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江苏省三星级学校,总体生源不是太好。有很多高一新生不能很好適应高中的学习,在学习上往往落后于其他同学。在英语学习上,教材内容和试题结构都有了较大变化,教材内容上更有广度和深度。词汇量大,句子结构复杂。练习设计趋向多元化发展。课标中要求完成的学校任务加重。而学生还是希望教师能把考试的内容全部列出来;还是希望像初中时那样,通过做相当多的试卷来应付考试甚至高考。于是很容易就出现两极分化。高一是初中和高中承前启后的一年。 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做好两者的自然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两者要是过渡好了,不仅有利于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反之,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基础差加大了高一英语教学的难度,教师对学生“起始能力”认识不足,是当前高一英语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全新的开始。对高一新生来讲,他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新教材、新要求……学生需要一个逐渐熟悉适应的过程。有些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不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本来就有畏惧心理。
2.不同的基础。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3.提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于初中。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而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高中英语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文学、广告等诸方面,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因此,高中英语难衔接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不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没能使教学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深入学习初高中大纲与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二、应对策略
1.教的方面。(1)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太多势必影响操练,太少则完不成教学任务。难度和课堂容量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重要因素。(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课学生积极发言,而高中能主动发言的不多,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般重视引入、呈现环节的设计,操练形式变化多样,更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探究合作,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3)注意师生关系。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还能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教师要具有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民主、和蔼的态度。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学生和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的方面。在做好传统的学法指导的同时,要加强学习策略、学习心理的研究。大部分初中学生和老师瞄准中考。过分强调应试,使教学陷入题海中,学生只需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量,中考自然能考好。因此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自学能力差。进入高中后,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老师说什么才做什么,不懂得自学,一些学生成绩急剧下降。因此,做好学法指导十分重要。(1)学习过程方法指导,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总结等方法。预习既是学习方法问题,也是学习习惯问题。预习包括自学生词、阅读新课内容,了解大意,回答有关问题,在难处做上记号。听课是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上课要跟上老师的各个环节,如复习、引入、呈现、练习、巩固等;集中精力,听懂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课后的作业及老师的补充作业。朗读、记忆、背诵十分重要。最后要学会复习、总结。消化上课的内容,如读笔记、复习重点、难点、熟读背诵重要词句;通过归纳、分析、比较,使知识条理化;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2)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3)学习动力的培养,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英语是一门工具,学好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有投入,就会有收获。
除了上述衔接策略外,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还注重知识方面的衔接。在高一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会系统地复习音标、时态、语态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等知识,为高一阶段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蓉霞 “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英语教学通讯》,2004年,第4期。
[2]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一、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基础差加大了高一英语教学的难度,教师对学生“起始能力”认识不足,是当前高一英语教学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全新的开始。对高一新生来讲,他们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新教材、新要求……学生需要一个逐渐熟悉适应的过程。有些学生在初中时英语基础就不十分牢固,对高中英语学习本来就有畏惧心理。
2.不同的基础。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英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差别较大,有些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3.提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于初中。高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要求掌握的词汇多达3500,而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把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高中英语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法点、知识点;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金融、文学、广告等诸方面,更贴近现代生活,时代信息较浓,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因此,高中英语难衔接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不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没能使教学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深入学习初高中大纲与教材,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二、应对策略
1.教的方面。(1)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太多势必影响操练,太少则完不成教学任务。难度和课堂容量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重要因素。(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课学生积极发言,而高中能主动发言的不多,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般重视引入、呈现环节的设计,操练形式变化多样,更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探究合作,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3)注意师生关系。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还能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行为。教师要具有稳定的情绪,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持民主、和蔼的态度。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一个学生和耐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的方面。在做好传统的学法指导的同时,要加强学习策略、学习心理的研究。大部分初中学生和老师瞄准中考。过分强调应试,使教学陷入题海中,学生只需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量,中考自然能考好。因此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自学能力差。进入高中后,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老师说什么才做什么,不懂得自学,一些学生成绩急剧下降。因此,做好学法指导十分重要。(1)学习过程方法指导,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总结等方法。预习既是学习方法问题,也是学习习惯问题。预习包括自学生词、阅读新课内容,了解大意,回答有关问题,在难处做上记号。听课是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上课要跟上老师的各个环节,如复习、引入、呈现、练习、巩固等;集中精力,听懂老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课后的作业及老师的补充作业。朗读、记忆、背诵十分重要。最后要学会复习、总结。消化上课的内容,如读笔记、复习重点、难点、熟读背诵重要词句;通过归纳、分析、比较,使知识条理化;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2)学习策略指导。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外语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评价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3)学习动力的培养,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要让学生知道,英语是一门工具,学好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培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有投入,就会有收获。
除了上述衔接策略外,在实际课堂中我们还注重知识方面的衔接。在高一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会系统地复习音标、时态、语态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等知识,为高一阶段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蓉霞 “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英语教学通讯》,2004年,第4期。
[2]陈琦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