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讨论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9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式教学十分符合课标中所倡导的理念。所谓“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与组织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多方交流以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交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的教育,始终围绕着教师问与学生答展开,几乎没有学生的“生成”。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经历,也无法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意义非凡。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法,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样形式,合作学习
(一)科学划分小组,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的前提是科学地划分小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把握人数,实现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同桌两人组、前后桌四人组、多人集体组,或者全班一齐讨论均可。讨论小组的成员最好相对固定,以便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可使组内成员分工更加合理,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细致的小组分工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也无形中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了全员参与,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中只有少数孩子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现状。
(二)实现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讨论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互相探讨与交流,学会表达并乐于倾听,正确对待批评,不断审视自己,以获得更正确的认识,这样慢慢学会沟通、分享与合作。而合作学习是十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未来社会将会更多地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更多的问题将在合作中得以有效解决,教育学家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关系,能使学生更乐于投入课堂,学会学习,获得新知。因此,在孩子们的小学学习阶段,就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无疑会对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深度挖掘,提出议题
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讨论开展的关键一步。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方式:采集学生多方面的质疑进行整理或直接由教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既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又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不能够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讨论集思广益,获得更全面认识;但也不能过难,否则将打击学生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教材,深度挖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组织讨论活动。
一次培训活动中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学生学习了文中洗澡水的旋涡、紫罗兰的变色和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事例后,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经过讨论后,学生纷纷得到结论:三个事例都是从寻常小事中发现真理;事例论述的结构相同;事例都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但薛老师并不满足于此,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发现三个事例中讲述的都是外国人的事,并以此质疑:为何一个国内的作者却只写外国人的事例?通过最后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写作中的事例要有新鲜感与说服力。听完课后,非常惊叹于薛老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与深度挖掘,这样的议题不但使课堂更出彩,也给学生留以更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认知。
三、严格把握,有效控制
(一)进行严密组织
孩子认知事物与学习的能力存在差异,有时组织讨论活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有所准备,以免在讨论过程中无法抓住要点,影响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需教师的严密组织,学生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思维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深入讨论的群体,及时发现与指导。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即使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或是只言片语,都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讨论中,要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允许观点的创新,激发其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只需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二)严格控制时间
恰当的讨论时间是决定讨论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时间过短,学生还没进行充分讨论,问题没得到解决就匆匆结束,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证时间使组内成员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深思熟虑后精心组织语言,得到更准确的答案;但如果时间过长,学生则有可能偏离主题,影响讨论效果,甚至耽误教学进程。
四、合理评价,实践反思
(一)及时总结与评价
讨论式教学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总结时先采集学生观点,掌握讨论全貌,继而整合,分析评价,去伪存真。继而对学生在讨论中所忽略的和未解决的问题逐一指明,提升认识,最后从整体出发进行总结。总结中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要予以及时、具体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生机勃勃。
(二)延伸生活与实践
语文课程具备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学科特点,是生活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活动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延伸到课外的实践,引入实际的生活。例如在《狮子和鹿》的教学中,学生在得到“看待事物不可过于注重外表,而要看它是否实用”的启示后,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美丽但不实用或实用却不美丽的事物?你更喜欢哪一种?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从而引申到“人也是如此,不要只看外表,而应更注重内在”。这样把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得到更真切的认识。
(三)不断反思与完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能让我们得到最优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非常重要。反思的内容可包括议题的提出是否合适,时间的控制是否恰当,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总结与评价是否合理等。在反思与实践中,使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教学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提出有价值的议题,严密组织并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造能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研究,一定能让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教学法的研究,为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191-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讨论式教学十分符合课标中所倡导的理念。所谓“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与组织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多方交流以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们不但要交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灌输”式的教育,始终围绕着教师问与学生答展开,几乎没有学生的“生成”。这样的教学根本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经历,也无法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意义非凡。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法,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讨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样形式,合作学习
(一)科学划分小组,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的前提是科学地划分小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把握人数,实现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同桌两人组、前后桌四人组、多人集体组,或者全班一齐讨论均可。讨论小组的成员最好相对固定,以便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也可使组内成员分工更加合理,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细致的小组分工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也无形中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了全员参与,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中只有少数孩子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现状。
(二)实现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讨论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互相探讨与交流,学会表达并乐于倾听,正确对待批评,不断审视自己,以获得更正确的认识,这样慢慢学会沟通、分享与合作。而合作学习是十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未来社会将会更多地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更多的问题将在合作中得以有效解决,教育学家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们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关系,能使学生更乐于投入课堂,学会学习,获得新知。因此,在孩子们的小学学习阶段,就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无疑会对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深度挖掘,提出议题
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讨论开展的关键一步。问题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方式:采集学生多方面的质疑进行整理或直接由教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既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又要紧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破重难点。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不能够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通过讨论集思广益,获得更全面认识;但也不能过难,否则将打击学生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教材,深度挖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组织讨论活动。
一次培训活动中有幸聆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学生学习了文中洗澡水的旋涡、紫罗兰的变色和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三个事例后,薛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经过讨论后,学生纷纷得到结论:三个事例都是从寻常小事中发现真理;事例论述的结构相同;事例都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但薛老师并不满足于此,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发现三个事例中讲述的都是外国人的事,并以此质疑:为何一个国内的作者却只写外国人的事例?通过最后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写作中的事例要有新鲜感与说服力。听完课后,非常惊叹于薛老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与深度挖掘,这样的议题不但使课堂更出彩,也给学生留以更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认知。
三、严格把握,有效控制
(一)进行严密组织
孩子认知事物与学习的能力存在差异,有时组织讨论活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有所准备,以免在讨论过程中无法抓住要点,影响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需教师的严密组织,学生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思维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深入讨论的群体,及时发现与指导。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即使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或是只言片语,都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讨论中,要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辩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与见解,允许观点的创新,激发其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只需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二)严格控制时间
恰当的讨论时间是决定讨论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时间过短,学生还没进行充分讨论,问题没得到解决就匆匆结束,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证时间使组内成员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深思熟虑后精心组织语言,得到更准确的答案;但如果时间过长,学生则有可能偏离主题,影响讨论效果,甚至耽误教学进程。
四、合理评价,实践反思
(一)及时总结与评价
讨论式教学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总结时先采集学生观点,掌握讨论全貌,继而整合,分析评价,去伪存真。继而对学生在讨论中所忽略的和未解决的问题逐一指明,提升认识,最后从整体出发进行总结。总结中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要予以及时、具体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生机勃勃。
(二)延伸生活与实践
语文课程具备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学科特点,是生活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活动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延伸到课外的实践,引入实际的生活。例如在《狮子和鹿》的教学中,学生在得到“看待事物不可过于注重外表,而要看它是否实用”的启示后,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美丽但不实用或实用却不美丽的事物?你更喜欢哪一种?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从而引申到“人也是如此,不要只看外表,而应更注重内在”。这样把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得到更真切的认识。
(三)不断反思与完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教师自我评价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能让我们得到最优的教学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非常重要。反思的内容可包括议题的提出是否合适,时间的控制是否恰当,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总结与评价是否合理等。在反思与实践中,使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不断得到完善,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教学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提出有价值的议题,严密组织并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造能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研究,一定能让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教学法的研究,为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