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能够让学生不断去发现观察认识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奥秘,体验生活中科学之美,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感受美、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对科学教育中美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育;渗透;科学之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28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到: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也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循规律。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科学之美。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要重视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在科学课堂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美在生活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科学之美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提到。是啊,大自然的风光美不胜收,生活中的事物数不胜数,但他们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等待孩子们的发现与探索。如:“小鱼为什么会游?磁铁能吸引什么?风扇为什么会转动?小河里的水为什么会流淌?”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引领学生步入生活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同去感受科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我们的食物》中,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从身边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舌尖上的美食”视频,他们秀色可餐,色味俱佳,让人垂涎三尺,学生时而惊讶,时而赞美,接着引导学生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在讲解食物的分类时,我又展示了不同类型食物的图片,有来自植物的蔬菜类、水果类、五谷杂粮类等,有来自动物的肉类、蛋类、奶类等,还有来自微生物的等等。学生边欣赏边赞美,原来我们的食物种类这么多啊,丰富多样,数不胜数。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让学生走进日常生活中,调查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继续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之美。
由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教材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
二、美在书本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科学之美
科学教材是由著名专家、学者、优秀名师参与编制的学生学习用书。科学课本的外在美体现在精美生动的图片设计,科学有序地篇章编排,富有科学趣味的实验设计等等,当学生一打开课本时,便开始遨游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科学课本的内在美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发现其蕴含的科学道理,体验其展示的科学之美。
三、美在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之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会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迫切需要親自动手实践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科学实验恰恰就是科学教学的灵魂所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满足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例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中,让学生通过熟知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塑料袋、蜡烛、火柴、卡纸、剪刀等材料设计探究热气球上升秘密的实验,在小组展示中评选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和成功验证实验的优秀小组。此实验采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其简易的制作方法,清晰灵巧的思路构想,熟练的实验技能,即可探究出生活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和奥秘,感受科学之美,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美在创新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科学之美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美。处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收益于创造力,我们出行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家里用的电器以及高科技产品……都来源于思维的创新和创造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行设计课堂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自主选课中开设的科技活动课程(趣味小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编程、无人机等)、课后家庭小实验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操作大比拼”及全国、省、市、区举行的科技活动,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同样的事物形成不同的联想,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的广度及深度。例如:在科学课中,我们可以开展“我是小小科学家,异想天开创未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设计出自己认为未来世界的蓝图,设计出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画出未来的房屋建筑、写出创新方案、动手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等,鼓励学生创造科学美。
五、美在评价中,评价要多元化。
正确的评价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美育还体现在评价之中,通过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多元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自己认为表现好的方面及不好的方面;师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他人的亮点。采用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总之,美在生活中,书本中,实践中,创新中,评价中……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寻找、亲身感受、乐于追求、勇于创造科学之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让科学课堂闪动灵光的美感,充满美的韵律,让科学因美育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杜卫的《美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7年
关键词:小学科学;美育;渗透;科学之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28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到: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也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会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循规律。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科学之美。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要重视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在科学课堂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美在生活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发现科学之美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提到。是啊,大自然的风光美不胜收,生活中的事物数不胜数,但他们都蕴含着科学的奥秘等待孩子们的发现与探索。如:“小鱼为什么会游?磁铁能吸引什么?风扇为什么会转动?小河里的水为什么会流淌?”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引领学生步入生活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同去感受科学之美。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我们的食物》中,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从身边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舌尖上的美食”视频,他们秀色可餐,色味俱佳,让人垂涎三尺,学生时而惊讶,时而赞美,接着引导学生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在讲解食物的分类时,我又展示了不同类型食物的图片,有来自植物的蔬菜类、水果类、五谷杂粮类等,有来自动物的肉类、蛋类、奶类等,还有来自微生物的等等。学生边欣赏边赞美,原来我们的食物种类这么多啊,丰富多样,数不胜数。在课外拓展活动中,让学生走进日常生活中,调查我们当地的饮食习惯,继续感受生活中的科学之美。
由此可以这样说,科学教材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
二、美在书本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鉴赏科学之美
科学教材是由著名专家、学者、优秀名师参与编制的学生学习用书。科学课本的外在美体现在精美生动的图片设计,科学有序地篇章编排,富有科学趣味的实验设计等等,当学生一打开课本时,便开始遨游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科学课本的内在美体现在课程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发现其蕴含的科学道理,体验其展示的科学之美。
三、美在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之美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会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迫切需要親自动手实践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科学实验恰恰就是科学教学的灵魂所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满足孩子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例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中,让学生通过熟知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塑料袋、蜡烛、火柴、卡纸、剪刀等材料设计探究热气球上升秘密的实验,在小组展示中评选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和成功验证实验的优秀小组。此实验采用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其简易的制作方法,清晰灵巧的思路构想,熟练的实验技能,即可探究出生活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和奥秘,感受科学之美,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美在创新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科学之美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美。处于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收益于创造力,我们出行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家里用的电器以及高科技产品……都来源于思维的创新和创造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行设计课堂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自主选课中开设的科技活动课程(趣味小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编程、无人机等)、课后家庭小实验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实验操作大比拼”及全国、省、市、区举行的科技活动,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同样的事物形成不同的联想,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发散思维的广度及深度。例如:在科学课中,我们可以开展“我是小小科学家,异想天开创未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大胆地设计出自己认为未来世界的蓝图,设计出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画出未来的房屋建筑、写出创新方案、动手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等等,鼓励学生创造科学美。
五、美在评价中,评价要多元化。
正确的评价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美育还体现在评价之中,通过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多元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师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自己认为表现好的方面及不好的方面;师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他人的亮点。采用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
总之,美在生活中,书本中,实践中,创新中,评价中……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美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寻找、亲身感受、乐于追求、勇于创造科学之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让科学课堂闪动灵光的美感,充满美的韵律,让科学因美育更加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杜卫的《美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