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跑吧,孩子》和《暖春》两部儿童片以其“苦涩的柔情”、平常故事及纪实性的拍摄手法,感动了万千观众,引无数观众潸然泪下。两部电影所折射来的那份人性中的真心,真情和真诚是感动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 《跑吧,孩子》《暖春》人文观念 人文关怀电影 电影的纪实性
1、影片简介
《跑吧,孩子》讲述了小孩之间最单纯的爱。阿坤和小黑等人是一群喜爱踢球的乡村孩童。阿坤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把妹妹小芳的鞋子弄不见,为了不让本来已经有很多经济问题的爸爸妈妈担心,只好和妹妹暂时共穿自己仅存的破烂鞋,因为这样,哥哥经常迟到。哥哥就报名参加一个越野赛跑想要夺得第三名奖品一双球鞋送给妹妹。比赛当天,哥哥面临最严峻的竞赛,没想到在另一边,妹妹也面临另一个更触动人心的挑战,要为即将生产的母亲光着脚跑过泥泞坎坷的小路寻求帮助……
《暧春》以朴实无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逃离了养父养母家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老人收养。她不被老人的儿子儿媳接受。几经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动了儿子儿媳,一家人终于其乐融融在一起生活。
没有艳丽明星,没有豪华的制作班底,也没有眼花缭乱的动作特技,但就是这样的影片感动了观众,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激动的眼泪。2003年国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称赞《跑吧’孩子》让他回想起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的贫困状况,并说这一成绩使得可以重新考虑颁发奖章给梁智强。《跑吧,孩子》2003年12月为新加坡赢得了首项国际电影大奖一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得主是影片中妹妹小芳的扮演者郑智允(Megan Zheng)。此后它又陆续获得其他各种国际影展的6个奖项。《暖春》荣获了第27届百花奖优秀女演员奖、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导演处女作奖等14个国内外大奖。
2、影片比较
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曾经说过:“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而什么样的“画面的灵魂”会牵动观众的心,让他们在视觉的包围中体味银幕上的艺术生活,或为自己而悲,或为他人落泪?导演或者深刻表现情节曲折,或者音乐恢宏、画面气势磅礴,或者夸张搞笑。而人文关怀电影恰恰相反,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画面,它“用电影的表现形式来记述人性的美好的一面,展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展示的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却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让他们似乎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或者熟悉的人的影子。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观念,就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要求、对人的权力、尊严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它关注个体生命价值、重视对人的道德良心、个性情感的维护与守望,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张扬自由生命本性。”(王明,2005)
这两部影片就是从最根本的生活出发,反映了这种关爱,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跑吧,孩子》的导演梁志强。作为西化的新加坡社会中早年华文学校的毕业生,其身上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进取心。他曾说,“我们是沉默的一群,但也是不屈服的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体现出了对新加坡社会深度的人文关切,每部作品都在探讨—个大的社会问题,如拜金倾向、黑帮、夫妻关系、教育体制、兄妹情、大龄未婚,他关注弱势群体。《跑吧。孩子》就反映了独立不久的新加坡经济不景气、社会动荡不安、普通老百姓生活窘困的社会现实,但更主要的表达的是只要心中有爱、沟通团结,生活就会有希望。
电影《暖春》同样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农村普通老百姓,老人和小孩。
2.1 编剧题材来源
导演杨亚洲这样说过,其实最吸引他的,一直都是大家生活中的事,熟悉的,看得见的。可以摸得着的。这种熟悉的力量胜过任何题材。电影的拍摄与观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制作人员通过电影将感情移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片的同时体会到制作者的所思所想。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电影,必须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剧本为基础的,否则就会无情可移。观众也就毫无感动可言。
《跑吧,孩子》改编自伊朗得奖国际影片《小鞋子》,导演梁智强把故事背景改为1965年、独立前后局势动荡不安的新加坡。导演计算准确,融合各种题材味道。让各层次观众各得其所。影片在马来西亚拍摄,小乡镇、乡村景色。
《暖春》的编剧兼导演古兰卡娜都将人间真情的主题体现得惟妙惟肖。影片取材自中国农村,情节设置巧妙,将主角设定为弱势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发展中经过几个观众潸然泪下的大小高潮。最终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局。这个剧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在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中,顺利自然的完成感动的全过程。
2.2 主题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而这两部影片就体现了这种精神。观后能给人以力量。让人反思。
《暧春》是由山西制片厂摄制的一部农村题材、弘扬真善美、呼唤人间真情的影片。《跑吧。孩子》讲述了小孩之间最单纯的爱。也摆明了—个事实,每一次的胜利和失败都不是最后的结局,他只不过是另一个比赛的开始,所以,跑吧,孩子……永不停歇!
“导演朴素的讲述没有轻薄地去撩拨观众的同情怜悯和正义之感,没有居高临下轻易地就给出脱贫的途径和蓝图。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真切、关爱、理解、善良、诚实与勇气,以及孕育自贫穷中的互相照顾、克服困境、突破局限。一家人在超负荷的生活重压之下艰难度日。却不臣服于无奈和气馁,也不乞怜于人。”(刘健芝。2000)
我们感动过,流泪过,并不代表就此结束,真爱是我们必须深藏于心并且时刻铭记的。感动后我们更该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来之不易——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
2.3 拍摄手法
2.3.1 写实的手法,朴实无华,无需任何化妆
《跑吧,孩子》镜头前的几个孩子天真、稚气。面恶心善的杂货店老板、豪气的接生婆、循循善诱的华文老师、一口印度腔英语的校长、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情怀、以及穿短裤的警察,乡土气息和社会背景比较浓烈。孩子们吵架的口气、内容、用词,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发出会心的一笑。
《暖春》中围绕着三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第一个是被人弃养的小花,再是收养小花的宝柱爹,还有一个是宝柱媳妇草花。老人与小孩的扮演者用毫不华丽的演技,感动了观众。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的大眼睛,在一个个近景镜头中。传神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世界。 2.3.2 导演用温情的眼光平视孩子。尊重他们的一言一行
从《跑吧,孩子》中两群孩子的互相玩耍,到争吵,再到和解,又争吵……是多么符合我们童年的经历啊。导演没有对此做出任何成年人的修饰,或许,这也是导演的曾经经历吧。
而《暖春》则有所不同,小花用充满天真而又成熟的话语这样说到:“爷爷、爷爷你不要赶我走,我会做饭,我还会洗衣服,爷爷你不要赶我走”,“爷爷你吃,小花看爷爷吃”,“爷爷不生气。小花听爷爷的话”,“婶娘你不要哭,等你吃完了蚂蚱小花再去给你捉”……咋一看这不该是个小孩子能说出来的,但是如果经历了丧失亲人。寄人篱下,初获关爱等等大悲大喜后,难道不会使一个孩子迅速成熟吗?相反。正是导演将这些成人化语言的大胆应用。使得影片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也使得观众在不断的拷问自己是什么使得孩子变成了这样,使得影片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2.3.3 画面、音乐完美组合
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基本元素,在这两部电影里面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音乐和影像的结合创造了电影音乐。并提供着一种与电影镜头画面相一致的情绪价值。电影中的声音对观众的注意力有心理化的导向性。背景音乐,从音乐本身到播放时机都是很值得称赞的。在影片各个高潮处多次播放背景音乐,每次都是在情节铺垫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将倾泄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响起了那情绪催化剂一般的音乐。让观众的心随着音乐深深的被感动。
《跑吧,孩子》中高潮部分,音乐就起到了绝对的催化剂的作用:“看不到你眼里的泪滴,却听到你坚强的呼吸,多少汗水和多少经历。也听不到你疲惫的喘气……”歌词和片中的两个孩子为了亲人在坚强奔跑的画面交织,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而《暖春》中略有区别,通过用不同节奏的乐曲表现人物的情感,时而欢快,时而缓慢,时而悲伤,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2.3.4 造型手段的使用
“鞋子”是《跑吧,孩子》用于表现其主题的一个造型手段,贯穿于全片。从影片开始哥哥把妹妹的鞋子不小心弄丢,到后来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子轮流飞奔到学校上课,其间哥哥用代写作业的方式为妹妹借的鞋子,越野比赛中哥哥从泥潭中拔出双脚、赤足狂奔于满是碎石的赛道上,战胜了其他穿好鞋子的对手一直到最后获得了小伙伴的理解,得到了一双新鞋子,鞋子无处不在。
“纸风车”是《暖春》用于表现其主题的一个造型手段,贯穿始终。从花花拿着奶奶留给自己的唯一的东西——纸风车逃出养父母的家里:到纸风车被婶娘踩烂丢在地上。爷爷又给花花做了架新的纸风车:花花又要被送走了,宁肯不要纸风车。也不能离开爷爷:到最后一家人和睦相处,花花拿着婶娘买的的纸风车快乐奔向幸福的明天。
鞋子和风车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事物,而在这两部影片的运用却都是如此自然简单,没有过多的人工雕琢。却串起了整部影片的主线。
2.3.5 演员
好的剧本要经过好的演绎才会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两部影片都没有明星大腕,却有着表现出色的孩子。《跑吧,孩子》中妹妹的扮演者郑智允年仅10岁,以前也出演了《小孩不笨=》(9岁),如今因为《跑吧,孩子》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提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就是郑智允是自己打电话报名参加征选活动的。害羞的郑智允小声地表示:“我去报名是因为想看看明星。”多么朴实的童音啊。就如影片中妹妹那样。《暖春》中最感人的几处几乎都有哭戏。面对数目众多的哭戏。导演并没有硬生生去拉扯观众的心,而是通过小演员的天真的眼神。稚气的童音而又成人化的言语。慢慢做了铺垫,最后的感动却如汹涌的潮水。
2.3.6 蒙太奇的表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意是构成、装配:用于电影艺术之后,是剪接、组合的意思。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跑吧,孩子》对此运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影片的结尾,也是高潮部分:一方面哥哥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在赛场上和其他人进行竞赛:另一方面,妹妹光着脚去请接生婆。哥哥穿过泥泞,妹妹也跑过坎坷甚至布满了碎玻璃的小路:他们都在和时间竞赛,也在为自己的亲人的幸福在奔跑。镜头在这里不断的切换。也使得观众的心在不断的上下起伏。沉浸在片中人物的世界当中。
3、余音
“世界上最多的是普通人,最常见的是普通事。最煽动人心的是普通生活中折射出来的那份‘人性’中的真心、真情和真诚(蔡东东,2000:53)。”两部影片都取材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简洁的画面却又最动听的声音展现了人生最宝贵的真情,“如此温暖而苦涩的故事,你的眼睛会含着泪,同时会会心地微笑”,“贫穷的生活,顽强的生存意愿。导演给艺术电影带回了故事。带回了朴素而美丽的讲述,带回了生活真切的片段。不是欲望。更不是关于欲望的欲望(戴锦华,2000)”。尽管一、二部影片说明不了全部。但只要我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得到一些感动和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足已,我想这也是导演创作电影的初衷吧。是的,我们是需要有这种关怀和感动的!或许正如《跑吧,孩子》主题歌唱的那样:
我们什么都没有
也没有轻易的低头
我们什么都没有
也没有放弃的念头
不管路要怎么走
不管是谁牵着谁的手
只要我们的心
紧紧相扣我们就什么都拥有
[关键词] 《跑吧,孩子》《暖春》人文观念 人文关怀电影 电影的纪实性
1、影片简介
《跑吧,孩子》讲述了小孩之间最单纯的爱。阿坤和小黑等人是一群喜爱踢球的乡村孩童。阿坤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把妹妹小芳的鞋子弄不见,为了不让本来已经有很多经济问题的爸爸妈妈担心,只好和妹妹暂时共穿自己仅存的破烂鞋,因为这样,哥哥经常迟到。哥哥就报名参加一个越野赛跑想要夺得第三名奖品一双球鞋送给妹妹。比赛当天,哥哥面临最严峻的竞赛,没想到在另一边,妹妹也面临另一个更触动人心的挑战,要为即将生产的母亲光着脚跑过泥泞坎坷的小路寻求帮助……
《暧春》以朴实无华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逃离了养父养母家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老人收养。她不被老人的儿子儿媳接受。几经坎坷,老人和孩子用真情感动了儿子儿媳,一家人终于其乐融融在一起生活。
没有艳丽明星,没有豪华的制作班底,也没有眼花缭乱的动作特技,但就是这样的影片感动了观众,收获了无数的掌声和激动的眼泪。2003年国庆,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称赞《跑吧’孩子》让他回想起20世纪60年代初新加坡的贫困状况,并说这一成绩使得可以重新考虑颁发奖章给梁智强。《跑吧,孩子》2003年12月为新加坡赢得了首项国际电影大奖一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得主是影片中妹妹小芳的扮演者郑智允(Megan Zheng)。此后它又陆续获得其他各种国际影展的6个奖项。《暖春》荣获了第27届百花奖优秀女演员奖、第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导演处女作奖等14个国内外大奖。
2、影片比较
法国著名导演阿贝尔·冈斯曾经说过:“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而什么样的“画面的灵魂”会牵动观众的心,让他们在视觉的包围中体味银幕上的艺术生活,或为自己而悲,或为他人落泪?导演或者深刻表现情节曲折,或者音乐恢宏、画面气势磅礴,或者夸张搞笑。而人文关怀电影恰恰相反,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画面,它“用电影的表现形式来记述人性的美好的一面,展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展示的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却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让他们似乎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或者熟悉的人的影子。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国《辞海》中就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观念,就是“对人的生存发展要求、对人的权力、尊严和情感的尊重与关爱、它关注个体生命价值、重视对人的道德良心、个性情感的维护与守望,追求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张扬自由生命本性。”(王明,2005)
这两部影片就是从最根本的生活出发,反映了这种关爱,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跑吧,孩子》的导演梁志强。作为西化的新加坡社会中早年华文学校的毕业生,其身上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进取心。他曾说,“我们是沉默的一群,但也是不屈服的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体现出了对新加坡社会深度的人文关切,每部作品都在探讨—个大的社会问题,如拜金倾向、黑帮、夫妻关系、教育体制、兄妹情、大龄未婚,他关注弱势群体。《跑吧。孩子》就反映了独立不久的新加坡经济不景气、社会动荡不安、普通老百姓生活窘困的社会现实,但更主要的表达的是只要心中有爱、沟通团结,生活就会有希望。
电影《暖春》同样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农村普通老百姓,老人和小孩。
2.1 编剧题材来源
导演杨亚洲这样说过,其实最吸引他的,一直都是大家生活中的事,熟悉的,看得见的。可以摸得着的。这种熟悉的力量胜过任何题材。电影的拍摄与观看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制作人员通过电影将感情移给观众。让观众在观片的同时体会到制作者的所思所想。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一部感人的好电影,必须是以一部感人的好剧本为基础的,否则就会无情可移。观众也就毫无感动可言。
《跑吧,孩子》改编自伊朗得奖国际影片《小鞋子》,导演梁智强把故事背景改为1965年、独立前后局势动荡不安的新加坡。导演计算准确,融合各种题材味道。让各层次观众各得其所。影片在马来西亚拍摄,小乡镇、乡村景色。
《暖春》的编剧兼导演古兰卡娜都将人间真情的主题体现得惟妙惟肖。影片取材自中国农村,情节设置巧妙,将主角设定为弱势的老人和小孩,故事在发展中经过几个观众潸然泪下的大小高潮。最终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局。这个剧本框架可以有力的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在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中,顺利自然的完成感动的全过程。
2.2 主题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而这两部影片就体现了这种精神。观后能给人以力量。让人反思。
《暧春》是由山西制片厂摄制的一部农村题材、弘扬真善美、呼唤人间真情的影片。《跑吧。孩子》讲述了小孩之间最单纯的爱。也摆明了—个事实,每一次的胜利和失败都不是最后的结局,他只不过是另一个比赛的开始,所以,跑吧,孩子……永不停歇!
“导演朴素的讲述没有轻薄地去撩拨观众的同情怜悯和正义之感,没有居高临下轻易地就给出脱贫的途径和蓝图。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真切、关爱、理解、善良、诚实与勇气,以及孕育自贫穷中的互相照顾、克服困境、突破局限。一家人在超负荷的生活重压之下艰难度日。却不臣服于无奈和气馁,也不乞怜于人。”(刘健芝。2000)
我们感动过,流泪过,并不代表就此结束,真爱是我们必须深藏于心并且时刻铭记的。感动后我们更该懂得去珍惜真情,明白它的来之不易——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
2.3 拍摄手法
2.3.1 写实的手法,朴实无华,无需任何化妆
《跑吧,孩子》镜头前的几个孩子天真、稚气。面恶心善的杂货店老板、豪气的接生婆、循循善诱的华文老师、一口印度腔英语的校长、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情怀、以及穿短裤的警察,乡土气息和社会背景比较浓烈。孩子们吵架的口气、内容、用词,很容易让人对号入座,发出会心的一笑。
《暖春》中围绕着三个主要人物来展开。第一个是被人弃养的小花,再是收养小花的宝柱爹,还有一个是宝柱媳妇草花。老人与小孩的扮演者用毫不华丽的演技,感动了观众。老人脸上的皱纹,孩子的大眼睛,在一个个近景镜头中。传神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世界。 2.3.2 导演用温情的眼光平视孩子。尊重他们的一言一行
从《跑吧,孩子》中两群孩子的互相玩耍,到争吵,再到和解,又争吵……是多么符合我们童年的经历啊。导演没有对此做出任何成年人的修饰,或许,这也是导演的曾经经历吧。
而《暖春》则有所不同,小花用充满天真而又成熟的话语这样说到:“爷爷、爷爷你不要赶我走,我会做饭,我还会洗衣服,爷爷你不要赶我走”,“爷爷你吃,小花看爷爷吃”,“爷爷不生气。小花听爷爷的话”,“婶娘你不要哭,等你吃完了蚂蚱小花再去给你捉”……咋一看这不该是个小孩子能说出来的,但是如果经历了丧失亲人。寄人篱下,初获关爱等等大悲大喜后,难道不会使一个孩子迅速成熟吗?相反。正是导演将这些成人化语言的大胆应用。使得影片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也使得观众在不断的拷问自己是什么使得孩子变成了这样,使得影片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2.3.3 画面、音乐完美组合
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基本元素,在这两部电影里面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音乐和影像的结合创造了电影音乐。并提供着一种与电影镜头画面相一致的情绪价值。电影中的声音对观众的注意力有心理化的导向性。背景音乐,从音乐本身到播放时机都是很值得称赞的。在影片各个高潮处多次播放背景音乐,每次都是在情节铺垫基本完成、人物感情即将倾泄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的响起了那情绪催化剂一般的音乐。让观众的心随着音乐深深的被感动。
《跑吧,孩子》中高潮部分,音乐就起到了绝对的催化剂的作用:“看不到你眼里的泪滴,却听到你坚强的呼吸,多少汗水和多少经历。也听不到你疲惫的喘气……”歌词和片中的两个孩子为了亲人在坚强奔跑的画面交织,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而《暖春》中略有区别,通过用不同节奏的乐曲表现人物的情感,时而欢快,时而缓慢,时而悲伤,也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2.3.4 造型手段的使用
“鞋子”是《跑吧,孩子》用于表现其主题的一个造型手段,贯穿于全片。从影片开始哥哥把妹妹的鞋子不小心弄丢,到后来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子轮流飞奔到学校上课,其间哥哥用代写作业的方式为妹妹借的鞋子,越野比赛中哥哥从泥潭中拔出双脚、赤足狂奔于满是碎石的赛道上,战胜了其他穿好鞋子的对手一直到最后获得了小伙伴的理解,得到了一双新鞋子,鞋子无处不在。
“纸风车”是《暖春》用于表现其主题的一个造型手段,贯穿始终。从花花拿着奶奶留给自己的唯一的东西——纸风车逃出养父母的家里:到纸风车被婶娘踩烂丢在地上。爷爷又给花花做了架新的纸风车:花花又要被送走了,宁肯不要纸风车。也不能离开爷爷:到最后一家人和睦相处,花花拿着婶娘买的的纸风车快乐奔向幸福的明天。
鞋子和风车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事物,而在这两部影片的运用却都是如此自然简单,没有过多的人工雕琢。却串起了整部影片的主线。
2.3.5 演员
好的剧本要经过好的演绎才会真正使影片感人至深,两部影片都没有明星大腕,却有着表现出色的孩子。《跑吧,孩子》中妹妹的扮演者郑智允年仅10岁,以前也出演了《小孩不笨=》(9岁),如今因为《跑吧,孩子》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提名,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就是郑智允是自己打电话报名参加征选活动的。害羞的郑智允小声地表示:“我去报名是因为想看看明星。”多么朴实的童音啊。就如影片中妹妹那样。《暖春》中最感人的几处几乎都有哭戏。面对数目众多的哭戏。导演并没有硬生生去拉扯观众的心,而是通过小演员的天真的眼神。稚气的童音而又成人化的言语。慢慢做了铺垫,最后的感动却如汹涌的潮水。
2.3.6 蒙太奇的表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一词的音译,原意是构成、装配:用于电影艺术之后,是剪接、组合的意思。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跑吧,孩子》对此运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影片的结尾,也是高潮部分:一方面哥哥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在赛场上和其他人进行竞赛:另一方面,妹妹光着脚去请接生婆。哥哥穿过泥泞,妹妹也跑过坎坷甚至布满了碎玻璃的小路:他们都在和时间竞赛,也在为自己的亲人的幸福在奔跑。镜头在这里不断的切换。也使得观众的心在不断的上下起伏。沉浸在片中人物的世界当中。
3、余音
“世界上最多的是普通人,最常见的是普通事。最煽动人心的是普通生活中折射出来的那份‘人性’中的真心、真情和真诚(蔡东东,2000:53)。”两部影片都取材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简洁的画面却又最动听的声音展现了人生最宝贵的真情,“如此温暖而苦涩的故事,你的眼睛会含着泪,同时会会心地微笑”,“贫穷的生活,顽强的生存意愿。导演给艺术电影带回了故事。带回了朴素而美丽的讲述,带回了生活真切的片段。不是欲望。更不是关于欲望的欲望(戴锦华,2000)”。尽管一、二部影片说明不了全部。但只要我们在观看的同时能得到一些感动和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足已,我想这也是导演创作电影的初衷吧。是的,我们是需要有这种关怀和感动的!或许正如《跑吧,孩子》主题歌唱的那样:
我们什么都没有
也没有轻易的低头
我们什么都没有
也没有放弃的念头
不管路要怎么走
不管是谁牵着谁的手
只要我们的心
紧紧相扣我们就什么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