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大限度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结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我校参考高中美术教学模块中《书法·篆刻》教材,利用师资优势开设了校本课程书法课教学,为学生较大程度地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
在有关书法视觉审美的教学中,校本教材安排了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赏析与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其激昂悲壮、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以及颜真卿刚正义烈、高风亮节的人品为后世无数书家所折服。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临析是我校书法课的一个既重要又十分难把握的内容,因为该文稿在形式上极随意洒脱,在理解和临析上对欣赏者的要求非常高。在有意尝试多个班级不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笔者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教学方法,认为在赏析和临摹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和操作以下环节。
一、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文稿创作背景
对作品的深入把握需要对作者有全面的了解。颜真卿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一个伟大的书法革新家,创造了“颜体”,其楷书如“君子立于庙常,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草书生动遒婉,叱咤挥戈,气度非凡。其人秉性耿直刚烈,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一生忠烈悲壮。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的个性、气质和人生经历是在临习作品之前要有所了解的。《祭侄文稿》追叙了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对于作者和文稿背景的介绍,是学生深刻体味和欣赏文稿的基础。这些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讲述,可借助媒体中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此环节对学生的欣赏和摹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熟悉《祭侄文稿》全文内容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阅读原文能使学生进一步还原作者的创作心境和状态,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全篇章法、结字甚至涂抹点划都十分重要,进一步理顺熟悉祭文内容,为欣赏和临摹作品铺平道路。文稿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作者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潦草涂改之处也多,时有涂抹,所以文稿内容一定要为学生所了解熟悉。在教学中我总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清晰的文稿内容并附释文。这些都对临好这篇文稿起到好的作用。
三、欣赏《祭侄文稿》书法之美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生品赏和感悟行草有很大的益处。结合文稿细微处,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稿的艺术美,此环节宜借助媒体就某些段落或文学放大欣赏,真切感受笔意牵连处豪放不拘的情怀。
四、文稿临摹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着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是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之作。所以,该作品对中学生来说临摹难度十分大,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所以临习时也不应太注重形式和表面效果,取意临神为上。另外,该文稿字体以行草为主,特别是文稿后面部分字体用线遒劲,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而学生多数不熟悉草书。在摹析中这是最难的部分。
由于临摹难度大,学生可节临、意临该作品,在临摹过程中可原大可放大,要求不必拘泥统一,纸张宣纸或毛边纸均可,用笔最好选硬毫或兼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展现作品,放大精妙之处让学生感受行笔之急涩,着力之轻重,下意识创作中的不计工巧。也可先努力模拟其技巧,把字帖复印放大进行双钩、填墨,从而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征、用笔技巧和节奏感。何时蘸墨,何时用渴笔,应把笔速放慢些,力求准确表达帖中微妙处的细节。在形似的前提下照帖对临,尽量用纯熟自然的书写求其风神,并写出节奏感。
如果学生学书时间较充分或节假日空闲较多,当然亦可通过分解结合临习法。第一阶段可每次先选定三四字为一组进行准确临习,偏重于对起笔和转折的揣摩,以此类推熟悉全文。第二阶段从篇首开始,每天进行两行或三行节临,注重于字间距与行距的控制。注意力侧重在空白处,这种计白当黑的临习法,可大大提高临帖精确度。第三阶段开始通临。也就是攻坚冲刺阶段。在前面分解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同时也是对前两个阶段临习的总结和校正。运笔上,《祭侄稿》虽属小字行草,但一定要以运腕为主,运指为辅。提按是运笔中重要的环节,运用好,不仅增强线质,更令点画具有节奏。该文稿通过提按转折将书法运笔发挥到了极致。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全面做好以上环节或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校本教程在时间和其他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学校倡导书法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教学理想,书法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写好字,更在于它对于学生人格和修养的提升。就如对《祭侄文稿》的临习,文稿不仅是颜真卿典范之作,是血泪凝成的不朽巨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丰碑,是儒家正统情怀的完美体现。临习此书对学生道德情操也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书法·篆刻. 普通高中美术教材.
[2]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
[3]中国书法家园网(www.eshufa.com).
(责编 张敬亚)
在有关书法视觉审美的教学中,校本教材安排了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赏析与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其激昂悲壮、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以及颜真卿刚正义烈、高风亮节的人品为后世无数书家所折服。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临析是我校书法课的一个既重要又十分难把握的内容,因为该文稿在形式上极随意洒脱,在理解和临析上对欣赏者的要求非常高。在有意尝试多个班级不同教学方式的探究中,笔者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教学方法,认为在赏析和临摹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和操作以下环节。
一、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文稿创作背景
对作品的深入把握需要对作者有全面的了解。颜真卿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一个伟大的书法革新家,创造了“颜体”,其楷书如“君子立于庙常,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草书生动遒婉,叱咤挥戈,气度非凡。其人秉性耿直刚烈,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一生忠烈悲壮。安史之乱,颜真卿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的个性、气质和人生经历是在临习作品之前要有所了解的。《祭侄文稿》追叙了安史之乱时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对于作者和文稿背景的介绍,是学生深刻体味和欣赏文稿的基础。这些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讲述,可借助媒体中图片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此环节对学生的欣赏和摹析是十分重要的。
二、熟悉《祭侄文稿》全文内容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阅读原文能使学生进一步还原作者的创作心境和状态,更进一步准确把握全篇章法、结字甚至涂抹点划都十分重要,进一步理顺熟悉祭文内容,为欣赏和临摹作品铺平道路。文稿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作者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潦草涂改之处也多,时有涂抹,所以文稿内容一定要为学生所了解熟悉。在教学中我总是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清晰的文稿内容并附释文。这些都对临好这篇文稿起到好的作用。
三、欣赏《祭侄文稿》书法之美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二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自然疏朗的结体,尤为精彩的是末尾几行,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三渴涩生动的墨法。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生品赏和感悟行草有很大的益处。结合文稿细微处,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稿的艺术美,此环节宜借助媒体就某些段落或文学放大欣赏,真切感受笔意牵连处豪放不拘的情怀。
四、文稿临摹
《祭侄文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着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是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之作。所以,该作品对中学生来说临摹难度十分大,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度强烈地震撼了每个观赏者的心,所以临习时也不应太注重形式和表面效果,取意临神为上。另外,该文稿字体以行草为主,特别是文稿后面部分字体用线遒劲,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无间,而学生多数不熟悉草书。在摹析中这是最难的部分。
由于临摹难度大,学生可节临、意临该作品,在临摹过程中可原大可放大,要求不必拘泥统一,纸张宣纸或毛边纸均可,用笔最好选硬毫或兼毫。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展现作品,放大精妙之处让学生感受行笔之急涩,着力之轻重,下意识创作中的不计工巧。也可先努力模拟其技巧,把字帖复印放大进行双钩、填墨,从而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征、用笔技巧和节奏感。何时蘸墨,何时用渴笔,应把笔速放慢些,力求准确表达帖中微妙处的细节。在形似的前提下照帖对临,尽量用纯熟自然的书写求其风神,并写出节奏感。
如果学生学书时间较充分或节假日空闲较多,当然亦可通过分解结合临习法。第一阶段可每次先选定三四字为一组进行准确临习,偏重于对起笔和转折的揣摩,以此类推熟悉全文。第二阶段从篇首开始,每天进行两行或三行节临,注重于字间距与行距的控制。注意力侧重在空白处,这种计白当黑的临习法,可大大提高临帖精确度。第三阶段开始通临。也就是攻坚冲刺阶段。在前面分解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同时也是对前两个阶段临习的总结和校正。运笔上,《祭侄稿》虽属小字行草,但一定要以运腕为主,运指为辅。提按是运笔中重要的环节,运用好,不仅增强线质,更令点画具有节奏。该文稿通过提按转折将书法运笔发挥到了极致。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全面做好以上环节或可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校本教程在时间和其他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学校倡导书法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教学理想,书法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写好字,更在于它对于学生人格和修养的提升。就如对《祭侄文稿》的临习,文稿不仅是颜真卿典范之作,是血泪凝成的不朽巨作,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丰碑,是儒家正统情怀的完美体现。临习此书对学生道德情操也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书法·篆刻. 普通高中美术教材.
[2]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
[3]中国书法家园网(www.eshufa.com).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