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要妥善处理好各处室之间、各类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地位重要、作用重大。
一、构建和谐校园中现存的问题
回顾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建设和谐校园在多数学校已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凸现的认识问题,有时影响到和谐校园构建的质量和效果,也成为各校构建和谐校园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物质论”认为,投入多才能搞和谐校园建设,教师收入少的谈和谐校园建设没有说服力;“超前论”认为,社会和谐了,学校自然会过渡到和谐,学校率先和谐有点盲目跟风,忽视了学校对社会应有的导向辐射功能;三是看“窄”了,把构建和谐校园只理解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搞几个建设项目、开展几项活动即可。因此,要搞好和谐校园建设,还要全方位提高实践主体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必须放在学校的前途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同理,一所学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和谐人生筑就的良好思想和道德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建设主力军,离不开学生在和谐校园里的熏陶。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起着唤醒师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使教师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促进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的联系、渗透和融合,并通过管理机制的合理运作,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吸纳有益养分,使其品德发展得到完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谐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和谐校园的构建要求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的理念、服务社会的理念、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向世界的理念、引领社会的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从而提升办学实力,增强社会公信力,使学校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具体地说,就是在和谐理念引领下,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校园建设,是由二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作为和谐社会内涵中的和谐校园建设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其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及其理论体系,研究和谐校园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自觉地依照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构建和谐校园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追求最佳效果的必然选择。
2.观念创新,确立和谐教育的目标。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用和谐的方法培养和谐的人,需观念创新。当前,在学校逐步推行的全方位考评学生的评价体系代替了实行多年的“评三好”就是实现和谐教育目标的新举措,因为二者之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如何理解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根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爱好,使其有所长,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3.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治校,确保校园长治久安。民主决策的内涵在于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意顺畅的氛围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体现在决策机构,就是要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凝结着智慧和对学校关爱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善于将办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把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首创精神,认真地总结、提炼、引导、提升。一句话,学校做出的一切决策,要善于广集民智,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使广大师生员工知法用法,使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员工的行为在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下,以保证校园长治久安的和谐局面。
4.融合教育方式,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其内容和层次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班风、学风、校风等不同层次。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通过校园精神的打造、人文环境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科学精细的管理,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实现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5.资源整合,在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是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举相互联系的。特别是高职和技校教育,在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实践教学采用哪些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都是亟待解析的时代课题。在贴近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方面,也有诸多实践课题需要做出理论的诠释和探讨。
6.努力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作为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规范的准则,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要建立疏通社情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且能够迅速得到妥善处理。要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目的是通过分层决策,科学地实施,达到预期效果,而服务就是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地位重要、作用重大。
一、构建和谐校园中现存的问题
回顾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建设和谐校园在多数学校已形成共识,但在实践中凸现的认识问题,有时影响到和谐校园构建的质量和效果,也成为各校构建和谐校园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物质论”认为,投入多才能搞和谐校园建设,教师收入少的谈和谐校园建设没有说服力;“超前论”认为,社会和谐了,学校自然会过渡到和谐,学校率先和谐有点盲目跟风,忽视了学校对社会应有的导向辐射功能;三是看“窄”了,把构建和谐校园只理解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搞几个建设项目、开展几项活动即可。因此,要搞好和谐校园建设,还要全方位提高实践主体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识,必须放在学校的前途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同理,一所学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和谐人生筑就的良好思想和道德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造就一大批建设主力军,离不开学生在和谐校园里的熏陶。德育恰恰是突出了对“人”的教育,起着唤醒师生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我完善意识的任务,使教师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良传统,促进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各项工作的联系、渗透和融合,并通过管理机制的合理运作,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让学生学会判断并吸纳有益养分,使其品德发展得到完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谐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和谐校园的构建要求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学术的理念、服务社会的理念、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向世界的理念、引领社会的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从而提升办学实力,增强社会公信力,使学校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具体地说,就是在和谐理念引领下,用科学发展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谐校园建设,是由二者的本质和内涵决定的。作为和谐社会内涵中的和谐校园建设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其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方法及其理论体系,研究和谐校园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并寻求二者的有机结合,自觉地依照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构建和谐校园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构建中追求最佳效果的必然选择。
2.观念创新,确立和谐教育的目标。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用和谐的方法培养和谐的人,需观念创新。当前,在学校逐步推行的全方位考评学生的评价体系代替了实行多年的“评三好”就是实现和谐教育目标的新举措,因为二者之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如何理解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根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爱好,使其有所长,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3.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治校,确保校园长治久安。民主决策的内涵在于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意顺畅的氛围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体现在决策机构,就是要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凝结着智慧和对学校关爱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要善于将办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把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首创精神,认真地总结、提炼、引导、提升。一句话,学校做出的一切决策,要善于广集民智,真正做到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使广大师生员工知法用法,使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员工的行为在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下,以保证校园长治久安的和谐局面。
4.融合教育方式,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其内容和层次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班风、学风、校风等不同层次。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通过校园精神的打造、人文环境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科学精细的管理,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实现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5.资源整合,在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是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举相互联系的。特别是高职和技校教育,在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实践教学采用哪些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都是亟待解析的时代课题。在贴近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技能型和实用性人才方面,也有诸多实践课题需要做出理论的诠释和探讨。
6.努力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作为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规范的准则,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要建立疏通社情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且能够迅速得到妥善处理。要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创新。管理的本质是决策,目的是通过分层决策,科学地实施,达到预期效果,而服务就是为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