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格言所阐释的是“角色扮演”的作用。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角色扮演”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让孩子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生活必备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发展孩子为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教师的主导,孩子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把教师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习惯;能力;角色;交往
1 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通过采用各种游戏、角色的扮演,就能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故事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组织孩子们进行故事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故事情景再现等教学方式,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情感发展变化,体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在小班语言活动《过河》中,我们主要让幼儿掌握的重点是:感知、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学习动词“跳”、“游”、“荡”、“架”。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作品中角色形象的特点,学习用动作表演作品的内容,同时感受同伴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积极情感。另外也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小动物形象,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机智、团结;通过故事人物的依次出场,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的一个表演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对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小动物都特别感兴趣,针对小班孩子爱表演的欲望,我就让幼儿分两次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也针对孩子人数较多的原因,最后让没有表演到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和表演的机会。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还不减,我就趁机将这个富有情境性的教学具投放在游戏区,让幼儿利用自主游戏或课间的时间自己进行表演活动。孩子们更多地把这些熟悉的小动物形象通过“爸爸”、“妈妈”、“顾客”、“营业员”等多种角色的依次轮换扮演,体验每种角色工作的艰辛,同时通过相互地客串交往,孩子们无论是认知、情感还是交往、动作等方面都不断地得到提升与发展。富有情境性的教学活动,能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活动也加强了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2 开展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角色扮演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而在自主性游戏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徑,在做角色游戏时,孩子们扮演着形形色色的不同角色。因此在“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前,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只有让孩子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才能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感性认识。
比如,我们经常教导孩子们在家中要多观察父母亲的活动,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会提醒孩子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让孩子们将观察到的所见所闻说说,然后用游戏口吻引导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地,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情。再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们要多注意观察各色各样的社会角色,跟父母亲去超市时,注意观察“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乘公共汽车时,注意观察“售票员”、“司机”和“乘客”角色,了解他们各自的职责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使用“欢迎您”、“请坐”、“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学会招待客人的基本方法。请客人吃东西,看自己表演节目,学做小主人……
在平常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还根据课程主题生成的不同,我们的角色游戏也是不断变化的,但孩子们总是钟情于各种角色的扮演。孩子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从小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提高了幼儿乐群、亲友、合作、共享等积极交往的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
3 教师加强指导,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
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孩子们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由于受理解水平、动作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在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孩子在选定游戏主题、分配好游戏角色,开始游戏时,往往因为主题多,情节复杂而违反规则。这时候,我们教师应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得察觉他们的需要,适时的有效介入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如:在一次组织孩子们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时,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多,孩子们在分配角色时发生了争吵,这时教师就必须介入到了孩子们中间,指导孩子们合理的分配角色;由于故事情节复杂,孩子们在表演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游戏时常中断。于是,我们教师就应以特殊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当中,进行了游戏的指导工作,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了下去。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引导孩子们的游戏过程,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情感探讨,以及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达到去除孩子们“自我中心化”的良好教育效果。其次,帮助孩子们处理游戏中出现的冲突,让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动脑筋的习惯。再次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角色进行点评,提高角色认识,强化角色意识。
在一次次生动的“角色扮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如鲜花般灿烂的笑脸,这是在传统的“口耳相传”模式中无法见到的。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被解放,孩子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行为体验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孩子们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是活动真正的主人。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既有天真的想法,也有成熟的思考,更有大胆的想象,而这些,只有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孩子们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角色扮演”的舞台,耐心地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就可以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棒。
作者简介
杜娟(198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格言所阐释的是“角色扮演”的作用。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角色扮演”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让孩子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生活必备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发展孩子为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教师的主导,孩子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把教师对孩子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习惯;能力;角色;交往
1 运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通过采用各种游戏、角色的扮演,就能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故事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组织孩子们进行故事表演,让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故事情景再现等教学方式,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情感发展变化,体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如:在小班语言活动《过河》中,我们主要让幼儿掌握的重点是:感知、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学习动词“跳”、“游”、“荡”、“架”。并且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作品中角色形象的特点,学习用动作表演作品的内容,同时感受同伴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积极情感。另外也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通过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小动物形象,感受小动物们之间的机智、团结;通过故事人物的依次出场,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最后的一个表演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对分角色表演故事中的小动物都特别感兴趣,针对小班孩子爱表演的欲望,我就让幼儿分两次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也针对孩子人数较多的原因,最后让没有表演到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和表演的机会。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还不减,我就趁机将这个富有情境性的教学具投放在游戏区,让幼儿利用自主游戏或课间的时间自己进行表演活动。孩子们更多地把这些熟悉的小动物形象通过“爸爸”、“妈妈”、“顾客”、“营业员”等多种角色的依次轮换扮演,体验每种角色工作的艰辛,同时通过相互地客串交往,孩子们无论是认知、情感还是交往、动作等方面都不断地得到提升与发展。富有情境性的教学活动,能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活动也加强了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2 开展自主游戏,培养幼儿角色扮演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而在自主性游戏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就是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徑,在做角色游戏时,孩子们扮演着形形色色的不同角色。因此在“角色扮演”能力培养前,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只有让孩子们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才能增加对不同社会角色的感性认识。
比如,我们经常教导孩子们在家中要多观察父母亲的活动,每天下午幼儿离园前,我会提醒孩子们回去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的事情,第二天让孩子们将观察到的所见所闻说说,然后用游戏口吻引导孩子们将观察到的内容迁移到游戏中,慢慢地,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样做爸爸,妈妈,在家中该做些什么事情。再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们要多注意观察各色各样的社会角色,跟父母亲去超市时,注意观察“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了解他们的工作;乘公共汽车时,注意观察“售票员”、“司机”和“乘客”角色,了解他们各自的职责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使用“欢迎您”、“请坐”、“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学会招待客人的基本方法。请客人吃东西,看自己表演节目,学做小主人……
在平常的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还根据课程主题生成的不同,我们的角色游戏也是不断变化的,但孩子们总是钟情于各种角色的扮演。孩子们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从小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到心中有他人,提高了幼儿乐群、亲友、合作、共享等积极交往的能力,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
3 教师加强指导,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
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孩子们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由于受理解水平、动作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在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许多孩子在选定游戏主题、分配好游戏角色,开始游戏时,往往因为主题多,情节复杂而违反规则。这时候,我们教师应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得察觉他们的需要,适时的有效介入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如:在一次组织孩子们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时,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多,孩子们在分配角色时发生了争吵,这时教师就必须介入到了孩子们中间,指导孩子们合理的分配角色;由于故事情节复杂,孩子们在表演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游戏时常中断。于是,我们教师就应以特殊的游戏伙伴身份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当中,进行了游戏的指导工作,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了下去。教师的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引导孩子们的游戏过程,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情感探讨,以及他人角色特点及所处地位的探讨,达到去除孩子们“自我中心化”的良好教育效果。其次,帮助孩子们处理游戏中出现的冲突,让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遇事动脑筋的习惯。再次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角色进行点评,提高角色认识,强化角色意识。
在一次次生动的“角色扮演”中,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如鲜花般灿烂的笑脸,这是在传统的“口耳相传”模式中无法见到的。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被解放,孩子们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行为体验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孩子们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是活动真正的主人。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既有天真的想法,也有成熟的思考,更有大胆的想象,而这些,只有在自由的“角色扮演”中,孩子们才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角色扮演”的舞台,耐心地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就可以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棒。
作者简介
杜娟(1982-),女,江苏省张家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江苏省张家港市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