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的设置、规划,方案的编制,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组织与呈现,还包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但地方课程开发有这样几个主要问题应引起更多的关注:一是开发的主体问题,即由谁来开发;二是开发的程序和模式问题,即怎样开发;三是开发的内容,即开发什么。
  
  何为地方课程开发的主体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课程作出界定,但具有本质意义的维度应是考量开发的主体,即由谁来开发,因为开发主体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其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它们从名称上就揭示了其课程开发的主体。地方是地方课程的开发者,是地方课程的主持者,凡是由地方独立开发的课程就是地方课程。
  地方是分层次的,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中,不同的地方承担的主体角色不同。总的说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地方课程的规划主体,具有对本省地方课程设置的决策权;是地方课程的审定主体,具有对地方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审定权;是地方课程的统筹主体,要对地方课程开发过程进行统筹协调。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学资源的开发主体,即组织力量进行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
  学校是地方课程的实施主体。总之,地方课程开发主体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形成的结构。
  
  如何开发地方课程
  
  课程开发有其特有的规定,不是随意的行为。目前,地方课程才刚刚起步,缺少开发的准备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加上各地的基础、条件很不相同,差异性很显著,在开发初期,肯定会有很多问题,碰到很多困难。此外,还有认识上的误区,即地方课程的地方性、独特性使其带有随意性和简单化倾向。因此,对地方课程的开发亟需规范,以保证其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地方课程开发的依据。一是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设置地方课程,并在以下方面对地方课程作了规定:课程功能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和方法,更要关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课程实施要着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二是现实依据,地方课程要从当地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地方的文化传统应是地方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的特色也应是地方课程的特色。地方课程应紧贴地方的“地面”,紧随地方发展的步伐,这是地方课程设置与存在的价值,也是地方课程的命脉。三是理论依据,现代课程理论、新的知识观尤其是地方性知识理论、社会科学本土化发展走向,以及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工作方法等,都为地方课程提供了多种理论支持,地方课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对理论的追求。以上三个方面依据的核心内容都是学生的发展,要围绕学生发展,在现实与理论之间、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搭起桥梁。
  对于地方课程开发和申报的程序也有一定的规定。首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出对地方课程开发的规划。要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环境作出分析,对条例和基础作出评估,对学生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研制规划。规划要在课程理念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与课程形态、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评价、课时安排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权限、实施阶段与步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划要听取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有关人士的意见,充分论证,报教育部备案。
  其次是组织申报与立项。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一定的行政权,要发动和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团队和个人,依据地方课程开发规划,选取其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开发,形成开发方案。方案应包括:
  课程名称、目标和内容、材料呈现的方式、评价要求、课时安排等,连同申报报告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专家审定、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后予以立项。
  第三是申报者按通过的立项方案组织开发。开发时,在申报前工作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调查,尤其是对地方的历史、发展及地方需求、资源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该课程的性质、特点要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具体的课程形态、教师用书形式要有清晰的规定,最终形成送审报告。
  第四是对教师用书的审定,要通过后再供学校和地方选用。
  地方课程开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思辩型的,即根据文件精神和要求、课程理论,思考地方课程的内涵,框定地方课程的内容,设计内容呈现的方式,然后组织专家编写。二是改造型的,即地方凭借编写乡土教材的经验,对已有的乡土教材进行改造,或用开发校本课程的方法,对校本课程加以扩展和改造。三是采用学科课程延伸、补充的方法。在地方课程开发的初期,采用这些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规范也不符合地方课程的特质和开发的理念与要求。
  方法要为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服务,地方课程可以从地方性知识产生的方法中寻找具有个性的开发方法。比如“田野工作”,即在日常生活的现场,在生活的情境中进行观察和反思。地方性知识更具生活性、情境性,地方课程只有在日常生活的“生活世界”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根据。因此,地方课程开发首先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查和考察,在调查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再如“内部眼界”,即用文化去关照、过滤和整合地方知识。课程开发者是“文化持有者”,也应是“文化创造者”,他们的“内部眼界”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视角、文化的审视和文化整合能力,用“内部眼界”对通过“田野工作”获取的素材加以修复和调整,使之具有文化意义和课程规定性。再比如“深度描写”,即用显微研究法,以小见大,以此类推地观察、认定。地方课程开发可以从小处着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或对情景描述的解读,组织课程的内容,进而才能有新的认识和发现。
  
  地方课程重在开发资源
  
  新一轮课改把课程资源摆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资源观已初步形成。
  这说明,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其对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地方,资源的开发对地方课程的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条件建设课程资源或课程资源中心。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需要加工,不断提高其质量,使之从“天然”资源的状态提升为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们由于时间、精力和智力的限制,不可能及时获取教学所需要的资源,这就需要集中资源,以方便大家分享,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资源库或资源中心就是一个好办法,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二是建设课程资源基地或课程学习室。根据规划和教学的需要,选择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业、图书馆、博物馆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建成供教学使用的资源基地,建设为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活动室、研究室。三是建设信息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把课程资源在网上公布,形成网络,供各学校使用。另外,还可提供多种形式的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历城区政府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认识深刻,决心很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该区地处济南市城乡结合部,兼有市区、郊区、农村三个部分,它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可供学习、宣传和推广。    一    历城区政府这些年狠抓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抓到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牛鼻子,带动了整个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很有远见的举措。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的
期刊
创新教师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需要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师。本文阐释了教师的创新观念要从确立创新的教育观、构建和谐的师生观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炼观等方面做起。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大力弘扬的新理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
期刊
高职院校是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课程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建设工作之一,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在任何一个教学体系中,课程建设始终位居核心地位。由各级政府和院校倡导的教学改革最终都将归结为课程改革,也就是说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以及和计算机有关专业
期刊
在21世纪的今天,高校的学生思想受到社会、网络等方面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采用传统的以权力影响力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工作,已很难取得实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进行了阐述。    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人们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能力。从影响力的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权力性影
期刊
随着济南市“东拓、南控、中疏”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要实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新腾飞,必须加快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加快由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的转变。而开发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振兴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历城区兼有城区、近郊和农村三种资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4所,其中农村学校138所,是以
期刊
以校为本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与教研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校本”特色。经过了前几年倡导和探索阶段的喧闹和浮躁,学校教科研工作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回归,应该剔除那些口号华丽、却难以付诸实践的种种观念,简单而朴素地把握“校本”理念。以下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思考或做法,不揣浅陋,愿与广大同行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的普适性和校本性    在进行校本教研制度
期刊
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广西玉林市教育局、市教育学会、《教育前沿》杂志社承办,玉林市教科所、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广西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教育科研与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现场观摩暨研讨会”于2008年4月9日-10日在广西玉林市召开,会议规格高,层次多,规模大,参会人数多,宣传范围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月8日晚,前来玉林出席会议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等专家抵达玉林。玉
期刊
伴随着对传统教学种种弊端的批判与反思,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近年来教学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前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生活性教学理论,对课堂生活性教学理论的涵义进行了鉴定,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并结合案例对课堂生活性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    课堂生活性教学理论的提出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传承着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为根本
期刊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十多年来,教育体制改革虽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教育观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仍比较陈旧。加入WTO后,要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促使一批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益。要借鉴海外先进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我国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教育发展的
期刊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做得好,无疑会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教材”与教学和经济有着紧密联系,因而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三心”话题。即领导担心,是否会因责任人员违反上级的有关政策而致使学校被亮红牌?用者疑心,一年几百万的采购量,经办人员能否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