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随迁学生的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让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针对随迁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校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践中找出了切实可行方法,以帮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①家校紧密联动,形成教育合力。②丰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活力。③师生平等对话,以真心换真心。④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阴影。
关键词:教育;随迁学生;跟踪研究;家长学校;心理疏导
一、随迁学生出现的背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不少的人下海经商,异地做起了生意;也有不少的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到哪里就带着自己的妻儿到哪里,这样就出现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随迁子女。现在,这些随迁子女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他们一般在父母打工的地方就近入了小学或初中校,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随迁学生。就我所在的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而言,随迁学生占比也高达二分一以上。随迁学生的教育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就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随迁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校长期对随迁生的跟踪研究,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着问题。归纳起来看:
(1)在生活上,缺少健康生活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不太爱讲个人卫生,也不怎么会搞班级清洁卫生,动手习惯及能力都很差;喜欢吃零食,下课吃,上课也吃,不少时候不吃正餐只吃零食;成天抱着手机玩,上网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懒散,不爱做也不会做家务,特别喜欢睡懒觉。
(2)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不明白读书学习的目的。他们上课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自我约束力较差,爱说小话,爱搞小动作;周六、周日在家时常完成不了作业,周日晚上到校后才来抄补作业。做事拖拖沓沓,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总是一拖再拖,不去及时完成。
(3)在心理上,往往自卑脆弱,孤寂压抑,敏感性强,缺乏归属感,逆反、敌视、对立。这些学生在学校情绪低落,心境忧郁,胆怯害羞,过分看轻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容易走极端;性情孤僻内向,往往自我封闭,不愿意将自己融入群体,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行为逆反,不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与老师、同学对着干,故意违反纪律,以期别人对自己关注。
三、随迁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尽管这些随迁学生千差万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但就其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家庭方面。这些学生的父母普遍自身素质不高,在生活中,有不少人自身的习惯都不好,又怎么能要求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呢;家长责任心不强,对孩子要求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了,自己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由于自身因素的局限,有的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缺少沟通交流,忽视孩子的心理动向,管理方式或是放任自流,對孩子不闻不问,不注重引导,或是只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解决,让孩子没有亲近感,没有倾诉的欲望,关闭了心理的大门。
(2)自身方面。这些学生对生活、学习认知不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遇事退缩不前;适应能力差,在新的环境里不能很快融入团体;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意志力薄弱,缺乏良好的兴趣爱好,容易遭受负面人、事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差,不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绪,遇事不冷静。
(3)学校、教师方面。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只看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习生活沉闷,学习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和他们自身的情况了解不够,不知道他们心理所想所需,不能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生硬,不能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呵斥、训诫,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斩断了师生间通往心灵的桥梁。
(4)社会方面。社会对农民工的排斥和歧视,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社会风气,长期生活的环境,也是这些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解决随迁学生身上的问题的方法
针对随迁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校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践中找出了切实可行方法,以帮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家校紧密联动,形成教育合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老师和家长需要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发展、知识学习、潜力发掘等各方面,常沟通、多交流、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可以主动进行家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这样不仅能为学校与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还能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认识,了解教育的动向。
(2)丰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活力。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军训活动、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书画比赛、球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使他们也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树立起集体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幸福快乐地生活。
(3)师生平等对话,以真心换真心。老师应摒弃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平等地对待,要耐心地帮他们找到原因,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改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可见“耐心”“平等”在处理学生问题的重要性。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阴影。定期讲授心理辅导课,针对近期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动向,进行分析、疏导。设置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辅导师,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有压力时,或者有什么想不能的问题时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消除心中的疑惑和压力,吐出心中的郁闷和怨气,使学生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形成健康的心理。
由于全校教师通力合作,这些随迁学生基本上能融入到学校生活中,他们入学时身上所带有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清除,并能养成较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作者简介:杨富森,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
关键词:教育;随迁学生;跟踪研究;家长学校;心理疏导
一、随迁学生出现的背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不少的人下海经商,异地做起了生意;也有不少的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到哪里就带着自己的妻儿到哪里,这样就出现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随迁子女。现在,这些随迁子女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他们一般在父母打工的地方就近入了小学或初中校,这些人就是所谓的随迁学生。就我所在的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而言,随迁学生占比也高达二分一以上。随迁学生的教育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就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随迁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
根据我校长期对随迁生的跟踪研究,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存在着问题。归纳起来看:
(1)在生活上,缺少健康生活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不太爱讲个人卫生,也不怎么会搞班级清洁卫生,动手习惯及能力都很差;喜欢吃零食,下课吃,上课也吃,不少时候不吃正餐只吃零食;成天抱着手机玩,上网打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懒散,不爱做也不会做家务,特别喜欢睡懒觉。
(2)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不明白读书学习的目的。他们上课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自我约束力较差,爱说小话,爱搞小动作;周六、周日在家时常完成不了作业,周日晚上到校后才来抄补作业。做事拖拖沓沓,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总是一拖再拖,不去及时完成。
(3)在心理上,往往自卑脆弱,孤寂压抑,敏感性强,缺乏归属感,逆反、敌视、对立。这些学生在学校情绪低落,心境忧郁,胆怯害羞,过分看轻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容易走极端;性情孤僻内向,往往自我封闭,不愿意将自己融入群体,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行为逆反,不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与老师、同学对着干,故意违反纪律,以期别人对自己关注。
三、随迁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尽管这些随迁学生千差万别,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但就其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家庭方面。这些学生的父母普遍自身素质不高,在生活中,有不少人自身的习惯都不好,又怎么能要求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习惯呢;家长责任心不强,对孩子要求不高,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了,自己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由于自身因素的局限,有的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缺少沟通交流,忽视孩子的心理动向,管理方式或是放任自流,對孩子不闻不问,不注重引导,或是只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解决,让孩子没有亲近感,没有倾诉的欲望,关闭了心理的大门。
(2)自身方面。这些学生对生活、学习认知不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遇事退缩不前;适应能力差,在新的环境里不能很快融入团体;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意志力薄弱,缺乏良好的兴趣爱好,容易遭受负面人、事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差,不能够调节自己的心绪,遇事不冷静。
(3)学校、教师方面。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只看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习生活沉闷,学习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家庭和他们自身的情况了解不够,不知道他们心理所想所需,不能因势利导,使他们感受不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生硬,不能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呵斥、训诫,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斩断了师生间通往心灵的桥梁。
(4)社会方面。社会对农民工的排斥和歧视,城乡经济、文化的差异,人际交往,社会地位,社会风气,长期生活的环境,也是这些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四、解决随迁学生身上的问题的方法
针对随迁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校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践中找出了切实可行方法,以帮助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1)家校紧密联动,形成教育合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老师和家长需要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发展、知识学习、潜力发掘等各方面,常沟通、多交流、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快乐成长。教师可以主动进行家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这样不仅能为学校与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还能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认识,了解教育的动向。
(2)丰富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活力。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军训活动、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书画比赛、球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使他们也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树立起集体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幸福快乐地生活。
(3)师生平等对话,以真心换真心。老师应摒弃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平等地对待,要耐心地帮他们找到原因,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改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可见“耐心”“平等”在处理学生问题的重要性。找到问题的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4)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心理阴影。定期讲授心理辅导课,针对近期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动向,进行分析、疏导。设置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辅导师,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有压力时,或者有什么想不能的问题时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消除心中的疑惑和压力,吐出心中的郁闷和怨气,使学生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形成健康的心理。
由于全校教师通力合作,这些随迁学生基本上能融入到学校生活中,他们入学时身上所带有的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清除,并能养成较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作者简介:杨富森,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