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纪念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12月16日正午12点的时候,先民纪念馆就会出现一个十分奇特的景象——这一刻,阳光会准时穿过纪念塔穹顶的特别通道,直接“射”到纪念馆最神圣的“心脏”——石棺之上。12月16日在南非原称“丁冈日”或“誓言日”,是为了纪念1838年的这一天,向北迁徙的南非布尔人(荷兰人后裔)打败祖鲁王丁冈、夺取了南非内陆大片土地而设立的。
  在中国古代,很多家族修造有气派程度不等的家族议事建筑,人们管它叫祠堂。听父辈们说,德高望重的人过世之后,都会在本家族的祠堂里停上几日,供后人们瞻仰凭吊,慎终追远。
  遥远的南非也有这样的祠堂。幸运的是,我见到了南非最大的“祠堂”。南非把它叫做“先民纪念馆”,又称为“开拓者纪念堂”。
  这样的旅游佳境,是任何游客也不愿错过的。但凡这样的地方往往会勾起人们的记忆,这样的记忆不论肤色与种族。
  这个独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那些于1834年至1835年期间,为了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赶着牛车,远离开普半岛的布尔人祖先(南非荷兰人)而特地修建的。他们是最早进入南非的欧洲先驱者,建筑也因之成为南非排名前十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先民纪念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纪念馆,它还管理着遗迹机构以及国家范围内各种各样其他的纪念碑和历史文化遗址。这样特殊的身份,也利于管理和归类。
  据说,先民纪念馆还有更宏大的理想——在纪念馆的遗址上建造另一个旅游景观——遗迹中心。其主题为“20世纪的南非白人——灯塔和桥梁”。这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南非白人在南非历史和发展上所作出贡献的博物馆。
  这样一个市场意识和政治意识俱佳的结合体,在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堪称一绝,能出现在非洲的大地上,的确算得上奇迹。   圆形的内墙是一圈白色大理石浮雕——据说这组92米长的大理石浮雕,特地在意大利经过无数艺术家的艰辛努力方得以完成。这组浮雕生动地表现了南非人迁徙、被杀戮、征战、争取解放等过程……这一切,与地下室里移民先驱们当时生活、学习和工作物品的展览厅和世界著名的纪念塔礼堂无形中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先民纪念馆的“主轴”。
  大厅正中间有个直径为数米的大圆孔,站在圆孔边沿,可以看到底层中心处的圆形图案里,摆放着一个长方形物体,走近一看会吓你一跳,原来那是一口石棺——衣冠冢。
  原来这个象征性的墓穴,是作为布尔人祖先永久的安息之地,接受南非人的祭奠和顶礼膜拜。余以为,这样的表达无论是东西方还是黑白人种,无论是文化背景的不同还是风俗习惯,都有一种殊途同归之感。
  无论从精神上讲还是从地理上讲,这里都是整个纪念馆最神圣的地方,是纪念馆的“心脏”,也是纪念馆的高潮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他”徐徐展开。
  我们也能感受到,建筑设计家们在“这一点”上,真可谓煞费苦心。事实上,当我从解说员的口中得知另外一个“背景”时惊得张大了嘴巴。
  每年12月16日正午12点的时候,纪念馆就会出现一个十分奇特的景象——这一刻,阳光会准时穿过纪念塔穹顶的特别通道,直接“射”到纪念馆最神圣的“心脏”——石棺之上。
  为什么会在12月16日这天出现这样奇特的景象?12月16日是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翻阅南非不长的历史便可获悉,12月16日在南非原称“丁冈日”或“誓言日”,是为了纪念1838年的这一天,向北迁徙的南非布尔人(荷兰人后裔)打败祖鲁王丁冈、夺取了南非内陆大片土地而设立的。也正是这一天,布尔人手握长枪对付手持长矛的祖鲁人,使祖鲁人的鲜血染红了恩康河。
  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这一天被改名为“和解日”,寓意是希望南非黑白两大种族面向未来,和平共处。
  原来,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计算出来的,阳光孔道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建筑物顶部有一个十分狭小的开口。此刻,科学与宗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以阳光为媒,寓民族和解。一“主轴”,一“心脏”,从两个维度让来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受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大厅的地面是大理石的,站在纪念馆最高的地方向下看,大厅全景尽收眼底,如果你不停地动,眼前就会出现一种幻觉,好像大厅的地面变成了水面,一圈一圈的涟漪向四处蔓延开来。
  我缓缓靠近大厅,走近那个带有几分神秘的圆圈,再走近那更为神秘莫测的“心脏”,定睛一看,方发现那石棺是用红色花岗岩做的,上面还工整地刻着一行英文——“ons vir jou, suid-Afrika”。“一切为你——南非”,不知为何,顷刻之间,我竟眼噙热泪。
  在一排挂毯镶的玻璃框里,有一件针织品上描述着大迁徙时期的场景,解说牌上写着 “织锦”,据说是9个妇女用了8年时间才得以完成的。大厅里还有一幅画,是用三幅画拼接起来的,讲述的也是大迁徙中发生的故事,画的名字和空棺上面的字一样,也是“一切为你——南非”。
  其实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我不知道这样的感动还有多少。那些入情入理,从一些些小的点和草根人物出发,然后用世界语言去表达,让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做法,应该给我们很多启迪。
  乘坐电梯,我登上穹顶,上面的通天小窗口已经近在咫尺,我向上望了望,又向下俯视,那特殊的石棺显得深邃莫测,遥不可及,几扇大的窗户和比利时进口的玻璃,格外晶莹剔透,增加了些许神秘感。
  此时我似乎明白了,建筑者为何特意将电梯留在肩部而没直接到顶部,是为了专门留下最后十步石梯,让来者特地一步步登高,感受其间的莫测与伟大。
  从穹顶再到顶层廊道,设计也很是考究,一块块看似粗糙的石头,金字塔般精致地砌在一起,很有气势,让人置身于这石林之中,就是来体验渺小的。漫步廊道中,有一种走进时空隧道之感,廊道尽头就是观景台,廊道的设计很有意境。在观景处,比勒陀利亚城市风光一览无余。
  惊讶和启迪还在不断地冲击着我,直到走出纪念馆,绕馆一周,我目击着纪念馆四角那神圣的雕像,再一眼洞见外墙内侧雕刻的64部牛车时,耳畔响起解说员轻言细语的声音:“我们所在的纪念馆位置,正是大迁徙结束的地方……”我不禁为之一颤,这个构思太完美了。
  围绕着纪念馆主体建筑的圆圈外墙,雕刻有真实般大小的64部牛车,每一辆马车高2.7米,那些北上的布尔男人用牛车围成一个圈儿,将妇女儿童放在中间,依托“牛车掩体”,使用手中的火枪,射杀为保卫家园而战的祖鲁黑人。
  这些雕塑用64部牛车列阵似的突出表现,也正是纪念馆的宗旨所在。因为先民纪念馆的建立,正是为了纪念南非历史上著名的“牛车大行进”的民族大迁徙而修建的——19世纪30年代,布尔人在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排挤下,成群结队从南非的南部向北转移,历时三年之久迁徙来到这里。
  远远地,你必须仔细看,才能看到墙上雕刻的那些牛车。
  精彩还未停止脚步。主体建筑四周每个角上都塑有一尊石人,每人足有五米高,这四只角的四尊彪形大汉,形如我们传统门神里的四大门神,站在底部须仰视才见。四人中有三人是普通建设者的形象,一人便是比勒陀利亚,其间的喻意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作为南非史上的一个伟人,比勒陀利亚志与普通劳动者一样,进入历史,也进入不朽。
  铭记历史
  这幢建筑建成的时间我们中国人很好记住——1949年。
  事实上,以这样的方式让后人记住先贤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的华盛顿纪念塔,比如法国的先贤祠……21世纪开启之年,我有幸到法国并去过先贤祠,其建筑上面的文字感动着无数人,同时也让我深深地铭刻于心——“Aux. grand’s hommes,laPatrie reconnaissance”(意即“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   人死了,便住进了一个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亲朋好友,如果对他思之过切,便来到墓地,隔着一层冰冷的墓室石板“看望”他,扫墓的全是亲人。
  然而,先贤祠属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亲非故,很多是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有的相距千山万水,有的相隔数代。就像我们,积攒数年甚至数十年,千里迢迢去看欧洲的文明,去看那些为文明奠基的伟人:卢梭、雨果、巴尔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堆在我们想象中的名字。
  严格而言,这应该算得上一个南非白人“移民纪念馆”。
  直到1994年曼德拉当上总统之后,特地将先民纪念馆重新作了诠释——称这是消除黑白种族争端、永葆和平的见证。
  从解说员口里我知道,对于此前的南非统治者而言,这里是纪念荷兰统治者的先民们。据说此前黑人是近不得半步的,一律拒之门外。
  曼德拉一直以非暴力的温和派而著称,或许这与他那18载牢狱生涯莫不关系。试想,18年的磨砺能把一个小伙子变成一个糟糠老头,还磨不平内心深处的棱角?
  让世界游客来此一游并昭告世人,让人了解并记住那段历史……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用心良苦,效果显著。
  事实上,这也是来南非的人们所热切渴望了解的。漫步260多级台阶,比勒陀利亚城市景色尽收眼底,另外一座小山头的总统府在金色的阳光下赫然醒目,与先贤祠遥想对视,难道这是刻意的安排?
  比较有意思的是,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有三个首都的国家,一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是总统府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所在地;二是立法首都开普敦,是国家议会所在地;三是司法首都布伦方丹,是国家最高法院所在地。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将权力分别下放到三座城市;三权分治,分别在三个地方治理国家。一个国家,三个首都,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站在先民纪念馆的最高处遥遥相望,比勒陀利亚半山之上的总统府清晰可见,地面上看,这种高高在上且气度非凡的建筑显得霸气十足,总统府也就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然而身处先民纪念馆的云端看过去却完全可以平视。总统府是欧式建筑,正面的主体建筑是半圆形的两层花岗岩楼房,在半圆形直径的两端各有一个类似教堂钟楼的方体圆顶的建筑物,在每座“钟楼”的一侧又有一排与对面的“钟楼”一侧相对称的二层楼房与之相连。
  总统府下面有一个很大的草坪兼花园,这既体现一国之尊,也成为各地游客到此一游的绝佳景点,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有点像美国的白宫,你可以无限度地走近它。
  可以说,作为一个历史的储藏所,无论是地理位置、设计理念,还是景观配置、营销策划,先民纪念馆无疑都是成功的,它甚至可以成为世界博物馆的一个经典范例。
  而先民纪念馆给予我、震撼我的,却比想象的还要多。
  今天,先民纪念馆是南非参观人数最多的遗址类景点,也是南非排名前十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2006年它还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称号”。
  深藏着一个厚重南非的先民纪念馆,你的奇迹还不仅如此。
其他文献
阿尔弗雷德·海涅根是世界著名啤酒巨头“喜力啤酒”的总裁、荷兰的超级富豪。但是在1983年的三周里,他却因为另一事件闻名。当年11月初,他遭到了绑架,并且和他的司机做了三周的人质。  即将杀到的电影暑期档中,有一部犯罪题材大片,名为《惊天绑架团》,这部电影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案件。  1983年,荷兰发生了当时国内赎金最高的一起绑架案,被绑的人,则是一家啤酒公司的老总。30几年过去,此案仍是迷雾重重,甚
期刊
美苏核飞机项目终结后,有一种无人驾驶型的核飞机也在秘密地研制之中,那是最符合一旦落地、就是毁灭之定义的恐怖怪鸟——代号“冥王星”。1964年7月1日,这个项目历经七年零六个月后也终止了。七十七天后,一个曾经饱受欺凌的大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列强用来威吓人类的核垄断,就此被打破。它的名字,叫中国。  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主演张国荣有一段经典台词:“你知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种鸟,它一辈子只能
期刊
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于1861年1月,跟随向导走入丛林深处去看一片古迹,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  他的笔记使得全世界开始关注这座隐藏在密林中的古城,经过清理后的吴哥古迹如璞玉初露,成为柬埔寨的骄傲,与长城、金字塔、婆罗浮屠并称“东方四大奇迹”。  然而,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在吴哥王朝的鼎盛时期,曾有一位中国人访问当时的真腊王国,并且居住一年余,归来后写书详细记载了真腊国的建筑、
期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短暂拥有过两架飞机。尽管这两架飞机的寿命非常短暂,但毕竟是红军指战员们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飞机,对延安航空研究小组的成立甚至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的建立,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基本的枪支弹药供给都异常困难的中国工农红军,曾经短暂拥有过两架飞机,为此成立了航空管理局并投入实战。尽管只是昙花一现,这段故事却成为红军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缴获敌机  19
期刊
晚清著名外交家许景澄,一生视外交为神圣事业,他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权益进行过不屈的抗争,但受制于国力军力的羸弱,而屡遭压迫和备受屈辱。最终,他因为谏言“不可攻使馆、杀使节”而身首异处。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四,也就是1900年7月29日,外有八国联军步步逼近、内有义和团流窜闹事的北京城,一片喧哗纷乱。两个身着官服的人被五花大绑,一路押解到菜市口临时搭建起来的刑场。眼看着有砍人的活剧可以观看,众人马
期刊
电影注定有另一种形态,专门奉献给多重宇宙——人类超越现实的想象。  Tips  《魔兽世界》是游戏公司暴雪娱乐所制作的第一款网络游戏,属于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其架构可以追溯到1994年发行的《魔兽争霸》。  电影《魔兽》是由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出品的、根据暴雪出品的游戏《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改编的奇幻动作片,预计将于2016年6月上旬在中国上映。  电影会不会灭亡?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9
期刊
豪车制造并不是劳斯莱斯的全部,甚至不是它主要的业务。以豪车而闻名的它,实际上另有专攻——飞翔。  劳斯莱斯,俨然已经成了大众眼中豪车的代名词:车上皮料全用意大利小牛皮,品质赛过皮制品做工顶级的LV;制造过程有大量的手工劳动,比如用一天时间做车上的一个小零件……  但很多人不知道,豪车制造并不是劳斯莱斯的全部,甚至不是它主要的业务。以豪车而闻名的它,实际上另有专攻——飞翔。  确切地说,是为了人类的
期刊
11世纪中期后,秘色瓷就不再见于任何史料记载,其后漫长的岁月都无人识得真面目。只剩下“秘色”这个中国陶瓷史上最神秘最高贵的符号,仍遗留在历史记载中,让人憧憬怅惘。  现在考据出的“秘色”一词在历史中最早的余韵,来自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那“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从它诞生时起,似乎就拥有着摄魂夺魄的魅力。以至于五代人徐寅
期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并非一片祥和,但在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循(Hedda Morrison)的镜头里,这里依然宁静如常。无论是街边买糖葫芦的小贩、鸟市里的小伙子,还是小吃摊旁的孩子,他们的表情或者淡然或者开心,鲜少有愁苦之态。在历史的转折期,赫达·莫里循拍出了老北京的日常。  1933年,喜欢摄影的德国姑娘赫达来到中国,其后她经常骑着单车穿梭在老北京的大街小巷。老北京的街道、建筑、民众、市井生
期刊
上一期讲了老鼠,今天扒一扒关于牛的奇异故事。  牛为什么成了水神  在华夏民族的神话里,牛本来是陆地动物,但不知为何经常成为水神,例如我国见于文字记载的牛神,自然是《山海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日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山海经·大荒东经》)  这里的夔,就是一种大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