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调查,现在农村中学能真正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任务,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又受教师教学态度的影响,成为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根据农村中学化学实验的现壮和存在的弊端,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和调整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效果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在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一点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转变思想; 调整教法; 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31-02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和排斥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接受和记忆知识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成了以“灌”为主,以“导”为辅的模式。新的课改倡导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是农村中学如何利用它自身的一些优势,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实验基础设施差,教师思想意识差是制约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瓶颈障碍;当然也就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1基础设施差是农村中学实验教学薄弱的客观原因。 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都受条件的限制,如实验室是临时的、实验室内的水电设施不配套、实验仪器和试剂不全、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等都严重影响到化学实验能否百分之百地开足和落实到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化学教师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开足和做好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除此之外,学好化学只做好课本上的实验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于收集一些器材和药品、做一些简易装置、做一些专题实验。让他们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2思想意识差是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观原因。 做好一个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是很多的、长期重复同样实验的索然无味、客观条件地限制等原因使得化学教师做实验的思想意识越来越懒惰,加上应试教育只追求分数高底,许多教师都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所以实验教学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许多化学实验现象是不精彩的,甚至有的实验可能看不到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做实验的意识差。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态度,以做實验替代“讲实验”。同时,做实验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观察的重点,不断设凝,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探究实验现象真谛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实验、实践跟不上,化学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机戒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差。因此,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克服思想上的懒惰,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力度,调整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2调整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效果
过去那种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法己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既不利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中的理论和实验进行适当地延伸,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优势,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学、用、创新”的和谐统一。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做法,以诚斧正。
2.1注重过程,探究奥秘,激发创新动机。 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概念)的经历”。“经历”两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过程,一种创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自然界的实际事物,把“探究意义”的本领教给学生,这是我们化学教学的真谛所在,是化学教学的升华。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燃烧的条件。可在氧气性质的分组实验中增加一组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已知白磷燃烧时的最底温度为40℃)。让学生观察,记录,思考并讨论:
(1)丙试管中的白磷为什么在水火不容的水下都能燃烧;(2)将甲试管中的水慢慢到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时为什么就剧烈燃烧;(3)生活中我们如何保存少量白磷,为什么。再加上下一课演示白磷的燃烧实验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分析,去思考。直到得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灭火的方法。又如:在简单介绍启普发生器之后,可布置一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设计组装一组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有:一底部有黄豆大小的小孔的试管;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寨:漏斗;量筒和铜丝,要求:(1)你是怎样组装的,并画出示意图;(2)若要停止制取氢气,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象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把常见现象产生的条件提示出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比灌注式获得的知识更有亲切、真实感,理解更深刻,运用更灵活,促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2动手实践,开发思维,掌握创新方法。 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资料,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还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一些创新方法。
“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自由发展。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复习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归纳出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等基本知识。课后再布置一些实验习题,如以组为单位自制一瓶汽水并检验其成分:已知“七喜”牌汽水成分如图所示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七喜”牌汽水的成分,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除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外还需要什么?(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此气体可能是什么?(3)请你设计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完成你的猜想。并将制得的汽水和讨论结果交上来。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讨论的结果众说纷云,虽说答案不够完整,思维不严密,但并未偏离主题,然后再通过引导,归纳出正确的结果。在讨论中学生才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在这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大有益处。
2.3走出课堂,拓展视野,形成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只有再回到自然界中去才能识别其“庐山真面目”。这也是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有利的一面。虽然通过各种实验、挂图或少量实物材料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范围,认识程度的局限性,造成学生兴趣减退,形成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错觉,不利于科学概念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课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要破除“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旧观念,突破课堂空间、时间的封闭性。树立课堂开放教学观,把化学课堂与大自然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之中,直接接触自然事物,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拟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活动。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去,组织进行一些有主题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如工厂的废水、废渣、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生活用水、农药、化肥对水土有哪些危害,如何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某化工厂生产的原料、产品、污染及环保措施等。并组织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解或建议。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关心环保。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创造“教、学、用”相统一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转变思想; 调整教法; 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31-02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和排斥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接受和记忆知识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成了以“灌”为主,以“导”为辅的模式。新的课改倡导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代学习方式。特别是农村中学如何利用它自身的一些优势,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浅谈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实验基础设施差,教师思想意识差是制约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瓶颈障碍;当然也就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1基础设施差是农村中学实验教学薄弱的客观原因。 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都受条件的限制,如实验室是临时的、实验室内的水电设施不配套、实验仪器和试剂不全、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等都严重影响到化学实验能否百分之百地开足和落实到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化学教师尽可能地克服困难,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开足和做好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除此之外,学好化学只做好课本上的实验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于收集一些器材和药品、做一些简易装置、做一些专题实验。让他们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2思想意识差是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观原因。 做好一个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是很多的、长期重复同样实验的索然无味、客观条件地限制等原因使得化学教师做实验的思想意识越来越懒惰,加上应试教育只追求分数高底,许多教师都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所以实验教学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同时,许多化学实验现象是不精彩的,甚至有的实验可能看不到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做实验的意识差。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态度,以做實验替代“讲实验”。同时,做实验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观察的重点,不断设凝,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探究实验现象真谛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实验、实践跟不上,化学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机戒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差。因此,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克服思想上的懒惰,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力度,调整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
2调整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效果
过去那种只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法己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既不利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中的理论和实验进行适当地延伸,充分利用农村中学的优势,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学、用、创新”的和谐统一。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做法,以诚斧正。
2.1注重过程,探究奥秘,激发创新动机。 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概念)的经历”。“经历”两字强调了科学是一种实践过程,一种创造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探究自然界的实际事物,把“探究意义”的本领教给学生,这是我们化学教学的真谛所在,是化学教学的升华。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燃烧的条件。可在氧气性质的分组实验中增加一组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已知白磷燃烧时的最底温度为40℃)。让学生观察,记录,思考并讨论:
(1)丙试管中的白磷为什么在水火不容的水下都能燃烧;(2)将甲试管中的水慢慢到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时为什么就剧烈燃烧;(3)生活中我们如何保存少量白磷,为什么。再加上下一课演示白磷的燃烧实验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分析,去思考。直到得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灭火的方法。又如:在简单介绍启普发生器之后,可布置一实验习题让学生自己设计组装一组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有:一底部有黄豆大小的小孔的试管;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寨:漏斗;量筒和铜丝,要求:(1)你是怎样组装的,并画出示意图;(2)若要停止制取氢气,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可以这样操作: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象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把常见现象产生的条件提示出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比灌注式获得的知识更有亲切、真实感,理解更深刻,运用更灵活,促使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2动手实践,开发思维,掌握创新方法。 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收集资料,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不但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还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一些创新方法。
“听”会忘记,“看”会记住,“做”才会理解。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自由发展。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在复习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归纳出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等基本知识。课后再布置一些实验习题,如以组为单位自制一瓶汽水并检验其成分:已知“七喜”牌汽水成分如图所示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七喜”牌汽水的成分,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除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外还需要什么?(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此气体可能是什么?(3)请你设计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完成你的猜想。并将制得的汽水和讨论结果交上来。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讨论的结果众说纷云,虽说答案不够完整,思维不严密,但并未偏离主题,然后再通过引导,归纳出正确的结果。在讨论中学生才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在这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大有益处。
2.3走出课堂,拓展视野,形成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只有再回到自然界中去才能识别其“庐山真面目”。这也是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有利的一面。虽然通过各种实验、挂图或少量实物材料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范围,认识程度的局限性,造成学生兴趣减退,形成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错觉,不利于科学概念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课教学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要破除“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的旧观念,突破课堂空间、时间的封闭性。树立课堂开放教学观,把化学课堂与大自然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之中,直接接触自然事物,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拟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活动。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出去,组织进行一些有主题性的社会调查活动。如工厂的废水、废渣、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生活用水、农药、化肥对水土有哪些危害,如何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某化工厂生产的原料、产品、污染及环保措施等。并组织学生写一些科技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解或建议。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关心环保。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创造“教、学、用”相统一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