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领域、新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面临诸多挑战。探寻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路径,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挑战;解决路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难以解决的老问题。面对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第一,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理与时空障碍,文化全球化通过网络得以实现,中西方文化在网络上实现了碰撞和交流。然而,西方文化在网上明显占有技术优势,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推行西方的政治观、文化观、价值观。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强势,在网络上进行政治观念的渗透,宣扬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其资本主义思想。
第二,负面网络内容的侵害。网络既是一个信息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毒害很深。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融黄、制黄、贩黄的主要载体,网络文化中的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大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从而毒害他们,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第三,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并且比较复杂,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部分心理发展水平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迷茫中沉湎于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这些大学生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的道德约束,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大学生若没有相当的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将会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由此引起的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也愈来愈重,这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四,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一些压力较大的学生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同时,由于移动网络发展迅速,手机上网与传统的网络游戏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两项内容。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远远超限,这些网络成瘾的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也渐渐与同学、社会疏远,产生了孤独、自闭、消沉的情绪。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历史使命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探索与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一,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方法和手段。要摆正并且突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同时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中占有率,在形式上要广泛运用各种常用网络沟通工具,实现师生在线互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应建立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专职辅导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等在内的工作团队。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收集、处理和传递网络舆情信息,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化解舆情危机和引导舆情的完善发展。
第三,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要完善网上信息审查过滤制度,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要营造一个完备的网络舆情监管系统,实行校园网IP地址实名登记,校园BBS或贴吧实名注册、新闻实名点评等措施,努力规范校园网络秩序,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有效规避网络信息匿名发布造成的不实信息和偏激言论的出现。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制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网络文化分辨力,抵制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在网络上蔓延。
总之,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来新的挑战。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转变。今后,我们应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大学生网路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兰春丽.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版.
[2]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挑战;解决路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着难以解决的老问题。面对网络强大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其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第一,西方文化思潮的入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理与时空障碍,文化全球化通过网络得以实现,中西方文化在网络上实现了碰撞和交流。然而,西方文化在网上明显占有技术优势,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推行西方的政治观、文化观、价值观。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信息强势,在网络上进行政治观念的渗透,宣扬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其资本主义思想。
第二,负面网络内容的侵害。网络既是一个信息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得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大学生毒害很深。近年来,网络逐渐成为融黄、制黄、贩黄的主要载体,网络文化中的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大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从而毒害他们,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第三,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在网络社会中,网络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并且比较复杂,网络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部分心理发展水平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迷茫中沉湎于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这些大学生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的道德约束,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大学生若没有相当的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面对网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将会受到极大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由此引起的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和违法犯罪问题也愈来愈重,这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四,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一些压力较大的学生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自我。同时,由于移动网络发展迅速,手机上网与传统的网络游戏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两项内容。大学生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远远超限,这些网络成瘾的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也渐渐与同学、社会疏远,产生了孤独、自闭、消沉的情绪。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网络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历史使命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探索与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第一,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方法和手段。要摆正并且突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同时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络中占有率,在形式上要广泛运用各种常用网络沟通工具,实现师生在线互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高素质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确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应建立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专职辅导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等在内的工作团队。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工具收集、处理和传递网络舆情信息,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化解舆情危机和引导舆情的完善发展。
第三,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要完善网上信息审查过滤制度,依法规范网络行为。要营造一个完备的网络舆情监管系统,实行校园网IP地址实名登记,校园BBS或贴吧实名注册、新闻实名点评等措施,努力规范校园网络秩序,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有效规避网络信息匿名发布造成的不实信息和偏激言论的出现。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法制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网络文化分辨力,抵制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在网络上蔓延。
总之,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来新的挑战。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转变。今后,我们应积极探索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加强大学生网路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兰春丽.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版.
[2]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