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改革与刑罚结构的调整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死刑改革关乎依法治国在刑罚权运用方面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我国刑法领域备受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十三种犯罪的死刑适用,规定了原则上对于75周岁以上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这一修订被视为继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后中国死刑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改革。为了配合削减死刑适用,巩固死刑改革的成果,《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刑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致力于完善刑罚体系和实现刑罚轻缓化。但是,此次修法也使我国刑罚结构体系产生了一些新的课题。本文认为还应当在修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死刑罪名的数量,并且调整死刑与自由刑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刑罚体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文中从现实案例出发,通过研究我国死刑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宏观的角度挖掘死刑改革和刑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微观层面提出我国死刑改革的优化构想。
  关键词 死刑改革 刑罚结构调整 优化构想
  作者简介:肖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049-02
  近些年来,媒体报道的许多死刑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例如李昌奎案、药家鑫案和吴英案。李昌奎案和药家鑫案性质相近,手段都十分恶劣,量刑情节上都有自首、悔罪的从轻或减轻情节,但公众普遍认为李昌奎比药家鑫犯罪手段更为凶残、情节更为严重,更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然而,药家鑫案的判决结果是判处药家鑫死刑立即执行,李昌奎案的判决结果则是李昌奎被判处了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吴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吴英在经过二审和发回重审后,最终被浙江省高院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该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经济型犯罪削减、废除死刑问题的深入讨论。
  这几个案件都涉及到了罪前情节(行为人犯罪动机,犯罪原因等)罪后情节(自首,认罪态度等)以及案外因素对死刑适用影响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把握好我国死刑改革的方向,如何在《刑法修正案(八)》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死刑罪名,如何系统性地处理好死刑改革与刑罚结构调整,正确协调好刑法的惩罚性与保护性功能,这是继出台《刑法修正案(八)》后我国刑事法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签署的一系列人权公约,都有严格限制和减少死刑适用的规定。而我国强调严厉打击犯罪并以保护社会秩序为价值优位的刑法理念,公约则是强调限制国家刑罚权以保障人权为价值优位的刑法理念。两种理念的差异,长期导致我国的死刑改革步履艰难,和公约之间的人权保障要求存在距离。刑法修正案(八)废除部分经济犯罪的死刑以及规定对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充分彰显了保护人权的理念。但是我们应当意识到,我国面临着转型期的复杂局面、犯罪仍高发易发,完全废除死刑时机还不成熟,还应该留存少部分暴力犯罪的死刑适用。总的来说,应该逐步限制和减少死刑,尤其削减非暴力型犯罪的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完成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还要重视刑法结构的调整,调整好死刑和生刑的比例关系。加大各方面刑罚结构的调整,才能更好的配合好死刑的改革,才能为全面废除死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我国死刑改革的历史进程
  (一) 死刑在立法制度上的改革——削减死刑
  1997年的刑法典比较严格地限制了死刑,除了在总则中限制了死刑适用的条件,在具体的刑罚结构上也做了调整,例如删除了不满18周岁的犯罪分子可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规定,放宽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条件,还在分则上将死刑罪名的数量减至68种。但是,我国1997刑法典整体的刑罚结构配置仍然很重,分则的死刑罪名仍然过多。
  《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十三種犯罪的死刑,这在我国死刑改革方面迈出一个较大的步伐。取消的罪名主要是非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在刑法死刑总量中的占比近四分之一。修正案规定了除非是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对审判时年满75周岁的犯罪分子不适用死刑。即便如此,在是否进一步取消其他的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的死刑以及老年人不适用死刑的年龄界限的话题上,社会上也都存在热烈的的议论。
  (二)死刑在司法制度上的改革——限制适用死刑
  死刑适用在司法制度上的严格适用,标志性的改革体现在2007年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这一举动传递出的一个信息是要严格控制死刑。死刑核准权的收回,间接导致了死刑数量的减少。与1997年以前相比,近些年来死刑执行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措施还有规范死刑案件的证据审查判断和完善死刑核准程序等。
  二、死刑的削减与刑罚结构调整
  我国目前的刑罚结构以死刑、自由刑为中心,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属于一个重刑结构。这表现在:首先,死刑配置过多。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达68个,超过罪名总数的六分之一,而其中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达44种,超过死刑罪名的六成,并且其中有七种犯罪的法定刑规定为绝对死刑;其次,自由刑的配置方面,刑法分则中3年以上有期徒刑占绝大部分,短期自由刑占比小;再者,非监禁刑配置不足,管制刑适用率低,罚金刑地位低,适用面窄,与更多国家将罚金刑作为短期自由刑主要替代的做法相去甚远。
  《刑法修正案(八)》修订的重点是取消了一些死刑罪名和调整了死刑缓期执行的相关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刑罚体系的结构。修正案对有关配套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以配合减少死刑,这包括规定人民法院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等情况,对累犯以及因八种严重暴力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严格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又如对被判处管制、缓刑的,法院可同时附带判决禁止令,这有利于管制、缓刑的普遍适用。
  而当前的一个焦点是,应否提高自由刑?《刑法修正案(八)》也持我国刑法 “死刑畸重、自由刑畸轻”的观点,在削减死刑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自由刑,这主要体现在:对被判处死缓犯罪分子限制减刑、提高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上限和在减刑、假释情况下延长刑罚的最低实际执行期限等方面。   我们应当慎重对待提高自由刑,理由是:第一,对于人的寿命来说,15年、20年的有期徒刑已经不算短了;第二,我国的自由刑与国际上大多刑法相比,非非但不太轻,反而是过重;第三,人们感觉“生刑太轻”, 并非是刑法规定本身所导致,问题主要是在刑罚执行上。所以,不应该轻易提高生刑,而可以考虑对那些申请假释的严重暴力犯罪者,规定一个专门的人身危险性评估程序,通不过的不能假释。
  三、 死刑改革与刑法结构调整的优化构想
  (一) 进一步削减死刑罪名
  继续从立法上削减死刑,对其他非暴力经济犯罪和贪腐犯罪也应排除适用死刑。我国减少死刑宜从经济犯罪方面着手。如集资诈骗罪,该罪与其他金融诈骗犯罪在危害性上也很接近,被害人往往是因自己的投机心理才被骗的,无论是从国际司法合作方面考虑,还是从犯罪性质、社会需要、被害人责任、防止效果、罪刑均衡的角度考虑,我国都不应再保留集资诈骗罪适用死刑。
  (二) 进一步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其排除范畴仍显略窄。 我国很有必要进一步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将老年人纳入不适用死刑的对象范围。 参照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和有关国际公约, 不宜适用死刑的对象还有可以包含精神障碍人和新生幼儿的母亲等群体。
  (三) 进一步优化自由刑的内部结构
  我国刑法缺乏关于对具体犯罪配置有期徒刑作为法定刑的细致规定。不仅如此,学界一直致力于探讨死刑废除后的刑罚替代品。毋庸置疑,更长时间的监禁刑,应当是最佳选择。但应当以有期徒刑替代还是以无期徒刑替代?期限多长为宜?按照现行法定刑配置,在法定刑档次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裁量方面,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最高可达10年。这种粗疏的规定立法极易导致司法不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详尽、精细地对有期徒刑进行轻重、长短等级的立法划分。
  四、結语
  《刑法修正案(八)》大刀阔斧地削减了死刑罪名,使我国刑法的刑罚结构总体上趋于轻缓化,并通过提高监禁刑刑期、限制死刑缓期执行减刑等方式更科学地实现了各刑种之间的合理衔接,在轻罪的刑罚执行方式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它既是我国刑事立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体现,契合国际刑法改革的大势。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磨合出死刑改革和刑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辩证统一,将是我们司法实务界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
  赵秉志.当代中国死刑改革的进程和趋势——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7).法学.2011(11).第16页.
  刘仁文.死刑改革与刑罚结构调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760页.
  吴宗宪.中国老年犯罪的对策.老龄问题研究.2010(4).
  赵秉志.中国刑法改革新思考——刑法修正案( 八) ( 草案)为主要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第94页.
  赖早兴,贾健.有期徒刑分等研究.江海学刊.2009(4).第58页.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刑事司法科学技术的完善,司法鉴定在刑事审判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本文以刑事审判实践为视角对司法鉴定的质量监控及制度设想进行探讨。首先明确司法鉴定的法律性质,应理性看待司法鉴定意见,其不具有当然的证明力。其次借鉴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将司法鉴定质量监控划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三个阶段。就刑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鉴定监控分三个角度展开说明:鉴定程序启动权、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
摘 要 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寺庙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国家5A级风景区。商标权保护模式开发与保护并重,能够有效解决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条值得推广的保护模式。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商标权的保护和品牌战略。本文以避暑山庄为例,其在旅游商品开发和品牌塑造上存在着保护意识不足、品牌价值扩展不够等问题,须从商标注册以及制度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商标权 避暑山庄  
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可不谓之深远,引发学界对金融业监管不力、规制不足的反思,学者们试着以不同视角研究时刻变动的金融业,促进了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研究思潮的形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金融法治在法治经济格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切入点对金融法治要素进行解构,以期为金融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金融法治
摘 要 私力救济在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因为本身的不理性、粗暴性和非法性,曾被很多法律专业人士所不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法律自身的缺陷,任何时间私力救济都是非常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手段,我们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且让它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法治社会  作者简介:王伟,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D920.4
摘要 本文以两份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为背景,以巡回法庭的受案范围为研究对象,以第一巡回法庭运行一年以来的实际受案情况为依托,提出四点巡回法庭受案范围的优化建议,帮助巡回法庭实现制度设计考赋予它的预设职能。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巡回法庭 受案范围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摘 要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救济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两种途径,当事人在遇到行政纠纷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自主选择救济途径,这两种救济途径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法律程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年来越来越突出的行政纠纷问题,一些学者开始推行复议先行的主张,把行政复议作为行政诉讼的先行程序,进而加强行政复议效果,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  关键词 行政救济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作者简介:翟金,贵州大学法
摘 要 推进行政审批监管法治化是确保行政审批活动依法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的新形势下,要加强“放管结合”,就必须加紧完善行政审批监管机制,本文试通过探究福建省南平市近年来在行政审批监管法治化方面的实践做法,从制度设计和技术运用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行政审批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 行政审批 监管 法治化  作者简介:孙雪琳,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中图分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发的“血铅”事件、“镉大米”事件曾受到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意图通过对较为典型的“珠三角”农村地区进行调研,获取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的一手资料,通过总结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初步结论,从而对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农村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问
摘 要 本文指出,定金条款在房屋买卖合同关系中经常被使用,一方违约后,守约方常常主张适用定金罚则,但定金罚则作为一种兼具惩罚性质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其适用有着严格的适用要件。  关键词 定金罚则 惩罚性 适用 严格性  作者简介:李玉梅,湖南大学法律硕士,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庭法官。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083-
摘 要 当事人维护自身网页著作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网页公证业务缺乏具体的网页公证指导和可行的操作程序作为支撑,在涉及网页著作权证据公证过程中,网络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理解当事人网页著作权,对于及时查明网页侵权事实和保护当事人网页著作权意义巨大。  关键词 网页公证 网页侵权证据 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万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诉讼法與司法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