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特点,利用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种仿树根钢砼承力梁对承力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的机会和平台,从科研课题调研、立项、科研能力和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实践能力、成果总结与发表、团队合作七方面对三名大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训练。讨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训练范畴与方法、实施效果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简介:汤卉(1960-),女,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材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设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由优秀学生组成的课题团队进行创新性科研实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投入可观的资金作为支撑平台。2007年,在10所高校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相继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思维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2,3]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建设小组的相关教师在2008年10月申报了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种仿树根钢砼承力梁对承力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参与该项目的三名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和训练,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
国家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与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中心,训练是目标,创新不能离开实践,实践是创新之源”的内在关系。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是孤立的,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只有当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学习方式、实践能力、创新毅力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全面训练时,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应立足训练,重在过程,训练不仅要强调技能与方法培养,更要强调方法和精神训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本领域与本学科,更多的还来自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来自于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实验项目训练的成功,将对现代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式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参加训练计划的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学生与教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范畴与方法
鉴于训练对象是从未从事过创新研究的学生,训练的范畴应包括这样几个过程:调研、立项、研究性学习方法训练、科研能力与方法训练、实践能力训练、成果总结并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
1.科研课题调研的训练方法
科研课题调研方法的训练分为两个方面。
(1)实地考察:对创新所需观察力的训练。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学生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没有观察的能力,就没有下一步的记忆和想象,更不会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4]在课题立项前期,首先带领参与本项目的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实地了解当今建筑业的钢砼结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先进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想要创新的观念,并产生创新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观察力、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进行训练。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形成,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
(2)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学校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图书资料,通过查阅大量的建筑专业的图书文献资料,掌握当今钢砼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研究现状及本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学习相关的地震知识与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掌握目前的研究现状,确立课题立项的研究方向。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及对所查阅资料的筛选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科研课题立项的训练方法
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学生基本掌握了所要立项课题的情况,这时要引导他们去仔细地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将所要立项的课题的专业知识了解清楚,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等。当这些问题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进行课题申报书的填写训练。在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主要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5]包括三个方面的训练: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理解力和深厚的数学才能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了训练。
科学是具有继承性的,创新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运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手段再进一步研究就是创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汲取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使自己的科学研究课题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3.研究性学习的训练方法
在填写立项申请书的过程中,侧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如:引导学生自学《复合材料概论》中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学》中的“金属材料断裂的基本理论”及《地震力理论》、《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从而弄清楚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并由此推证出课题立项方案中仿树根钢砼承力梁抗震能力提高的理论机理。这样有的放矢地学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了其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这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这种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方式,也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
4.科研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创新决不是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创新的,创新是根据我们长期深入的科学实践,来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在科研能力的训练中,最常遇到的是数学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数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数学常识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对所立课题包含的理论概念的认识。要训练学生首先将影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搞清楚,然后才能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创新来自对问题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并设计方法将其解决,具体训练表现在研究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产品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实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哲学的概念,比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展的概念、矛盾的概念,这些都是哲学的基本观点,但用在科学研究上却是非常实用的。所以,在科研方法训练这一环节不妨引导学生多学习一点哲学理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5.实践能力的训练方法
实践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计划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对每个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身心能量系统,包含着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6]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实践能力的结构为依据。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实践的创新只是空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训练,在我们这个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注意了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其次是在仿树根钢砼制备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配合比的理论计算、原料的采购、模板和钢筋骨架的制备、仿树根钢砼的制备、试样的性能测试、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时发现,某些组试样的测试结果理论和实践发生冲突,实际测试数据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时,就要告诫学生实践是第一位的,只要你的实践真实可靠、并非虚构,它就具有可信性。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修改理论,而不是如何修改实验结果。
在这一环节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毅力和自立自强精神的训练。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7]虽然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意识到毅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过缺乏毅力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长与社会给予了过多的呵护,使他们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依赖思想相当严重,极度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面对挫折时,往往停滞不前,心理承受力不足。面临问题时,自我决断力差。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课题的开展初期也曾出现过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压力逼迫法。将学生逼到绝地,某个任务分配给某一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这个任务的形式是因人设计的,针对的是学生的弱点。例如:某同学性格非常内向,我们就有意布置一个让其接触外界的工作,如采购原料、联系加工或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和人打交道,这样就训练了他的交际能力。又如,有一个同学的表达力很弱,我们就让他担任期中进度检查的主讲人,以锻炼他的口语表达和现场发挥的能力,这样实施的效果非常好。
6.成果总结并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的训练方法
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现在这一任务已圆满完成,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一篇文章,有两篇已被国内科技核心期刊录用,还有一篇在审稿中。虽然这样做让指导教师非常辛苦,但看到学生因取得的成绩而喜悦的笑脸,任何疲劳都一扫而光。
7.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相互协作和个体服务精神的表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组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8]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以牺牲组员的自我为代价,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有利于保证组员共同完成任务,正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可产生真正的内在动力,以更好的方式完成任务。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就。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通过七个方面对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全方位的,是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培养模式。在创新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和学业潜能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据此不断调整训练方案,不断改进训练方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的充分理解和认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学生来说,既锻炼了能力,又收获了知识,这种训练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为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克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创新性,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大好时机,建立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做既可以改变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节约现有的教学资源,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可以在不增加教学环节的条件下,深化高校的育人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1.
[2]张家栋,房海蓉.加强开放实验平台建设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9,(7).
[3]孙冬青.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河南教育,2007,(6).
[4]矫艳春.如何培养适于创新的观察力品质[J].生物学教学,2001,26(9).
[5]李前.创新思维[J].大连干部学刊,2005,21(5):34-37.
[6]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
[7]忻志鹏.有关个性修养的短文[EB/OL].http://yx.lnsts.com/gexingxiuyang9.htm.
[8]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什么是团队精神[EB/OL].http://www.sta.gd.cn/default.aspx.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简介:汤卉(1960-),女,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材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设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由优秀学生组成的课题团队进行创新性科研实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投入可观的资金作为支撑平台。2007年,在10所高校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点。在此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相继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思维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2,3]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建设小组的相关教师在2008年10月申报了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三种仿树根钢砼承力梁对承力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参与该项目的三名大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和训练,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
国家设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与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打破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中心,训练是目标,创新不能离开实践,实践是创新之源”的内在关系。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是孤立的,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只有当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学习方式、实践能力、创新毅力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全面训练时,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应立足训练,重在过程,训练不仅要强调技能与方法培养,更要强调方法和精神训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存在于本领域与本学科,更多的还来自于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来自于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实验项目训练的成功,将对现代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式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参加训练计划的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责任感,参加活动的学生与教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项研究工作中去。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范畴与方法
鉴于训练对象是从未从事过创新研究的学生,训练的范畴应包括这样几个过程:调研、立项、研究性学习方法训练、科研能力与方法训练、实践能力训练、成果总结并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
1.科研课题调研的训练方法
科研课题调研方法的训练分为两个方面。
(1)实地考察:对创新所需观察力的训练。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学生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没有观察的能力,就没有下一步的记忆和想象,更不会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4]在课题立项前期,首先带领参与本项目的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建筑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实地了解当今建筑业的钢砼结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先进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想要创新的观念,并产生创新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观察力、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进行训练。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形成,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
(2)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学校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图书资料,通过查阅大量的建筑专业的图书文献资料,掌握当今钢砼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研究现状及本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学习相关的地震知识与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掌握目前的研究现状,确立课题立项的研究方向。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及对所查阅资料的筛选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科研课题立项的训练方法
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学生基本掌握了所要立项课题的情况,这时要引导他们去仔细地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将所要立项的课题的专业知识了解清楚,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分析等。当这些问题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就可以开始进行课题申报书的填写训练。在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主要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以处理某种事情或事物的思维过程。[5]包括三个方面的训练: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理解力和深厚的数学才能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了训练。
科学是具有继承性的,创新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只要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运用新的思想和新的手段再进一步研究就是创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汲取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使自己的科学研究课题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3.研究性学习的训练方法
在填写立项申请书的过程中,侧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如:引导学生自学《复合材料概论》中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学》中的“金属材料断裂的基本理论”及《地震力理论》、《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从而弄清楚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的原因,并由此推证出课题立项方案中仿树根钢砼承力梁抗震能力提高的理论机理。这样有的放矢地学习,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了其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这也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这种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方式,也有力地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
4.科研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创新决不是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创新的,创新是根据我们长期深入的科学实践,来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在科研能力的训练中,最常遇到的是数学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数学基础和比较广泛的数学常识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对所立课题包含的理论概念的认识。要训练学生首先将影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搞清楚,然后才能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手段——创新来自对问题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并设计方法将其解决,具体训练表现在研究内容的确定、实验方案的制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产品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实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哲学的概念,比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发展的概念、矛盾的概念,这些都是哲学的基本观点,但用在科学研究上却是非常实用的。所以,在科研方法训练这一环节不妨引导学生多学习一点哲学理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5.实践能力的训练方法
实践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解决计划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对每个学生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身心能量系统,包含着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因素、专项实践能力因素和情境实践能力因素。[6]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实践能力的结构为依据。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实践的创新只是空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学生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训练,在我们这个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注意了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其次是在仿树根钢砼制备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配合比的理论计算、原料的采购、模板和钢筋骨架的制备、仿树根钢砼的制备、试样的性能测试、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时发现,某些组试样的测试结果理论和实践发生冲突,实际测试数据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时,就要告诫学生实践是第一位的,只要你的实践真实可靠、并非虚构,它就具有可信性。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修改理论,而不是如何修改实验结果。
在这一环节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毅力和自立自强精神的训练。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7]虽然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都意识到毅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过缺乏毅力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长与社会给予了过多的呵护,使他们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依赖思想相当严重,极度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面对挫折时,往往停滞不前,心理承受力不足。面临问题时,自我决断力差。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课题的开展初期也曾出现过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压力逼迫法。将学生逼到绝地,某个任务分配给某一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这个任务的形式是因人设计的,针对的是学生的弱点。例如:某同学性格非常内向,我们就有意布置一个让其接触外界的工作,如采购原料、联系加工或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和人打交道,这样就训练了他的交际能力。又如,有一个同学的表达力很弱,我们就让他担任期中进度检查的主讲人,以锻炼他的口语表达和现场发挥的能力,这样实施的效果非常好。
6.成果总结并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的训练方法
在成果总结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现在这一任务已圆满完成,每个学生都写出了一篇文章,有两篇已被国内科技核心期刊录用,还有一篇在审稿中。虽然这样做让指导教师非常辛苦,但看到学生因取得的成绩而喜悦的笑脸,任何疲劳都一扫而光。
7.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相互协作和个体服务精神的表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组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8]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以牺牲组员的自我为代价,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有利于保证组员共同完成任务,正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可产生真正的内在动力,以更好的方式完成任务。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就。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实施效果
本课题通过七个方面对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采用的训练方法是全方位的,是一种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培养模式。在创新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对学生的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和学业潜能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据此不断调整训练方案,不断改进训练方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学生的充分理解和认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学生来说,既锻炼了能力,又收获了知识,这种训练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为全面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克服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创新性,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大好时机,建立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做既可以改变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节约现有的教学资源,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可以在不增加教学环节的条件下,深化高校的育人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1.
[2]张家栋,房海蓉.加强开放实验平台建设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09,(7).
[3]孙冬青.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河南教育,2007,(6).
[4]矫艳春.如何培养适于创新的观察力品质[J].生物学教学,2001,26(9).
[5]李前.创新思维[J].大连干部学刊,2005,21(5):34-37.
[6]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2).
[7]忻志鹏.有关个性修养的短文[EB/OL].http://yx.lnsts.com/gexingxiuyang9.htm.
[8]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什么是团队精神[EB/OL].http://www.sta.gd.cn/default.aspx.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