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传统的传授式教育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的。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兴趣浓烈,是天生的探究家。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熟悉的容易亲近的、喜欢的、能动手做的、有兴趣参与的现象和事物,精心设计,耐心细致地组织引领他们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从众多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不懈地坚持下去,他们良好的科学素养就一定能养成。因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探究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61-01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对科学课的学习我一般采用下面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让学生至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兴趣,引发质疑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其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唤起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亲身体验,反复探究
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只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自参与活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四、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我根据各册自然教材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科学教学实验箱。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科学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等十几个实验。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五、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这一单元一系列天文知识,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六、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再如在《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凸透镜距纸屏近,可以成缩小清晰的像,凸透镜距纸屏远,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物与镜和像与镜的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
七、结语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61-01
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对科学课的学习我一般采用下面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让学生至身于大自然,以玩促学、寓教于乐。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园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兴趣,引发质疑
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启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其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唤起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亲身体验,反复探究
没有亲身的体验,就谈不上探究。只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自参与活动,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四、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
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想尽千方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出率。经过摸索,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例如:我根据各册自然教材实验,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制作出一个组合教具——多用科学教学实验箱。此箱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能缩大自然于箱内,形象直观地展示科学现象,效果明显等特点,成为科学教学用途最广的教具,也可当做学具使用。它可以解决炉灶模拟实验、空气流动实验等十几个实验。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教具或学具,确保了实验教学的开展。
五、巧用电教,化难为易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比如六年级科学下册《宇宙》这一单元一系列天文知识,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六、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例如在《物体颜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地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再如在《凸透镜》教学中,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收集事实、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的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使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凸透镜距纸屏近,可以成缩小清晰的像,凸透镜距纸屏远,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很容易认识平面镜是由玻璃和一层银粉构成的,再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使学生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物与镜和像与镜的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与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潜望镜。
七、结语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