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7号上午语文考试的结束,高考语文安徽卷材料作文中的一只蝴蝶占据了当天各大高考网站的头条,一时间,安徽卷的作文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对今年安徽卷作文题乃至于整套语文试题的口诛笔伐甚嚣尘上。正如那只在南美洲扑腾翅膀的蝴蝶,却能在整个亚洲引起轩然大波。
冷静观之,其实不然。
细读此则材料,我们大略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揣度命题老师的用意:角度一、科学出真知。材料中蝴蝶颜色的探讨源自于科学的实验,也源自于科技的魅力,科学精神是我们学习、探索的动力,也是我们执着追求的精神,更是考生有话可说的话题。角度二、现象与本质。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安徽卷注重立意思辨性的一贯风格吻合。角度三、人生的色彩。由蝴蝶的颜色联系、联想到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拷问和沉思,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也可以说是安徽卷的一大特色。
反观这些立意的角度,恰也契合了不同类型考生的阅读和思考品味与层次,真正好的材料作文正是如此。
纵观整套安徽卷,虽然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卷,但其个性和特色依然明晰。
一、有依归,有梯度
试题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托,考点明确,题型固定,考查能力梯度呈现。试题命制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从阅读材料的筛选到题干、题支语言的表述无不严谨、科学,考生阅读量、阅读难度控制很好,绝大多数考生能够读得懂,读得下去。另外一方面,在读得懂和读得下去的基础上,高考试题还有选拔的功能,因而读得深、读得透也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维度。例如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生只是读懂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能够读进去,读出来,是为读深、读透。这是高考试题梯度的体现。
二、有生活,有语文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本质。语文试题要贴近考生就要贴近生活,生活中的语文才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语文。今年的安徽卷就很有生活气息,关注生活热点,体味生活情趣,揭示人间真情。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中国经典”,与时下文化热、经典热相契合;杜甫的《月圆》表现的是传统的明月、故园的意象,表达的是他乡游子的人之常情,刘炜的《蓑衣》更是将情感进行到底,少男少女,懵懂情愫,亦是满满的生活气息。生活有积淀,我们才能把文字和情感读懂、读深,文字能理解,情感会表达,这才是语文。把平时语文课堂上学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与生活中的情感与体验结合起来,就是语文。
三、有特色,有追求
安徽卷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在积极寻求变化,这种创新求变已然成为安徽卷的特色,也反映了安徽卷的追求。往前,我们可以追溯到默写二选一题型的变化,印象最深的应当是情景对话题的广受好评,今年安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在个别考点上进行了调整,这在过渡维稳的大背景之下显得更加可贵。另外,必须要提的依然是作文题,多项立意,内涵丰富的阅读材料必然会引来无数的质疑声,但安徽的命题人却倔强地为考生着想,从考生的身边事说起,启发考生思考,领悟生活乃至人生的真谛,拓宽考生的思路,让考生有话可说,让作文走近学生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追求。
在考点的考查方式上,安徽卷也有一些积极的尝试。例如诗歌鉴赏第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3题第(2)小题,题干在明确手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这样的设问方式,表面上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减少了学生答题的盲目性,实则是对概念的深层次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技巧和方法的运用,理解其独到的表达效果,要求考生把概念弄懂、吃透。这样的题型安徽卷已经第三次出现,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考查方法,相信一定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
201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安徽卷已然呈现在大家面前,就像许多发生在这个分别的六月的故事一样,安徽卷在2015年后也要悄悄谢幕了,我们在唏嘘感慨之余应当送上对安徽卷崇高的敬意,对安徽命题人的诚挚点赞,不要让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掩藏了安徽卷的光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冷静观之,其实不然。
细读此则材料,我们大略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揣度命题老师的用意:角度一、科学出真知。材料中蝴蝶颜色的探讨源自于科学的实验,也源自于科技的魅力,科学精神是我们学习、探索的动力,也是我们执着追求的精神,更是考生有话可说的话题。角度二、现象与本质。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安徽卷注重立意思辨性的一贯风格吻合。角度三、人生的色彩。由蝴蝶的颜色联系、联想到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拷问和沉思,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也可以说是安徽卷的一大特色。
反观这些立意的角度,恰也契合了不同类型考生的阅读和思考品味与层次,真正好的材料作文正是如此。
纵观整套安徽卷,虽然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卷,但其个性和特色依然明晰。
一、有依归,有梯度
试题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托,考点明确,题型固定,考查能力梯度呈现。试题命制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从阅读材料的筛选到题干、题支语言的表述无不严谨、科学,考生阅读量、阅读难度控制很好,绝大多数考生能够读得懂,读得下去。另外一方面,在读得懂和读得下去的基础上,高考试题还有选拔的功能,因而读得深、读得透也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维度。例如诗歌鉴赏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生只是读懂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能够读进去,读出来,是为读深、读透。这是高考试题梯度的体现。
二、有生活,有语文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本质。语文试题要贴近考生就要贴近生活,生活中的语文才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语文。今年的安徽卷就很有生活气息,关注生活热点,体味生活情趣,揭示人间真情。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中国经典”,与时下文化热、经典热相契合;杜甫的《月圆》表现的是传统的明月、故园的意象,表达的是他乡游子的人之常情,刘炜的《蓑衣》更是将情感进行到底,少男少女,懵懂情愫,亦是满满的生活气息。生活有积淀,我们才能把文字和情感读懂、读深,文字能理解,情感会表达,这才是语文。把平时语文课堂上学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与生活中的情感与体验结合起来,就是语文。
三、有特色,有追求
安徽卷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在积极寻求变化,这种创新求变已然成为安徽卷的特色,也反映了安徽卷的追求。往前,我们可以追溯到默写二选一题型的变化,印象最深的应当是情景对话题的广受好评,今年安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也在个别考点上进行了调整,这在过渡维稳的大背景之下显得更加可贵。另外,必须要提的依然是作文题,多项立意,内涵丰富的阅读材料必然会引来无数的质疑声,但安徽的命题人却倔强地为考生着想,从考生的身边事说起,启发考生思考,领悟生活乃至人生的真谛,拓宽考生的思路,让考生有话可说,让作文走近学生的内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追求。
在考点的考查方式上,安徽卷也有一些积极的尝试。例如诗歌鉴赏第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3题第(2)小题,题干在明确手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要求考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这样的设问方式,表面上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减少了学生答题的盲目性,实则是对概念的深层次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技巧和方法的运用,理解其独到的表达效果,要求考生把概念弄懂、吃透。这样的题型安徽卷已经第三次出现,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考查方法,相信一定会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
201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安徽卷已然呈现在大家面前,就像许多发生在这个分别的六月的故事一样,安徽卷在2015年后也要悄悄谢幕了,我们在唏嘘感慨之余应当送上对安徽卷崇高的敬意,对安徽命题人的诚挚点赞,不要让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掩藏了安徽卷的光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