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别样真爱唱响童年诗篇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讲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童年时的一段经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妈妈赞之“精彩极了”,父亲评价“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当时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爱。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体验。
  2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经历,感悟不同的爱的作用。
  3 通过本文的学习和课前相关文章的阅读,充分感悟童年成长的美好,激发学生真情表达的欲望。
  
  课前准备
  
  推荐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父爱,在拐弯处》、《永远都要坐前排》等文章。
  
  教学流程
  
  一、直面文本。整体把握情感
  1 同学们。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阶段,童年的故事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想一想,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这个童年故事到底要告诉你什么呢?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受?
  2 结合课题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 教学伊始,应让学生直面文本,静静地思考,潜心会文。
  
  二、研读“故事”,体验童真之美
  (一)细读“精彩极了”,感受母爱激励。
  1 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生平第一首诗,母亲给予了怎样的评价?找出课文中的描述。
  2 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想象母亲的表情、语调、动作。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3)交流朗读。师引导学生从表情、语气两方面评价。(如:他的眼睛发亮了吗?是否听出了惊讶、赞叹的语气?)
  (4)师示范朗读:“多美的诗啊!”母亲赞扬时眼睛发亮,极度兴奋,她搂着我不住在的赞扬。(师动作示范)
  (5)全体女生朗读。
  (6)你同意母亲的赞美吗?说说你的想法。师相机点拨:母亲赞美的是写诗行为,她希望儿子坚持写作,走向成功;小巴迪此时“得意洋洋”,内心充满喜悦和骄傲。
  设计意图 人情人境地读能更好地加深理解和感悟,“听出语言的声音”,直抵人物的内心,为下面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研读“等待”行为,体验童真心灵。
  1 面对赞扬。巴迪有什么表现?画出课文里相关的句子。
  2 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预设A:“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1)有人说,等待的时间是最漫长的,一秒钟也会被放大十倍百倍。你觉得巴迪在誊写诗、画花边的时候时间是过得快还是慢呢?他会觉得时间难熬吗?为什么?
  (2)生讨论交流,师相机引导:你有过感觉时光飞逝的经历吗?当时心情怎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巴迪的快乐的?(得意洋洋,迫不及待,自豪,满怀信心)
  (3)指导朗读:母亲的赞扬让小巴迪的心里装满了自豪,充满了自信。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预设B:“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1)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小巴迪快乐兴奋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他开始专心等待。他是怎么等待的呢?课件出示句子。
  (2)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巴迪此刻的心情? (迫不及待,坐立不安,度日如年……)
  (3)改变句子标点,对比体会“等待”。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用句号更显得时间过得慢,过程很长。)
  (4)想象、说话练习:联系你自己的经验,在热切、焦急的等待中。小巴迪可能怎么想怎么做?
  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怎么做)
  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怎么做)
  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___________我 ___________(怎么做)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我想: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怎么做)
  (5)交流,评价。着重引导以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如小巴迪可能会着急地从饭厅到客厅来来回回地走;可能趴在窗户上盯着爸爸回来的路自言自语;可能过几分钟又看一下时间,不停地问妈妈。爸爸怎么还不回来;父亲终于回来了。可能是欢呼着为他开门,一步不离地跟着爸爸,目光紧随着他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揣摩、体味,对空白处的想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沉潜于字里行间。如此,文本凝聚在言语形式中的生命、情感就会激活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
  
  (三)解读“糟糕透了”,体验别样真爱。
  1 等啊等,父亲终于回来了。可他说了什么?他为什么那样说?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2 交流体会,师相机点拨:(1)诗本身质量确实不好,父亲是理性的,实事求是;(2)父亲看到巴迪得意洋洋。可能认为给他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健康成长。
  3 可小巴迪当时毕竟只有七八岁呀!他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现实。谁来读读描写巴迪反应的句子?注意体会巴迪的心情。
  4 大受打击的巴迪在房间里失声痛哭。他不理解父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快劝劝巴迪止住伤心的泪水吧!看谁最会安慰人。
  5 这就是巴迪童年的故事。快乐、伤心都那么真实。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自己邀几个小伙伴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这个故事,把你体会到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成长历程谁没有过伤心的时刻!巴迪的泪水激发了学生对“别样真爱”的反思,使学生对“成长”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劝慰巴迪”其实正是对“自我”的发现、检查和提升。
  
  三、品悟“认识”。体验成长之美
  1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理性思辨。
  (1)巴迪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就是巴德·舒尔伯格。他发表了很多作品,其中有不少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他也被称作“好莱坞王子”。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原题是《我的绝妙坏诗》。他为什么把自己写的第一首诗说成是“绝妙坏诗”呢?不必急着回答,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想。
  (2)生自由读文,思考。
  (3)交流反馈,师相机点拨:“坏诗”是指诗的质量不好:“绝妙”之一是这首诗引发了母亲的赞赏、鼓励,使“我”充满信心坚持写作。没有半途而废; “绝妙”之二是父亲的评判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没有沉溺于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2 有一回。巴德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英姿勃发的巴德走上领奖台。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他的获奖感言就藏在这几个自然段里。谁能用你的慧眼发现它们吗?
  3 师生合作即兴采访。教师扮记者采访发言学生:请问巴德先生。此时此刻站在领奖台上,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设计意图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将人生比作一次单程旅行——一旦结束。没有人能重来一次。但对于一本书来说, “当你读完它时,你可以回到开头处,再读一遍,如此一来,你会对生命有进一步的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使我们的生命体验一次次得到延展和升华。原文为什么叫《我的绝妙坏诗》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获奖感言”的发言正是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再走一个来回,以理性的思辨深化成长的体验。
  
  四、升华体验,唱响童年诗篇
  1 师语言创设情境:有一个名字叫童年,有一种情怀叫童真。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童年的记忆里,有多少精彩的故事曾浸透伤心的泪水。有多少糟糕的错误变成了美丽的风景!说说你成长的故事。让你心底的故事流淌成童年的诗篇!(配轻柔怀旧的轻音乐)
  2 生回忆,酝酿。
  3 交流,师适时心理疏导。
  4 小结,迁移。同学们,深情的叮咛是爱,严厉的眼神也是爱。走在童年的小路上,一边是鼓励,一边是提醒,成长之路遍洒阳光雨露!拿起你的笔,记下童年心路上的一次感悟、一次体验。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写好后与你的亲人分享。
  设计意图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有多次精神碰撞与沟通,必定产生表达与交流的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抒发这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感受与积蓄。
  
  (作者单位: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胡本光)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的奉献”。本课是其中一篇精读课文。金吉娅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小小的年纪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她用本应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满足了一位素不相识女孩期盼已久的愿望。像《给予树》一类以体现童心之美为主题的课文教学。我们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主题,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朗读、领悟小金吉娅的童心之美。童心之美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
期刊
设计理念    童年不仅有稚气美,还有志气美。不少杰出人物在童年时代就立下宏大志向。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最初少年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之童稚,更要引导儿童体验他对“中华不振”的观察与思索,以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实后。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继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
期刊
课堂上,我们总期待学生对文本多元感悟,提出自己的理解。然而,《第一场雪》的教学引发了我对“个性化解读”的思考。  在学习《第一场雪》第3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随后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生1:我觉得雪下得很大。从“鹅毛般”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1:我还从“簌簌”和“一会儿就白了”感受到雪下得很大。  师:是呀,作者从黄昏看雪到夜晚听雪的细致描绘都让我们感受到这真是一场——  生:大雪
期刊
教室飞来“不速客”    这天,我上《鸟的天堂》,同学们正深情地朗读: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忽然,一只老鸹像一架失去航线的飞机一样从窗外撞了进来,大家都在专心读课文,没有人理会它。我心想:它很快会飞走的,不必理睬。谁知,这老鸹不但没有飞走,还飞上讲台踱起步来,喉咙里不时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同学问:“老师,这是什么鸟?”“俗称老鸹。”还有
期刊
最近被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京剧进课堂。  我不喜欢京剧。为了对这一艺术有所了解,曾硬着头皮看过十场以上的京剧,如果没有打字幕,不要说唱的听不懂,就是说的也听不懂。我对京剧的印象是:有话不好好说,有歌不好好唱。尽管不喜欢,但我热诚地期望京剧走向中兴,道理很简单,我不喜欢,有人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从现在的事实看,京剧是小众化的艺术。为什么小众化的东西要硬性推广,让大多数人接受呢?这不符合常理。说
期刊
2008年5月26日至6月4日,我作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阳光分队的一员,奔赴四川5·12地震后的重灾区都江堰市,提供心理康复援助。这段日子,注定将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我要用心去记录所有的点点滴滴,为了不能忘却的回忆……    5月26日    清晨六点,我们整装出发,队伍中有专职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企业培训师、新闻工作者和来自各类学校的教师。8点5分,飞机起飞。厦航的空姐给每个队
期刊
以童年为题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童年之美,是珍贵的课程资源。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审美式阅读引导学生体会“童年之美”。    一、价值导向:呵护与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    1 呵护本真的儿童精神世界。  案例1 《妈妈的账单》教学片段(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师:你们怎么看小彼得给妈妈开出的账单?  生:小彼得太不应该了。  生:小彼得是个坏孩子。  师:你们看看账单,小彼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把握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一、把握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的意义和特点    本册数学教材安排以下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有10以内、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比较和认识钟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位置与顺序和认识物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具体的内容有简单的分类和统计
期刊
数学新教材跟传统的教材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其表现为:1 新教材的教学例题没有被当作教学目标,而只是被当作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出发点;2 新教材大量采用情境图,富于趣味性,增加了感性材料,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3 新教材的例题及练习较适合开展合作交流、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等学习活动;4 新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5 新教材的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加开放。基于这些新特点。教师
期刊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能充分调动一个人的各种潜能。养成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能使个体在组织生活中自觉围绕目标开展各项工作,改善工作绩效,提升合作意识,促进团队建设与组织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真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不仅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仍处于“忙”与“烦”的工作状态之中,而且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未来发展等也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谋划。本文采用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