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作文喜欢一锤定音,草稿写完即作文完成,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对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从不忽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认真修改草稿的自觉性并作具体指导,坚持长期训练,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修改时一律要求学生用红笔,人人当回老师,都有了荣誉感和神圣的责任感,这样学生们就都会模仿教师的心态去洒脱的修改,从中获得轻松和得意的愉悦心理。再者,我们及时将某个学生修改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自豪感。
二、多种形式,指导改法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之后,就可着手进行作文修改的方法指导。
1.下水示范。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求下水示范。具体做法:可以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也可以是每次习作后,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效仿。
2.讲评试改。即老师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集体评改。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或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
4.先读后改。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指读改错漏,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添漏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甚至误用漏用的标点符号等等,并及时加以修改。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对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锤炼”的功夫。
三、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作文评改上,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我们的做法,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大家共有的问题一起改。
1.评优秀作文。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们每次教一个新班,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可以只讲有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之后我们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写观察日记等。这样,我们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
至此,改变了评改的方法,由教师评逐渐放手为以学生评改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2.改中差作文。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而且这种不足不是一日形成,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主要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所以,对待差生作文,我们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缺点,一学期每个学生批改一两次。最初面稍大,逐渐缩小面批人数。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作文改后不妨写上几句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我们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3.评改共有的毛病。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我们很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我们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十分顽固,所以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奏效。如:
①三段式。对于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到了高年级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作文思路。对此,我们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有层次。
②开头结尾模式化。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一段总离不开写“我们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我们有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看看入选作文有几篇这样开头结尾。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四、坚持训练,毫不松懈
1.即写即改。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并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通过前几个步骤的改文训练,这时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改起来尤其用心。
2.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我们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3.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一样。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学生们的作文能力都慢慢地有所提高,这使得师生双方都尝到了自改作文的甜头:首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不必再整天埋在叠叠高高的作文堆里了,这样得以有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活动。教师的作文教学逐渐步入了高效低耗的轨道。其次,这项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作文,理解作文,使学生自改作文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修改时一律要求学生用红笔,人人当回老师,都有了荣誉感和神圣的责任感,这样学生们就都会模仿教师的心态去洒脱的修改,从中获得轻松和得意的愉悦心理。再者,我们及时将某个学生修改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自豪感。
二、多种形式,指导改法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之后,就可着手进行作文修改的方法指导。
1.下水示范。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求下水示范。具体做法:可以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也可以是每次习作后,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效仿。
2.讲评试改。即老师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集体评改。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或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
4.先读后改。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三是指读改错漏,即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可以发现错别字、添漏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甚至误用漏用的标点符号等等,并及时加以修改。四是品读求提高,对水平相对高的同学可以提出更进一步要求,即对自己的习作在选材准确、内容具体、语句通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品读,在遣词造句方面再下一番“锤炼”的功夫。
三、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作文评改上,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我们的做法,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大家共有的问题一起改。
1.评优秀作文。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们每次教一个新班,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可以只讲有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之后我们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们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写观察日记等。这样,我们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
至此,改变了评改的方法,由教师评逐渐放手为以学生评改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2.改中差作文。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差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而且这种不足不是一日形成,久而久之,产生了“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主要是给他们具体帮助,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所以,对待差生作文,我们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缺点,一学期每个学生批改一两次。最初面稍大,逐渐缩小面批人数。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作文改后不妨写上几句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我们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3.评改共有的毛病。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我们很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我们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十分顽固,所以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奏效。如:
①三段式。对于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到了高年级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束缚学生作文思路。对此,我们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放开,要有层次。
②开头结尾模式化。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一段总离不开写“我们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我们有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看看入选作文有几篇这样开头结尾。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四、坚持训练,毫不松懈
1.即写即改。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并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通过前几个步骤的改文训练,这时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改起来尤其用心。
2.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我们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3.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也一样。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学生们的作文能力都慢慢地有所提高,这使得师生双方都尝到了自改作文的甜头:首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不必再整天埋在叠叠高高的作文堆里了,这样得以有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活动。教师的作文教学逐渐步入了高效低耗的轨道。其次,这项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作文,理解作文,使学生自改作文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调动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