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亢心脏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131碘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经不同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亢心脏病患者,可选择131碘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将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与131碘治疗,鉴于131碘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提升其治愈率及整体生活质量,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男女比例为39:29,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09)岁。病程在0.2-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0.25)年,其中,有31例患者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5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1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症状。同时,有40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18例患者出现心脏扩大症状,10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给予所有患者诊断之后,均已确诊为甲亢心脏病。
将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中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131碘治疗,具体治疗对策如下:
⑴根据患者甲状腺的质量及其显像,结合其131碘摄率、年龄、诊治经历以及病程等具体信息,确定每一个患者的131碘剂量。
⑵131碘摄入量的计算公式为(甲状腺的重量×计划摄入量)÷甲状腺吸131碘率的最大值%。
⑶根据具体药剂量,给予所有患者治疗之后,于第三个月、第六个月以及第十二个月分别进行复诊,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⑷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禁止进行剧烈运动,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1.3 疗效评定
⑴甲亢的评价指标:给予所有患者半年以上的随访期,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完全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已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基本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仍存在着异常则为显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部分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已相对降低,但是并未恢复正常为有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并无出现任何变化,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并未出现降低趋势则为无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在完全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现,且血清的各项指标表现出异常症状,甲状腺的功能明显降低,给予患者再次治疗之后,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可判定为复发。
⑵甲亢心脏病的评判标准:给予所有患者半年以上的随访期,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经完全缓解,且心电图已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得到相对缓解,且心电图已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部分缓解,但心电图并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并未出现任何改变,且心电图并未得到任何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s)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有22例患者达到痊愈标本,所占比例为64.71%;9例患者达到显效标准,所占比例为26.47%;2例患者达到有效标准,所占比例为5.88%;1例为无效,所占比例为4.17%,总有效率达到97.0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2例痊愈,所占比例为35.29%;11例显效,所占比例为32.35%;2例有效,所占比例为5.88%;9例无效,所占比例为26.47%,总有效率为73.53%,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复发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甲亢心脏病患者的发病人数与患病几率都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甲亢心脏病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甲亢心脏病属于甲亢的一种严重性并发症,大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具有病情重、病程长等临床特征,但其发病机理却未得到明确界定。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脏增大、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
甲亢心脏病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当机体患上甲亢之后,其甲状腺激素会明显增多,而心肌内的肌酸磷酸、三磷酸腺苷等含量却会大幅降低,加之机体心肌钠钾泵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导致正电荷钠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却会内流,对机体心肌细胞的电生理造成影响,心房颤动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间也因此而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心肌的代谢速度,进而导致心肌缺氧症状的出现。
第二,当机体患上甲亢之后,会产生过多的热量,散热性能也随之增强,加快了毛细血管的扩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输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以至于机体的心脏负担不断加重,进而引发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症状。此外,随之外周血管的阻力不断下降之后,回心血量逐渐增加,(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从而导致交感神经的张力大幅增加,以至于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症状,进而引发心肌梗死或者是心绞痛。
第三,甲状腺激素产生作用之后,增加了机体心脏的儿茶酚胺基本亲和力及受体数目,且儿茶酚胺基本敏感性也得到大幅提升,导致机体自主神经的功能呈现出紊乱状态。
当机体患上甲亢心脏病之后,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针对甲亢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抗甲状腺类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方式不仅疗程非常长,而且治愈率相对较低。而手术治疗尽管效果较好,但是却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例如喉返神经受损、局部出血等,加之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无法引起医师、患者的青睐。为了提升甲亢心脏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医学界开始以131碘治疗作为主要的方式,这是由于甲状腺能够吸收和浓缩131碘离子,所以当131碘进入至机体之后,对于破坏甲状腺的射线而言,可以起到一种释放的作用,促使甲状腺体不断缩小,激素合成也逐渐减缓,进而不断降低、恢复甲状腺功能,最大限度控制甲亢发展。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笔者将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和131碘治疗。采取131碘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甲亢心脏病患者,可选择131碘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以此方式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将2012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与131碘治疗,鉴于131碘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提升其治愈率及整体生活质量,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男女比例为39:29,患者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09)岁。病程在0.2-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0.25)年,其中,有31例患者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25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1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症状。同时,有40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18例患者出现心脏扩大症状,10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给予所有患者诊断之后,均已确诊为甲亢心脏病。
将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中的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131碘治疗,具体治疗对策如下:
⑴根据患者甲状腺的质量及其显像,结合其131碘摄率、年龄、诊治经历以及病程等具体信息,确定每一个患者的131碘剂量。
⑵131碘摄入量的计算公式为(甲状腺的重量×计划摄入量)÷甲状腺吸131碘率的最大值%。
⑶根据具体药剂量,给予所有患者治疗之后,于第三个月、第六个月以及第十二个月分别进行复诊,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⑷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禁止进行剧烈运动,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1.3 疗效评定
⑴甲亢的评价指标:给予所有患者半年以上的随访期,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完全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已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基本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仍存在着异常则为显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已部分消失,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已相对降低,但是并未恢复正常为有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并无出现任何变化,且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并未出现降低趋势则为无效;若患者的甲亢症状与相关体征在完全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现,且血清的各项指标表现出异常症状,甲状腺的功能明显降低,给予患者再次治疗之后,甲状腺激素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则可判定为复发。
⑵甲亢心脏病的评判标准:给予所有患者半年以上的随访期,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经完全缓解,且心电图已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得到相对缓解,且心电图已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已部分缓解,但心电图并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体征并未出现任何改变,且心电图并未得到任何改善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s)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有22例患者达到痊愈标本,所占比例为64.71%;9例患者达到显效标准,所占比例为26.47%;2例患者达到有效标准,所占比例为5.88%;1例为无效,所占比例为4.17%,总有效率达到97.0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2例痊愈,所占比例为35.29%;11例显效,所占比例为32.35%;2例有效,所占比例为5.88%;9例无效,所占比例为26.47%,总有效率为73.53%,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复发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甲亢心脏病患者的发病人数与患病几率都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甲亢心脏病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甲亢心脏病属于甲亢的一种严重性并发症,大多发生于老年群体中,具有病情重、病程长等临床特征,但其发病机理却未得到明确界定。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脏增大、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
甲亢心脏病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当机体患上甲亢之后,其甲状腺激素会明显增多,而心肌内的肌酸磷酸、三磷酸腺苷等含量却会大幅降低,加之机体心肌钠钾泵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导致正电荷钠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却会内流,对机体心肌细胞的电生理造成影响,心房颤动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时间也因此而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心肌的代谢速度,进而导致心肌缺氧症状的出现。
第二,当机体患上甲亢之后,会产生过多的热量,散热性能也随之增强,加快了毛细血管的扩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输血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以至于机体的心脏负担不断加重,进而引发充血性的心力衰竭症状。此外,随之外周血管的阻力不断下降之后,回心血量逐渐增加,(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从而导致交感神经的张力大幅增加,以至于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症状,进而引发心肌梗死或者是心绞痛。
第三,甲状腺激素产生作用之后,增加了机体心脏的儿茶酚胺基本亲和力及受体数目,且儿茶酚胺基本敏感性也得到大幅提升,导致机体自主神经的功能呈现出紊乱状态。
当机体患上甲亢心脏病之后,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针对甲亢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抗甲状腺类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但是,药物治疗方式不仅疗程非常长,而且治愈率相对较低。而手术治疗尽管效果较好,但是却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例如喉返神经受损、局部出血等,加之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无法引起医师、患者的青睐。为了提升甲亢心脏病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医学界开始以131碘治疗作为主要的方式,这是由于甲状腺能够吸收和浓缩131碘离子,所以当131碘进入至机体之后,对于破坏甲状腺的射线而言,可以起到一种释放的作用,促使甲状腺体不断缩小,激素合成也逐渐减缓,进而不断降低、恢复甲状腺功能,最大限度控制甲亢发展。
在本组研究对象中,笔者将68例甲亢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和131碘治疗。采取131碘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甲亢心脏病患者,可选择131碘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抗体、偏苯三酸酐、超敏促甲状腺激素等指标,以此方式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