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职院校的财会教学尽管努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改革和创新,但是改革及创新力度仍然跟不上经济社会的演变进程,财会教学也没能真正走出传统教学套路,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能够立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却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理论知识尽管学的很宽,但是专业和精准程度都普遍不高,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为适应经济社会对财会专业的就业新形势的要求,改进传统财会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作者根据自己财会教学经验,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社会实践等方面对财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樹立教学创新观念,是进行中专教学创新前提基础。所谓教学创新,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计划,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首先树立了这种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才能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中专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必须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圈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敢于怀疑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互相融合。在这种平等关系中,教师本身也深得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两者共同成长。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塑造教师的教学魅力。第一,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以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和老师的良好感情。第二,增加学生对财会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财会课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引入教材,增加教材的新鲜性。
(2)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财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需列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再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其学习效果,了解其掌握程度。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大、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促使学生们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好奇感,激发求知欲。同时有助于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例如,在“费用的核算”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企业日常活动中支出的各项费用,按费用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业务操作中的规律,找出哪些费用应记入成本,哪些不用记入成本,掌握其区别。通过对照突破费用分类这个教学难点,这样处理比在黑板上板书要明晰得多。
四、教学方式改革。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采用小组教学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小组中,每小组设正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组长要组织本组人员展开讨论,辅导本组后进同学的功课。组长的选择有一定条件,比如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速度较快,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等。上课时,同小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分层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基础》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出相关的经济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的体会该账户的用法。
(2)加强模拟训练。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这样,在理论和现实中就有了差距。为了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们最好找一些案例,案例真实,资料仿真,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这样通过模拟实际的方法,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
第一,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计算、点钞、计算机操作、汉字、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范等;第二,增强学生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意识,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贯穿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三,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应该配备一套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和常用明细账及各种简单报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给学生发放大量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正确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动手装订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及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环节,教师现场指导。第四,训练学生熟练地运用几种主要财务软件,熟练电算化操作。
六、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要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事务所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1、樹立教学创新观念,是进行中专教学创新前提基础。所谓教学创新,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计划,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首先树立了这种创新的教学观念,教师才能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中专教学创新的必要条件。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要建立这种关系,教师必须走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圈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将自己定位于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的观点,乐于接受学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见解,敢于怀疑自己的观点,从而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互相融合。在这种平等关系中,教师本身也深得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两者共同成长。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1)、塑造教师的教学魅力。第一,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以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和老师的良好感情。第二,增加学生对财会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财会课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引入教材,增加教材的新鲜性。
(2)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财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需列出学习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再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其学习效果,了解其掌握程度。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大、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促使学生们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好奇感,激发求知欲。同时有助于突破难点,便于学生比较分析。例如,在“费用的核算”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企业日常活动中支出的各项费用,按费用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业务操作中的规律,找出哪些费用应记入成本,哪些不用记入成本,掌握其区别。通过对照突破费用分类这个教学难点,这样处理比在黑板上板书要明晰得多。
四、教学方式改革。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采用小组教学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到同一个小组中,每小组设正组长一人、副组长一人。组长要组织本组人员展开讨论,辅导本组后进同学的功课。组长的选择有一定条件,比如学习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速度较快,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乐于助人等。上课时,同小组学生坐在一起,便于开展小组讨论、分层教学、角色扮演等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基础》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出相关的经济业务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的体会该账户的用法。
(2)加强模拟训练。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这样,在理论和现实中就有了差距。为了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们最好找一些案例,案例真实,资料仿真,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这样通过模拟实际的方法,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
第一,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计算、点钞、计算机操作、汉字、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范等;第二,增强学生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意识,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贯穿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三,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应该配备一套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和常用明细账及各种简单报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给学生发放大量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正确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动手装订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及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环节,教师现场指导。第四,训练学生熟练地运用几种主要财务软件,熟练电算化操作。
六、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要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事务所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实际操作的能力,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