公式,对于双方一致认同的调整因素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标明,同时包括哪些物价允许上下波动,以及波动到何种程度需进行调整等。正常情况下,物价是允许波动的,但必须控制在合同价格的5%以内,且该波动范围内的物价变化由承包方自己买单;若达到5%-20%时,承包方只负责其中的10%,剩余90%则交由发包方承担;待高达20%以上时,则需重新签署合同条款,以免引起经济纠纷。再利用工程量清单来控制报价波动时,合同中有规定要设置预留金,待结算时,对于预留金处置应按照合同规定用途予以核算。而对于施工过程中新出现的增项和修改,需要按照原合同中相对应内容予以替换,同时在结算时进行提前扣除,避免重复计算。
(三)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提升对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为全面做好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提升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应该提升重视,统一思想,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其他工作的开展。就安全生产工作本身,企业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日常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重视的内容方面应该提高针对性。并且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落实责任机制,从而将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第二,需要积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借助当前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改善全体施工人员思想认识。
第三,需要提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增加人员的配备,重视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并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的津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管理水平。
2.落实安全责任制度,重视安全监管工作
建筑现场施工时,受到环境、人员、设备等因素影响,使得施工人员面临安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現场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制度落实培养与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干部职工的责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相关人员主动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重视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并且安排指定人员进行管理,确保责任到人;协调各环节、工序之间的关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穿插其中,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第四,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及时反馈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并重视对责任机制的考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及时有效的安全监管,可以把安全隐患和危险消除在萌芽之中,避免危险带来的人身、财产的损害,总结、归纳及分析检查结果,取长补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完善全面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仅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在处理各项事务和矛盾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遵,而且能规范和提升现场施工,规范使用和管理章程。在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将各部门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对过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典型案例等拿出来探讨交流,一起制定出一份科学、实用、符合要求的管理机制。
明确划分施工现场各小组的管理范围与岗位职责,将工作内容具体到个人,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同时,为提高监管力度和强度,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途径入手,提升对网络监控系统的监管力度,对现场施工生产和流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现场监管内容采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或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等,将所有可能的安全隐患全部扼杀在摇篮中,从而将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相关部门还应派遣专人来负责和监控现场施工的生产和流动状态,最好安排专门的现场安全监督员,每间隔一段时间调换安全监督员的监管区域。利用这种方式避免安全监督员工作疲劳,或受到利益腐蚀,提高现场安全监管的质量与效率。 3.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检修
在设备使用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外观的检查和功能的检查,尽量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及时检修可以快速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本身的质量不同,使用频率不同,因此寿命也存在差异。为最大化发挥设备的价值,需要及时对设备的零件进行更换。在更换之前,需要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锁定零件损坏的位置,通过及时更换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先进行安全检测,没有问题后再进入,施工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陈旧老化设备及时更新,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一定要按规定进行操作,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因机械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对设备电源进行检查,借助设备通电情况和保险丝状态进行判断,用以检测电源是否正常,整个检测过程中还需借助万用表检测其内部电压和电流,用以判定保险丝是否正常。现阶段,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通常会忽视对电源的检测,致使整个检测和维修效果受到影响。在进行设备检测时,一定要加强对电源的检查和管理,确保整个维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施工场地电子设备信号的实际输入状况,保证输入信号的正确性,避免仪器设备接受到错误信号,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甄志禄. 复杂建设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机制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李佳益. 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中BIM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8.
[3]李想.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协同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
[4]项闯.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0.
[5]靖大伟. 基于远程控制的大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6]何丰. 大型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7]汤丹.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66100 商丘市东方路韵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76700)
关键词:跨地区;重大工程;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7-382
随着重大工程项目规模增加,工程设计繁琐复杂,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增加,对项目的统筹性、协调性及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空间跨度较大,项目本身复杂性决定了建设管理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应速度直接决定项目能否成功,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跟管理人员缺乏科学性的质量管理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管理经验的不足,容易对整体的质量水平造成影响。这一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施工成本的提升。部分施工单位对施工标准的认知存在问题,导致对质量的控制不够严格,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质量水平难以提升。
(二)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资金保障方面出现问题
由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内容较多,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因此施工成本较高。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方面上,也决定了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总体质量。当前,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大都老源于地方的财政部门,因此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将会影响施工的总体质量,延误工期,影响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存在问题
就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对施工单位的考核监督不够严格,导致部分水平较低的施工单位流入市场。这些单位过分追去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目光,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在质量管理方面以及专业技术的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考核不够,对于施工材料的审核明显不足。甚至部分企业借助其他单位的资质进行招投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市场管理存在一定的疏漏。
(四)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
当前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在处理相应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标准。尤其是在跨地区重大工程发生事故之后,这种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对于合同的责任机制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难以保证施工程序的顺利推进。并且部分单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硬件基础设备难以达标,并且缺乏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引发跨地区重大工程的质量问题。
(五)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技术水平不成熟
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体现在设计水平方面。当前我国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城市的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難以形成统一的规定。就施工建设工作而言,施工的标准和管理的模式不够完善。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跨地区重大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当前大部分从业人员设计思想非常陈旧,并且管理技术存在落后的问题,整个图纸的设计不够规范,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1.加强跨地区重大工程质量的管理
在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施工的相关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仔细检查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明确管理目标,按照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实现目标的分类以及责任的有效划分,明确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从而分布开展相应的工作。对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等进行严格审查,从而保证监理部门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质量检测方案,并制定相关的标准,从而提升质量检测的效率。
2.落实跨地区重大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不同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对合同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使用完善的责任制度才能更好地约束施工单位的行为,对标合同规定,保证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不同的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及时分配专业的人员进行负责,从而明确质量要求,有效落实责任机制。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实地勘探、图纸设计、方案执行以及施工建设和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统筹,保证不同环节的人员管理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的出现。
3.完善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的监督体系
在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中,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施工环节,由于监督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方案和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为施工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员、设备以及物质保障,规范施工流程,才能更好地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在跨地区重大工程管理中,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改善我国的工程施工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扩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引入先进设备,重视人才培养、造价管理
1.使用先进科技的工程质量检测设备
对于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检测工作而言,一方面需要依赖传统的建设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不管是哪种城市,在对质量进行检查时,需要明确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并重视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设备的应用水平,改善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旦在检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处理,从而保证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质量。 电路安全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先决条件,所以在设备运行前一定要对电路进行仔细、全面检查,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上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处理。
2.加强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市场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从而积极调整大学专业的设置情况。对于跨地区重大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科目和专业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解决重大工程建设工程人员紧缺的问题。对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训,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重视合租,从而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
通过内部宣传等方式让员工明白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与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白自身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从思想、行为上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并逐步演变成自觉行为。如果培训、宣传等无法全面贯彻下去,都会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评价培训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基于环境管理部门人员关系角度,树立“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思想,落实岗位责任制、领导负责制及部门沟通制等,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要对自己工作责任,监督相关人员责任履行情况。
3.竣工阶段造价控制
现阶段,施工单位工程结算书或多或少都存在造假现象,如多算、冒算、抬高定额单价、高套收费标准等。同时,调查显示,施工单位对于结算审核检查率不超过25%。虽然此种审核措施实属被动防控,属于事后补救措施,但因为建筑市场的复杂化和特殊性,在进行造价审计时,一定要做好以下两点:规整资料,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对招标文件、条款、合同等内容进行提前收集和整理。同时对施工期间各环节以及控制节点内的工程计量、图纸变更、签证单据和索赔内容等进行规整和查验,在竣工结算时进行二次汇总。对于可以转变为价款责任的合同内容,应按照当初约定,在工程竣工后以货币形式进行结算处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工程费用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工程竣工结算能够顺利进行。
采用固定总价施工合同进行结算,同时采取较为先进的结算方法。按照国际惯例实行结算操作,根据调值公式,对于双方一致认同的调整因素必须在合同中明确标明,同时包括哪些物价允许上下波动,以及波动到何种程度需进行调整等。正常情况下,物价是允许波动的,但必须控制在合同价格的5%以内,且该波动范围内的物价变化由承包方自己买单;若达到5%-20%时,承包方只负责其中的10%,剩余90%则交由发包方承担;待高达20%以上时,则需重新签署合同条款,以免引起经济纠纷。再利用工程量清单来控制报价波动时,合同中有规定要设置预留金,待结算时,对于预留金处置应按照合同规定用途予以核算。而对于施工过程中新出现的增项和修改,需要按照原合同中相对应内容予以替换,同时在结算时进行提前扣除,避免重复计算。
(三)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提升对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为全面做好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提升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应该提升重视,统一思想,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其他工作的开展。就安全生产工作本身,企业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跨地区重大工程施工的日常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重视的内容方面应该提高针对性。并且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严格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落实责任机制,从而将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第二,需要积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借助当前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改善全体施工人员思想认识。
第三,需要提升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增加人员的配备,重视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并给予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的津贴,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管理水平。
2.落实安全责任制度,重视安全监管工作
建筑现场施工时,受到环境、人员、设备等因素影响,使得施工人员面临安全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現场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制度落实培养与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需要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干部职工的责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相关人员主动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重视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并且安排指定人员进行管理,确保责任到人;协调各环节、工序之间的关系,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穿插其中,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第四,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及时反馈安全生产的具体工作,并重视对责任机制的考核,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及时有效的安全监管,可以把安全隐患和危险消除在萌芽之中,避免危险带来的人身、财产的损害,总结、归纳及分析检查结果,取长补短,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完善全面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机制,不仅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在处理各项事务和矛盾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遵,而且能规范和提升现场施工,规范使用和管理章程。在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将各部门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对过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典型案例等拿出来探讨交流,一起制定出一份科学、实用、符合要求的管理机制。
明确划分施工现场各小组的管理范围与岗位职责,将工作内容具体到个人,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同时,为提高监管力度和强度,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途径入手,提升对网络监控系统的监管力度,对现场施工生产和流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现场监管内容采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或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等,将所有可能的安全隐患全部扼杀在摇篮中,从而将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相关部门还应派遣专人来负责和监控现场施工的生产和流动状态,最好安排专门的现场安全监督员,每间隔一段时间调换安全监督员的监管区域。利用这种方式避免安全监督员工作疲劳,或受到利益腐蚀,提高现场安全监管的质量与效率。 3.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检修
在设备使用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外观的检查和功能的检查,尽量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及时检修可以快速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对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本身的质量不同,使用频率不同,因此寿命也存在差异。为最大化发挥设备的价值,需要及时对设备的零件进行更换。在更换之前,需要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锁定零件损坏的位置,通过及时更换和测试,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先进行安全检测,没有问题后再进入,施工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陈旧老化设备及时更新,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一定要按规定进行操作,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因机械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对设备电源进行检查,借助设备通电情况和保险丝状态进行判断,用以检测电源是否正常,整个检测过程中还需借助万用表检测其内部电压和电流,用以判定保险丝是否正常。现阶段,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通常会忽视对电源的检测,致使整个检测和维修效果受到影响。在进行设备检测时,一定要加强对电源的检查和管理,确保整个维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施工场地电子设备信号的实际输入状况,保证输入信号的正确性,避免仪器设备接受到错误信号,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甄志禄. 复杂建设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机制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李佳益. 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中BIM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8.
[3]李想.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协同管理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5.
[4]项闯.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0.
[5]靖大伟. 基于远程控制的大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6]何丰. 大型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7]汤丹. 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266100 商丘市东方路韵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47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