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学生学习活动的不同方式考虑,结合学科的特点把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現”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领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探究设计方法、培养设计应用能力三方面,阐述了自己在该学习领域中领会课标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儿童美术;“设计·应用”;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为主体,增强学习之自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更好地进行之后的美术学习。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插花》教学活动,是在《纸花》这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之后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插花这一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是需要将自然美和艺术美进行巧妙的结合,进而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的享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插花的生活情趣,了解插花的一般设计方法,练习插花的实际操作;难点是怎样使插花显得新颖、自然、有美感。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生活中对此类活动的实际经验较少,兴趣高涨却有些胆怯。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创意,多给机会请学生说说自己插花作品的内在含义,表达出自己创意的想法与思维的轨迹,并对学生的表达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增强创作的欲望,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审美体验,评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立足生活为根本,探究设计之方法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样,生活是艺术无限的源泉。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能够关注学生在作品中思想情感的自由表现,还要能够考虑到创作能否满足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就需要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把设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保持对生活设计创作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心灵手巧——我做的乐器》时,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喜欢的乐器的色泽、造型,尝试选择适合的材料做出自己喜欢的乐器,可以尝试将多种材料综合起来设计制作。教师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书本中有哪些有趣的乐器?”“它们的制作运用了什么材料?”并在课前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乐器或身边的乐器是如何做成的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乐器。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结合生活中的音乐经验,发挥已有经验和新知识经验的巧妙结合,设计出可以发出声响的独特乐器来,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及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依托教材为素材,培养应用之能力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是让他们能够细心、耐心地进行构思,学会多种设计表现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设计材料,进行与众不同的创作,让学生享受创作和实践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不断提升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是偏向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设计创作能力的。例如,《我设计的船 》《适合纹样》等,学习形式为欣赏感受—尝试设计—创作应用,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作的欲望,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美术设计运用于生活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以及创作应用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设计与生活应用的过程中,将美术与生活进行超级链接,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美术、运用美术来创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春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设计——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2(21):52-54.
[2]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6):144.
关键词:儿童美术;“设计·应用”;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为主体,增强学习之自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更好地进行之后的美术学习。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插花》教学活动,是在《纸花》这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之后的“设计·应用”学习活动。插花这一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是需要将自然美和艺术美进行巧妙的结合,进而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的享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插花的生活情趣,了解插花的一般设计方法,练习插花的实际操作;难点是怎样使插花显得新颖、自然、有美感。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生活中对此类活动的实际经验较少,兴趣高涨却有些胆怯。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创意,多给机会请学生说说自己插花作品的内在含义,表达出自己创意的想法与思维的轨迹,并对学生的表达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增强创作的欲望,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审美体验,评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立足生活为根本,探究设计之方法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样,生活是艺术无限的源泉。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课堂的教学不仅要能够关注学生在作品中思想情感的自由表现,还要能够考虑到创作能否满足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就需要在“设计·应用”领域中把设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在贴近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结合教学内容,不断保持对生活设计创作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心灵手巧——我做的乐器》时,教学目标是通过了解喜欢的乐器的色泽、造型,尝试选择适合的材料做出自己喜欢的乐器,可以尝试将多种材料综合起来设计制作。教师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书本中有哪些有趣的乐器?”“它们的制作运用了什么材料?”并在课前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乐器或身边的乐器是如何做成的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自己设计的乐器。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结合生活中的音乐经验,发挥已有经验和新知识经验的巧妙结合,设计出可以发出声响的独特乐器来,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及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依托教材为素材,培养应用之能力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是让他们能够细心、耐心地进行构思,学会多种设计表现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设计材料,进行与众不同的创作,让学生享受创作和实践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不断提升审美判断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是偏向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设计创作能力的。例如,《我设计的船 》《适合纹样》等,学习形式为欣赏感受—尝试设计—创作应用,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作的欲望,体验合作的乐趣,感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美术设计运用于生活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魅力,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设计以及创作应用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设计与生活应用的过程中,将美术与生活进行超级链接,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美术、运用美术来创造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春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设计——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2(21):52-54.
[2]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