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样,一改以往诗歌教学中普遍可见的机械、死板局面,课堂上大量出现的音视频素材,极大地冲击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这种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不免令人产生一丝隐忧,即学生在大量接受感官刺激的同时,没有进行有效的吟诵感悟,没有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本质内涵,这样就忽略了诗歌学习的本质。为此,本文就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诗歌的誦读教学落到实处,做出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朗读;吟诵
目前,中学诗歌教学普遍可见一种机械、死板的局面,即以“教师的大量讲解或习题布置代替诗歌的吟诵学习,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麻木,以致对诗歌的学习甚为反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不少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至诗歌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这样也会产生买椟还珠的结果。因为,在教学中使用任何一种新教学手段总是有利弊的。在诗歌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学生的阅读爱好、思维甚至品质。因为,信息技术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对诗歌文本产生兴趣,而诗歌学习的本质上是需要朗读、吟诵,否则,学生将无法真正领略诗的趣味,对诗的鉴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诗歌诵读教学,对于其中的局限性,不能不有所警惕。
信息技术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应用的误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信息技术手段视作辅助诗歌教学的“灵丹妙药”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学习为基础的科目,诗歌教学就很好的秉承了这一特性,所以,诗歌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吟诵阅读、不断内化积累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其中仅能视为手段,而不能作为“灵丹妙药”,因为,它代替不了学生做文本的精细阅读、深入思考作品内涵的过程,毕竟真实的体验是逼真的模拟体验代替不了的。其次,诗歌教学中情感的熏陶必不可少,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过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减少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各种差异
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古今中外诗歌篇目众多,并不是所有诗歌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因为,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而篇目的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恰当的使用,会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被束缚了,他们在学习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另外,“情”和“理”是诗歌本身美之所在,学生在其中的认识和感悟,往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如果过分强调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那么,学生在此起彼伏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中,必然会忽视了对诗歌情感的体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在此过程中,因大量资料信息的展示而受到严重的约束,这就违背了诗歌教学的初衷与本质。
三、以先进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诗歌教学中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一改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面,电子白板、交互式课堂、网络教学比比皆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这本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的现象不时出现,这种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的行为,实在是不足取的。因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他们与生活的联系、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当前的诗歌教学中,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不是意味着以先进技术为中心而忽略人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精神和素养才是必要的,这也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诗歌诵读教学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的认识到,诗歌的教学“诵”与“读”还是要落到实处,不能一味追求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否则将本末倒置,那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诗歌的诵读教学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一)保证朗读背诵的时间
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容,但同时,学生朗读背诵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了,声情并茂的音频和视频往往取代了教师的范读,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也难以复见。这严重的违背了诗歌教学的本质规律,这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不利于不带诗歌教学的长远发展。诗歌的本身在于抒情言志,曹操亦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学生必须通过对古代诗歌进行反复的朗读、吟诵来品味其中的情境意蕴,进而体悟古人的才情风采。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背诵时间,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提供涵咏欣赏的机会
读、品、悟、抒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品味语言文字,激发自身与作者、与作品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提升个人语文学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语言文字,在言简义丰的古代诗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诗歌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对诗歌语言进行充分的涵咏欣赏,学生如果没有对诗歌文本的进行直接阅读感受,则不能领悟透彻其中的声色情。在诗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音视频素材的大量出现,势必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依赖感和倦怠感,进而减少了学生涵咏欣赏诗歌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诗歌语言的深层内涵难以形容和传达至学生处,从而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的走进诗歌中去。所以,在诗歌课堂教学上,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同时,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涵咏欣赏诗歌。
(三)创设想象留白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大多在课前已经准备好,教学时,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适时的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性。另外,由于先进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诗歌中各种情感意像,直接而不加装饰的出现,这样直观的形象提供的想象空间就远远小于诗歌文字的本身,但诗歌又是讲究委婉含蓄的,不宜太过直白,对诗歌的阅读就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补充文字中的各种留白,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决不能以单纯的信息技术元素来代替表达诗歌的文学意境。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之从中体验出文字背后的各种情感因素,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学习的精彩,从而培养出丰富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少一点削足就履,那么,信息技术一定可以发挥其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示范的功效,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从而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永河.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
[5]诗歌诵读教学之我见.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朗读;吟诵
目前,中学诗歌教学普遍可见一种机械、死板的局面,即以“教师的大量讲解或习题布置代替诗歌的吟诵学习,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麻木,以致对诗歌的学习甚为反感。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不少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至诗歌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这样也会产生买椟还珠的结果。因为,在教学中使用任何一种新教学手段总是有利弊的。在诗歌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诗歌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学生的阅读爱好、思维甚至品质。因为,信息技术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对诗歌文本产生兴趣,而诗歌学习的本质上是需要朗读、吟诵,否则,学生将无法真正领略诗的趣味,对诗的鉴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诗歌诵读教学,对于其中的局限性,不能不有所警惕。
信息技术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应用的误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信息技术手段视作辅助诗歌教学的“灵丹妙药”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学习为基础的科目,诗歌教学就很好的秉承了这一特性,所以,诗歌的学习是一个需要反复吟诵阅读、不断内化积累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其中仅能视为手段,而不能作为“灵丹妙药”,因为,它代替不了学生做文本的精细阅读、深入思考作品内涵的过程,毕竟真实的体验是逼真的模拟体验代替不了的。其次,诗歌教学中情感的熏陶必不可少,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过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减少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各种差异
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古今中外诗歌篇目众多,并不是所有诗歌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因为,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有差异,而篇目的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恰当的使用,会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被束缚了,他们在学习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另外,“情”和“理”是诗歌本身美之所在,学生在其中的认识和感悟,往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如果过分强调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那么,学生在此起彼伏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中,必然会忽视了对诗歌情感的体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在此过程中,因大量资料信息的展示而受到严重的约束,这就违背了诗歌教学的初衷与本质。
三、以先进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诗歌教学中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一改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局面,电子白板、交互式课堂、网络教学比比皆是,先进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这本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在真正的教学中,“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的现象不时出现,这种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的行为,实在是不足取的。因为,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他们与生活的联系、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都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当前的诗歌教学中,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不是意味着以先进技术为中心而忽略人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精神和素养才是必要的,这也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诗歌诵读教学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清楚的认识到,诗歌的教学“诵”与“读”还是要落到实处,不能一味追求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否则将本末倒置,那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诗歌的诵读教学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做参考。
(一)保证朗读背诵的时间
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课堂的信息量得到了有效的扩容,但同时,学生朗读背诵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了,声情并茂的音频和视频往往取代了教师的范读,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也难以复见。这严重的违背了诗歌教学的本质规律,这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不利于不带诗歌教学的长远发展。诗歌的本身在于抒情言志,曹操亦云“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学生必须通过对古代诗歌进行反复的朗读、吟诵来品味其中的情境意蕴,进而体悟古人的才情风采。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背诵时间,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提供涵咏欣赏的机会
读、品、悟、抒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欣赏品味语言文字,激发自身与作者、与作品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提升个人语文学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语言文字,在言简义丰的古代诗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诗歌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对诗歌语言进行充分的涵咏欣赏,学生如果没有对诗歌文本的进行直接阅读感受,则不能领悟透彻其中的声色情。在诗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音视频素材的大量出现,势必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依赖感和倦怠感,进而减少了学生涵咏欣赏诗歌的时间和空间,导致诗歌语言的深层内涵难以形容和传达至学生处,从而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的走进诗歌中去。所以,在诗歌课堂教学上,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同时,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涵咏欣赏诗歌。
(三)创设想象留白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大多在课前已经准备好,教学时,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适时的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学生失去课堂的主体性。另外,由于先进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诗歌中各种情感意像,直接而不加装饰的出现,这样直观的形象提供的想象空间就远远小于诗歌文字的本身,但诗歌又是讲究委婉含蓄的,不宜太过直白,对诗歌的阅读就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从而补充文字中的各种留白,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决不能以单纯的信息技术元素来代替表达诗歌的文学意境。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之从中体验出文字背后的各种情感因素,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诗歌学习的精彩,从而培养出丰富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少一点削足就履,那么,信息技术一定可以发挥其变无声的语言为有声的画面,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优雅生动示范的功效,让学生如痴如醉地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从而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永河.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答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
[5]诗歌诵读教学之我见.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