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爱》作为一部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出现于十九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初期,是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以孤女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为主线,描述了在 “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简爱不甘屈辱、勇敢抗争,努力争求女性平等、自由的事迹,反映了一个平凡女性对平等权利的呼号,是一部宣扬女权主义的经典读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简爱的要求平等、自由的呼号是对男权主义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权主义的强烈诉求。
【关键词】简·爱;平等;自由;性别意识形态
《简(爱》创作于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初期,是社会动荡、新旧价值观交锋的产物。在女权被排斥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她们遵循着“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失去了平等、自由的社会权利。夏洛蒂抓住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内部的性别意识形态特征,将其巧妙地融入了她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女性强烈的人权诉求。
一、《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
简爱从小就寄居在里德舅妈家,常年忍受着寄人篱下的虐待和欺辱,贫穷和低微仿佛就是她与生俱来的耻辱,幼小的心灵早早蒙受了无言的伤害。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才造就了简爱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个性。她不甘欺凌,勇敢地和里德少爷“对打”;她不甘卑微,拒绝将表哥称为“主人”;她坦诚倔强,对里德太太的刻薄与伪善大胆揭露,一针见血地骂她“别人以为你是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当里德舅妈把她推出家门时,得到的却是简爱愤怒的宣言:“我宣布我不爱你……我决不愿意再叫你舅妈了,我长大成人的时候,决不愿意来看你,我要说你用悲惨的残酷对待我”。这些无不体现了简爱为争取平等和自由做出的反抗。简爱的反抗不仅超出了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抗争去实现自我价值,被别人认可的同时也被社会接受,这充分体现了简爱通过反抗去維护自我权利、体现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思想。
简爱要求平等独立的性别意识还体现在她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罗彻斯特是桑菲尔德庄园独一无二的主人,家财万贯;简爱是他雇佣的家庭教师,孤苦无依。尽管这段身份、地位悬殊的感情受到了世俗的抨击,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彼此相爱。在这段感情中,简爱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阻挠,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对爱情平等的诉求全都熔于她对罗彻斯特深深的爱中。她对罗切斯特的要求,除了尊重,别无其他。虽然罗彻斯特也认同简爱的平等思想,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并没有真正给予简爱独立平等的权力。他在经济、地位上的优越感已经使简爱不得不屈身于他的阴影之下,他还企图凭借简爱对他的爱,在经济和生活上操纵她,支配她,这使得敏感的简爱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他抗争。为了保持经济的独立,简爱在与罗彻斯特先生结婚前仍自食其力,甚至连结婚时她穿的衣服也跟罗彻斯特没有一丁点关系,她绝不会让罗彻斯特把自己当玩偶一样随意支配。简爱的这些举动充分表明了她独立的人格尊严和自觉的自我意识。她不愿做金钱的奴隶,不甘成为别人的附庸,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独立完整的自我。当简爱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妻子时,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她宁愿独自飘零,也不愿放弃人格自尊。简爱的选择再次证明:简爱不仅具有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还勇于挑战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自始至终的维护自己平等独立的权利。
二、《简·爱》中体现的价值观
夏洛蒂作为宣扬女权主义的时代先驱,一直追求女权解放,《简(爱》就是她提倡女权主义的灵魂之作。《简(爱》所体现的价值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传统的社会背景下,简爱追求平等自由的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她表现出的独立、自我、倔强、激进的抗争精神;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大环境烙印下女性根深蒂固的服从性和妥协性,使她们一直处于保守、妥协的被动状态。小说的背景是对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初期的阶级形态和性别意识形态下女权主义的极力塑造,同时,在新旧价值观交锋的时期,女性的权利意识普遍模糊,甘愿成为男权主义的附庸,简爱对于女权主义的抗争,正是唤醒了广大女性被奴役的权利意识,是女权主义与男权主义进行平等抗争的一种策略。《简(爱》宣扬的价值观要求女性拥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勇敢抗争的个性以及平等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同时它也符合时代进步的主流。
三、总结
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独立、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她提倡女性要有自尊自爱的自觉意识和完整的独立人格,从女性自身提高权利意识。这不仅是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强烈呼号,更是一个时代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和谐的强烈诉求。简爱为争取女权做出的种种抗争不仅体现出她独立果敢、不甘屈辱、敢于抗争的个性,也体现出了《简(爱》所代表的一种性别意识形态,这不仅对维护女权主义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世界人文主义建构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丽. 一个时代的女性呐喊与追求——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2]陈姝波.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3]黄兴军. 《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
【关键词】简·爱;平等;自由;性别意识形态
《简(爱》创作于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初期,是社会动荡、新旧价值观交锋的产物。在女权被排斥的社会环境下,女性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她们遵循着“男尊女卑”的社会传统,失去了平等、自由的社会权利。夏洛蒂抓住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内部的性别意识形态特征,将其巧妙地融入了她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女性强烈的人权诉求。
一、《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
简爱从小就寄居在里德舅妈家,常年忍受着寄人篱下的虐待和欺辱,贫穷和低微仿佛就是她与生俱来的耻辱,幼小的心灵早早蒙受了无言的伤害。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才造就了简爱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个性。她不甘欺凌,勇敢地和里德少爷“对打”;她不甘卑微,拒绝将表哥称为“主人”;她坦诚倔强,对里德太太的刻薄与伪善大胆揭露,一针见血地骂她“别人以为你是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当里德舅妈把她推出家门时,得到的却是简爱愤怒的宣言:“我宣布我不爱你……我决不愿意再叫你舅妈了,我长大成人的时候,决不愿意来看你,我要说你用悲惨的残酷对待我”。这些无不体现了简爱为争取平等和自由做出的反抗。简爱的反抗不仅超出了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而且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抗争去实现自我价值,被别人认可的同时也被社会接受,这充分体现了简爱通过反抗去維护自我权利、体现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思想。
简爱要求平等独立的性别意识还体现在她追求爱情的过程中。罗彻斯特是桑菲尔德庄园独一无二的主人,家财万贯;简爱是他雇佣的家庭教师,孤苦无依。尽管这段身份、地位悬殊的感情受到了世俗的抨击,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彼此相爱。在这段感情中,简爱不顾世俗的偏见和阻挠,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对爱情平等的诉求全都熔于她对罗彻斯特深深的爱中。她对罗切斯特的要求,除了尊重,别无其他。虽然罗彻斯特也认同简爱的平等思想,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并没有真正给予简爱独立平等的权力。他在经济、地位上的优越感已经使简爱不得不屈身于他的阴影之下,他还企图凭借简爱对他的爱,在经济和生活上操纵她,支配她,这使得敏感的简爱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他抗争。为了保持经济的独立,简爱在与罗彻斯特先生结婚前仍自食其力,甚至连结婚时她穿的衣服也跟罗彻斯特没有一丁点关系,她绝不会让罗彻斯特把自己当玩偶一样随意支配。简爱的这些举动充分表明了她独立的人格尊严和自觉的自我意识。她不愿做金钱的奴隶,不甘成为别人的附庸,她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独立完整的自我。当简爱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妻子时,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她宁愿独自飘零,也不愿放弃人格自尊。简爱的选择再次证明:简爱不仅具有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还勇于挑战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自始至终的维护自己平等独立的权利。
二、《简·爱》中体现的价值观
夏洛蒂作为宣扬女权主义的时代先驱,一直追求女权解放,《简(爱》就是她提倡女权主义的灵魂之作。《简(爱》所体现的价值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传统的社会背景下,简爱追求平等自由的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她表现出的独立、自我、倔强、激进的抗争精神;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大环境烙印下女性根深蒂固的服从性和妥协性,使她们一直处于保守、妥协的被动状态。小说的背景是对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初期的阶级形态和性别意识形态下女权主义的极力塑造,同时,在新旧价值观交锋的时期,女性的权利意识普遍模糊,甘愿成为男权主义的附庸,简爱对于女权主义的抗争,正是唤醒了广大女性被奴役的权利意识,是女权主义与男权主义进行平等抗争的一种策略。《简(爱》宣扬的价值观要求女性拥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勇敢抗争的个性以及平等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同时它也符合时代进步的主流。
三、总结
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独立、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她提倡女性要有自尊自爱的自觉意识和完整的独立人格,从女性自身提高权利意识。这不仅是女性追求平等权利的强烈呼号,更是一个时代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和谐的强烈诉求。简爱为争取女权做出的种种抗争不仅体现出她独立果敢、不甘屈辱、敢于抗争的个性,也体现出了《简(爱》所代表的一种性别意识形态,这不仅对维护女权主义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世界人文主义建构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丽. 一个时代的女性呐喊与追求——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2]陈姝波.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3]黄兴军. 《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