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95-01
创新思维,就其特点而言:一是“多”,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从而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种各样的结果。二是“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全”,即不仅考虑问题的全体,而且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仅考虑问题的纵向,而且要考虑问题的横向;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而且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四是“新”,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学生可能想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或在众多可能的新假设中作选择,萌生新的想法,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创”。这种方法,既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每一名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例谈几点认识。
一、疑问中发现——诱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是在解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探新、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拓新境。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通过“雾中借箭”、“识人心”、“懂地利”三例,已用心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此时,教师恰恰要引导学生巧妙有逆向质疑:“万一鲁肃不肯帮忙呢?”学生的思维被这个“万一”大大地激活了:万一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呢?万一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呢?万一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呢?这正是所谓的“打破沙锅问到底”。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而这个争论点,正是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乘此火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设想:一旦这些“万一”出现,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而诸葛亮又是怎么预见到这些“万一”不会出现的呢?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旦展开,那就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情境中探索——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景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用猜想和验证、设置适当的悬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问题、游戏、制造矛盾冲突,通过设立疑点等创设情景,以此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并使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课堂才能生动活泼。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很想知道这棵榕树究竟有多大。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除结合放录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外,可让学生结合实际数据动脑想,动手算。(教师提供资料:1亩=666.7m2,本校操场占地多少m2)通过计算,学生不由得惊叹:“啊!榕树真大啊!大约有几个学校操场那么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求知成功的感悟是比较深刻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情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从而自主创新地学习。
三、定势中突破——开创思维
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这是十分宝贵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想前人之未想,发己之所发,是培养他们具有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时,传统教学往往用较低精确的线段格形式标出“四年前”(5步)及9岁时的步子(“大了一倍”),以引导学生理解科里亚是怎么找到他的小木匣子的,并将答案限定在“十步”的地方找到小木匣。而此时教师如果让学生广开思路,寻求新的寻盒方法时,就有让学生有学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四年后。他的步子只能大了点,但不一定恰好就是两倍啊!”由此可看出,学生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课堂活了,学生的手脑活了,思维活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有趣。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创新精神训练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让创新思维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创新思维;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95-01
创新思维,就其特点而言:一是“多”,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去分析,从而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种各样的结果。二是“活”,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三是“全”,即不仅考虑问题的全体,而且要考虑问题的细节;不仅考虑问题的纵向,而且要考虑问题的横向;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而且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四是“新”,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学生可能想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或在众多可能的新假设中作选择,萌生新的想法,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创”。这种方法,既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因此,每一名教师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例谈几点认识。
一、疑问中发现——诱活思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是在解疑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探新、鼓励学生敢破常规、敢拓新境。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通过“雾中借箭”、“识人心”、“懂地利”三例,已用心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此时,教师恰恰要引导学生巧妙有逆向质疑:“万一鲁肃不肯帮忙呢?”学生的思维被这个“万一”大大地激活了:万一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呢?万一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呢?万一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呢?这正是所谓的“打破沙锅问到底”。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而这个争论点,正是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乘此火候,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设想:一旦这些“万一”出现,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而诸葛亮又是怎么预见到这些“万一”不会出现的呢?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旦展开,那就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情境中探索——激发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景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用猜想和验证、设置适当的悬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问题、游戏、制造矛盾冲突,通过设立疑点等创设情景,以此贯穿一堂课的始终,并使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课堂才能生动活泼。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很想知道这棵榕树究竟有多大。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除结合放录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外,可让学生结合实际数据动脑想,动手算。(教师提供资料:1亩=666.7m2,本校操场占地多少m2)通过计算,学生不由得惊叹:“啊!榕树真大啊!大约有几个学校操场那么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求知成功的感悟是比较深刻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情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人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从而自主创新地学习。
三、定势中突破——开创思维
要创新,就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索。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这是十分宝贵的。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践,去探索知识的奥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想前人之未想,发己之所发,是培养他们具有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科里亚的木匣》时,传统教学往往用较低精确的线段格形式标出“四年前”(5步)及9岁时的步子(“大了一倍”),以引导学生理解科里亚是怎么找到他的小木匣子的,并将答案限定在“十步”的地方找到小木匣。而此时教师如果让学生广开思路,寻求新的寻盒方法时,就有让学生有学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问题:“四年后。他的步子只能大了点,但不一定恰好就是两倍啊!”由此可看出,学生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课堂活了,学生的手脑活了,思维活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有趣。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创新精神训练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训练中,看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让创新思维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