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主探索、研究、思考的过程。本文指出了当前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优势,并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在此基础上对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应该着重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入手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强桂(1986-),女,甘肃白银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汤俊(1983-),男,江苏镇江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秘书,助教,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甘肃 兰州 730000)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互联网的普及在为教育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乃至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研究性学习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教育的兴起,使得学习活动从传统的课堂步入了网络环境中,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借助新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终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1.概念界定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学生自主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查找、分析、讨论、研究,让网络为学习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协作、研究的精神。这其实就是倡导现代教育要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
2.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优势
我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的、传承式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则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能更有效地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环境下进行的,这虽然能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障碍问题,例如信息资源匮乏、生活环境狭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及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限制等。因此,在纯粹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但达不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研究性学习克服上述种种限制和障碍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带来了丰富的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包括:学生、老师、专家、媒体在内的合作伙伴;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充分体现个人主体性和个性化的网络空间。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弥补了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资源、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从而有效地满足了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比较容易克服对教师的畏惧和对学习伙伴的羞涩心理而能够轻松地进行交流,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充分张扬个性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平等参与。另外,学生在网上发布展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能够获得他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对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吸取他人优秀成果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会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从中受到激励。
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
网络以其平等性、开放性、丰富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而其超大的信息容量更能使学生站在—个高起点上去发现和思考问题。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我们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些问题。例如:面对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不会选择,可能使研究性学习成果成为各种资料的拼接和堆砌,导致学生将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游戏化,带来一种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习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但却可能带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不足,这种机械的、无人性化的教学会导致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下降,减弱其积极性和降低其自我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网络应成为学习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近几年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主导虽然有所更新,但主要观念仍然停留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圈子里。主要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重校内课堂教学、轻校外社会教育;重教学能力、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研究性学习,就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具体措施之一。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活动机会,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由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学生是否会自主学,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学,由重单向封闭的教学系统转变为多向开放式的教学系统;优化师生情感,优化教育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努力建设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它突破了传统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把学习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形成了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模式。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使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项目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它的核心要求必须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导师,包括教师和其他人员。学校应该对教师资源做进一步的梳理,了解教师的特殊才能、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指导作用。
3.积极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
正是由于网络时代教学的信息化,使传统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使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
(1)教师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研究目标、通过网络协作与同伴确定研究方案及策略、利用网络搜集必要的研究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将研究成果进行发布。在学生学习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只起到了知识的“间接”传授作用,而不像传统教学一样,由教师把“知识”通过自己讲授灌输给学生。
(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施动者,同时也是网络学习的受动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问题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和学生在学习时所遇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将成为一名学习者。
(3)教师由单一职能角色向多职能角色转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具有“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职能。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具有“知识的间接传授者”、“学习辅导与学习活动参与者”等职能外,还要为学生担当网络技术知识的解说员、防止学生产生“网络依赖症”的“心理辅导员”、学生协作学习时的“人际关系沟通者”等多种职能角色。
(4)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不再是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多数知识,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并做好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并促使学生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5)由对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传统的教学及教材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受到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新知识的有力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对教学形式、教材理解,甚至于教材编写上做大胆的尝试,由以往的“执行人”变成今天的“研究者”。
4.努力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其呈现形式。所以,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原来单纯知识的获取转变为综合技能的提高;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原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技术来学习,而老师只是起辅导作用,此时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首先,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知识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自主获得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组间交流获得大部分知识和信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开展方式就是让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通过知识自主构建的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其次,从接受他人知识的“知识获得者”变成对他人可进行知识授予的“知识传授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后自行默默消化。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将学到的知识向其他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传授,成为一名“知识传授者”。
第三,从“教师工作的旁观者”变成“教师工作的分担者”。前面我们谈到教师在教学中有管理组织和人际沟通协调等职能,在传统教学中,通常这些职能都只能由教师本人来履行,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这些职能也一并承担起来。
三、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具有一般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性使它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在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针对研究性学习特点进行实施策略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能够有效地迎合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改进当前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为传播现代文明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Z],2001.
[2]陈卫东,李芒.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计算机,2004,(7).
[3]林关征.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4]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5]丁晓云.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6]徐剑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良倾向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4,(13).
(责任编辑:赵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强桂(1986-),女,甘肃白银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汤俊(1983-),男,江苏镇江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秘书,助教,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甘肃 兰州 730000)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互联网的普及在为教育提供海量资源的同时,也给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乃至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研究性学习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教育的兴起,使得学习活动从传统的课堂步入了网络环境中,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借助新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终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1.概念界定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在教师指导下,强调学生自主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查找、分析、讨论、研究,让网络为学习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协作、研究的精神。这其实就是倡导现代教育要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
2.开展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其优势
我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的、传承式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习者被动地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则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能更有效地加强学习内容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环境下进行的,这虽然能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障碍问题,例如信息资源匮乏、生活环境狭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及成果展示与交流的限制等。因此,在纯粹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但达不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研究性学习克服上述种种限制和障碍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带来了丰富的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包括:学生、老师、专家、媒体在内的合作伙伴;同步、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充分体现个人主体性和个性化的网络空间。所有这些都有效地弥补了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资源、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从而有效地满足了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比较容易克服对教师的畏惧和对学习伙伴的羞涩心理而能够轻松地进行交流,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充分张扬个性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平等参与。另外,学生在网上发布展示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能够获得他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对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吸取他人优秀成果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会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从中受到激励。
3.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
网络以其平等性、开放性、丰富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而其超大的信息容量更能使学生站在—个高起点上去发现和思考问题。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我们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些问题。例如:面对网络中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果不会选择,可能使研究性学习成果成为各种资料的拼接和堆砌,导致学生将严肃的科学研究过程游戏化,带来一种浮躁的学习态度和无深度的思维习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但却可能带来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不足,这种机械的、无人性化的教学会导致学生人际交流能力下降,减弱其积极性和降低其自我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网络应成为学习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近几年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主导虽然有所更新,但主要观念仍然停留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圈子里。主要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社会实践;重死记硬背、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重校内课堂教学、轻校外社会教育;重教学能力、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研究性学习,就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具体措施之一。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活动机会,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由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学生是否会自主学,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到重视教师指导学生学,由重单向封闭的教学系统转变为多向开放式的教学系统;优化师生情感,优化教育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努力建设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它突破了传统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把学习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社会和自然界,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形成了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模式。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使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围绕某一专题或某一项目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它的核心要求必须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需要丰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能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导师,包括教师和其他人员。学校应该对教师资源做进一步的梳理,了解教师的特殊才能、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指导作用。
3.积极促进教师的角色转变
正是由于网络时代教学的信息化,使传统教育面临根本性的挑战,使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
(1)教师主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研究目标、通过网络协作与同伴确定研究方案及策略、利用网络搜集必要的研究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将研究成果进行发布。在学生学习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只起到了知识的“间接”传授作用,而不像传统教学一样,由教师把“知识”通过自己讲授灌输给学生。
(2)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施动者,同时也是网络学习的受动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问题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和学生在学习时所遇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将成为一名学习者。
(3)教师由单一职能角色向多职能角色转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具有“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职能。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具有“知识的间接传授者”、“学习辅导与学习活动参与者”等职能外,还要为学生担当网络技术知识的解说员、防止学生产生“网络依赖症”的“心理辅导员”、学生协作学习时的“人际关系沟通者”等多种职能角色。
(4)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不再是信息的权威拥有者。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多数知识,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并做好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并促使学生最终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5)由对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变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中,传统的教学及教材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受到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新知识的有力质疑,因此教师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对教学形式、教材理解,甚至于教材编写上做大胆的尝试,由以往的“执行人”变成今天的“研究者”。
4.努力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其呈现形式。所以,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原来单纯知识的获取转变为综合技能的提高;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法,由原来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技术来学习,而老师只是起辅导作用,此时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首先,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知识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自主获得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组间交流获得大部分知识和信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开展方式就是让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通过知识自主构建的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其次,从接受他人知识的“知识获得者”变成对他人可进行知识授予的“知识传授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后自行默默消化。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将学到的知识向其他学习者进行知识的传授,成为一名“知识传授者”。
第三,从“教师工作的旁观者”变成“教师工作的分担者”。前面我们谈到教师在教学中有管理组织和人际沟通协调等职能,在传统教学中,通常这些职能都只能由教师本人来履行,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这些职能也一并承担起来。
三、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具有一般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性使它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在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针对研究性学习特点进行实施策略的深入分析和探讨,能够有效地迎合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改进当前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为传播现代文明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Z],2001.
[2]陈卫东,李芒.试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现代计算机,2004,(7).
[3]林关征.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4]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5]丁晓云.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6]徐剑虹.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良倾向及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4,(13).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