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机制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德育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更能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从宏观上把握环节,在微观上建立相应的实践机制,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和谐互动、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德育;良性循环;德育体系
  
  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快乐和欣慰莫过于学生乐意听自己讲课。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纪律井然有序,教师讲课的劲头就足,教学效果就好,教与学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学生不愿意听讲,课堂纪律没有保证,不仅学生不认真听讲,教师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教与学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然,反过来学生愿不愿意听讲,跟教师的讲课方式和内容也有直接关系。
  德育课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像不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就是一些空洞的口号。现阶段学校的德育课整体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德育更是境况不佳。集中表现在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教得没劲;教师没劲,学生更不愿意听。如此以来,德育课往往形同虚设。不但没有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成了教育教学的负担,德育的教与学基本上就陷入到一个长期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如何摆脱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是我们应该面对的课题,更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问题。
  当前.对德育存在的问题已经比较明确,有关德育方法和途径的探讨论述也比较多。归纳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德育定位的问题,这里主要是要把德育和智育去分开来。智育是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是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二是关于德育目标的问题,要把单一的目标变为符合社会实际、符合学生特点的多层次的目标。三是关于德育内容方面,要把空泛而脱离现实的内容变为具体实际的、有趣有序的内容。四是关于德育方法问题,要把灌输、说教的方法变为指导、引导的方法。五是关于德育评价的问题,要把单调、呆板的评价变为灵活、系统的评价。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如果只是针对其中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来解决问题。那么情况虽然会有所改善,但效果也难以长久。因为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德育必须从整体上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机制。而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个体系的整体性,维护这个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德育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运行之中。在学校德育中,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其关键就在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学生又是居于主体地位的,所以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形成的良性循环的德育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多层次的德育目标,提出具体的德育要求,这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的基础。德育必须有其现实目标,并随着时代变化与社会要求而逐步发展。同时,德育目标应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总目标下有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目标。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应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教育目标分成若干独立的层次,确定各个年级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而只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目标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中职学校,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而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普遍较差,因此中职一年级应着重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二年级应着重于对职业道德和服务思想的培养;三年级应着重于就业指导和法制教育的培训。逐步形成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班级班规要求学生,并通过班会活动强化这种目标意识。当然,针对个别较特殊的学生还应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做到“点面结合”。
  其次,需要通过实践,确定体验式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这是构建良性循环德育的关键。体验是指对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并生成意识的活动,我们常常把外界事物引起自身的内心感受、体会或经历称之为体验。体验把德育目标与德育过程连接起来,把道德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的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德育内容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情趣的方式,使德育内容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通过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的感悟,使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在德育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体验,要引导学生全面丰富道德体验,加速道德知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在日常德育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置身其中,以诱发学生的体验。可以从生活中截取情境或通过讲故事描绘情境引导,也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德育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听、说、读、写、行。听:听报告、听讲座、听故事;说:交流发言、举办演讲比赛;读:组织朗诵活动和比赛;写:写周记、写作文、组织征文比赛;行: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整个过程都应与德育目标相连结,相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需要找准切入点,形成引导式的沟通和激励式的评价,这是构建良性循环德育的保证。学生的需要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所以,学生的需要就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现代中职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信息快,但缺乏辨别能力;向往高水平生活,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甚或能力差;虽然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方面有困难,但仍然希望得到尊重等。针对学生这些特点,适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说教,甚至是训斥,应该以平和、平等的心态对待,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问题,以及这些存在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并帮助其改正。德育评价其实是对学生表现的一个反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发现自己哪些方面有进步,还有那些方面存在着缺点。在德育评价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通过轻松甚至是愉快的方式,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针对当前很多学生经常都受到批评来说,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这也是尊重他们的一种表现。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性,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构建良性循环的德育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德育机制,并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从宏观上把握这样的几个环节,在微观上建立相应的实践机制,相信德育一定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流动中所面临的背景入手,地剖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利与弊,继而思考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政策在什么基点上才能扬利弊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流动;利弊分析;基点    1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中的矛盾背景    每个个体的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在某种背景下进行的,而考察这种行为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对于相应背景的反应是否适度与合理。认识和评价目前教师流动的合理与不合理也要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辅导员有必要对大学生系统地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按照“项目化管理、具体化落实、过程化监督”的原则,使大学生认清学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掌握学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
期刊
【摘要】通过对美、法、英、德四国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任职资格、退休等方面管理研究,得出三点启示,并提出加强我国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国外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建议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较早,我国早期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导师制及其相关的管理体制很多方面均借鉴于他国经验。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当前博士生导师管理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博士生导师的管理具
期刊
【摘要】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进
期刊
【摘要】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己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论述了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就业;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政治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政治的内客是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客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时事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完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时事政治;必要性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始趋向于独立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他们又往往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期刊
谈到道德,此话题由来已久。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如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就一语道破了道德品质对于人成长与成才的重要价值;在今天,“以德立国”思想也已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等等。由此可见,道德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青少年学生便是担当起社会主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在基础教育中,“德育”放在了素质教育的首位;“以人为本”就要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同情学生。  【关键词】 人本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基础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着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能动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感恩教育的形势和方法上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感恩教育;因地制宜;方法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文化中有“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词语,也有不少感人肺腑的关于“感恩”的传说和故事;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中也包含着无数的感恩情结。  如今,怎样结合珠三角的实际,从小抓
期刊
素质教育,实质就是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展其主体性,发挥其潜能。而对班主任来说,班集体建设是其实施素质教育特殊操作系统中的最重要、最具特殊性的部分,因此班主任:工作内容应集中在建设班集体上,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