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赌一把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接诊了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危重患者。患者身世很可怜,从小没有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长大后倒也争气,自己开了一个小工厂。不承想,工厂爆炸,他全身大面积烧伤,多脏器衰竭,尤以呼吸衰竭为重,完全靠呼吸机维持。因为有严重吸入性损伤,病情一直不稳定。
  大面积烧伤患者,一般要求早期去除坏死皮肤,以微粒皮移植等办法修复创面。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难以耐受手术,手术一直没有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全身坏死皮肤开始出现严重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抱着一线希望,家属联系到我们,我亲自带救护车,给患者用上呼吸机,接到积水潭医院。
  转运的过程极其凶险,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不到30分钟即出现心跳停止。经过紧急抢救,患者的心脏终于恢复跳动。时至今日,我想起此事,依然后怕不已,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转运途中,以救護车上有限的设备条件,患者极有可能救不过来。
  我想和患者的母亲谈一下。刚一开口,患者的母亲就摆手,拦住我,说:“医生,不要说了,你要说的那些话,我已经听其他医生说过无数遍。情况我了解,救不活,我不怨你们。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请你们尽最大努力。费用你不用担心,大不了我把房子卖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残疾了,我养着他;他死了,我也不活了。”
  我无言以对。
  患者当时的情况已经极其危险,要想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必须立即手术,将坏死皮肤去除并妥善覆盖。手术损伤非常大,患者在这种身体条件下做这么大的手术,极有可能出现医生最怕碰到的局面:患者死在手术台上。
  就算患者勉强从手术台上活下来,手术本身对患者也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术后,患者病情会在已经极其危重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结果就是死亡。
  当然,最幸运的结果是,患者能在医生全力以赴的救治下顽强地扛过手术,在全身大部分坏死皮肤去除并妥善覆盖后,在滑向死亡的深渊之前,到达病情转折点,最终得以存活。
  我问患者的母亲:“赌不赌?”她说:“我赌,我相信你。”我说:“那我陪你赌。”
  手术结束,患者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从手术室活着回到病房。和预期的一样,患者全身脏器功能快速恶化,心、肺、肾都已经衰竭,完全靠机器和药物在生死线上挣扎。
  那段时间,我像红了眼的赌徒一样,24小时守在患者身边,操纵各种最尖端的抢救仪器,和死神进行疯狂的搏斗,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我的每一个判断,我的每一个操作,我的每一个医嘱,都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这时候的医生,就是守在生死线上的天使,就是挡在死神面前的勇士。
  患者情况不断恶化。一天凌晨两点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缓慢却难以阻止地降到85%以下。
  85%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再降下去,患者脏器就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氧供应,此时,患者的呼吸机已经被我用到极限,无论如何调整都没有办法改善了。
  我坐在监护室的椅子上,一遍遍地检查我的治疗方案,最后确信已经没有办法了。我默默地拿出一张死亡证明书,将患者全部信息填写完毕,只留下死亡时间一项空白。
  当我放下这张死亡证明书时,突然听到护士喊:“宁医生,患者血氧开始回升。”我抬起头,看到监护仪上的数字缓慢却趋势明确地在上升:87,90,92……
  患者的血压开始稳定,尿量开始增加。我苦苦等待的转折点,来了。在距离死亡无限近的地方,死神的镰刀已经碰到患者的咽喉,但最终擦着咽喉而过。
  我们赌赢了。剩下的已经难不倒我了。
  患者终于恢复神志,拔掉气管套管,宣布脱离危险,转到普通病房。
  母子相聚,抱头痛哭。
  我悄悄地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擦掉眼中的泪水。
  选自《特别关注》2021.5
其他文献
光绪二十年五月底的一天,天刚亮,颐和园乐寿堂便被阵阵鸟声惊醒。在正门口悬挂的一只鸟笼里,有两只五彩鹦鹉一声接一声地叫,叫声里时而夹杂着人声,听着很像李莲英的腔调:“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  颐和园乐寿堂,还有个别名,叫“玉堂春富贵”,缘于周边种满了玉兰、海棠、迎春和牡丹。  老佛爷在五彩鹦鹉的祝福声中笑吟吟地起床,笑吟吟地梳头洗漱,笑吟吟地传早膳。  鹦鹉叫门,是乐寿堂总管李莲英的杰作之一。这
期刊
光绪年间,酆家在药都是数得上的富户。酆大掌柜以做口外药材而暴富,娶了四房太太,却只生下酆少爷一个男孩。酆少爷自然就成了酆家十几口人的心头肉。  这样一来,酆少爷就活得精细。吃穿住行,无所不精其极。但酆少爷并非像城内其他家公子哥,不学诗书,飞扬跋扈。他不仅读书刻苦,而且对下人极其宽容。他对书童曾瑞最为平易可亲,两人兄弟般地处着。曾瑞十六岁那年,酆少爷突然对他说:“你伴我这些年了,总不能老跟着我,这些
期刊
我和我老婆来深圳20年了,一直在科技园的一家电子厂打工。  20年前,我老婆漂亮得如同花儿一样,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实版”的黄脸婆。平日里,她老把我当贼一样提防着,唯恐我鬼迷心窍不要她了。我本来没那心思,但整天被老婆当作贼,一天又一天,就有点儿贼头贼脑了。我大小也是个车间主管,流水线上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还是有点儿对我刮目相看的。  去年,一楼的印刷厂搬去了东莞,空出来的厂房被
期刊
清朝末年,宛城境内出了个奇人,姓张,绰号“快腿张”。据说此人还是孩童时候就显出特异功能,走路如飞,和他娘捉迷藏,他娘在身后撵不上他。到了成年,他的腿就更显特异,满腿长满黑毛,又细又长,一双脚掌却又肥又大。跑起路来,自然十分了得,十里八里,不消一袋烟工夫就到了。至于三五十里路,也不在话下,半炷香工夫就到了。镇上的人见他有这个特长,谁家有白事,谁家有红事,有家人在外面做工需要紧急通知的,就打发快腿张跑
期刊
那条白狼跟踪这群人已经整整5天了。它确定的攻击目标,就是人群中的孙二楞。  千不该,万不该,孙二楞不该去端它的老窝。  人群是进山来挖药材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平原上的人们都会组织起来进山挖药材,然后卖到城里去。他们管这叫搞副业,也叫打快柴,目的就是弄些现钱花花。随着城里药材收购价的不断提高,加入挖药材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连过去对此不屑一顾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孙二楞就是其中一个。  孙二楞真是个愣種,
期刊
父亲打他最狠的那次,打断了两根竹竿,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  那时他上初中,男孩子嘛,正是贪玩的年纪。可是父亲每天都让他学习,就连暑假,也不让他出门跟小伙伴玩。  父亲和母亲每天出去上班,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他哪里坐得住,他们前脚一走,他后脚就从窗户跳出去。  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直到有天和小伙伴踢球时把别人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找到家里来,他再也没法隐瞒。  父亲气得不行,操起竹竿就往他身上打。母
期刊
浙江嵊州有许多名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好运来”小笼包。这包子的个头不过如核桃一般大,却皮薄汁多,入口鲜美异常。人们都说,到了嵊州不吃“好运来”小笼包,就等于没到过嵊州。关于这小笼包,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嵊州城外西面有个古镇,因镇上有东西两个高耸的大台门,故而镇名叫作“两头门”。镇里街市长一里余,各行各业的商家鳞次栉比,饮食行当尤其兴旺,可多年来,卖包子的铺子却只
期刊
康熙皇帝坐朝主政以来,把平定三藩之亂、治理黄河事务和从水路向京城运粮这三件大事刻在太和殿的柱子上,当平定三藩之乱大功告成后,治理黄河就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他知道张鹏翮是治水专家,于是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张鹏翮接受任务时,皇帝提出让他带门生赵明一起去,却被张鹏翮拒绝了。赵明家就住在黄河岸边,曾经参与过两次水患的治理,却都失败了。张鹏翮担心带着一个“败军之将”,会影响自己的决策。皇帝虽然不高
期刊
茶馆哼歌  194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昆山县城一个周市人开的裕兴茶馆里,喝香茶、吃早点的人络绎不绝。日寇占领昆山期间,很多民间聚集活动都被禁止了,只有进茶馆吃早点,是未被禁止的日常活动。  昆山县伪保安大队中队长张守福,穿着长衫,戴着礼帽,踱进茶馆,把整个厅堂扫视了一下,准备找个地方落座。理想的位置,是距离大门最远的一个角落,那里可以观察到整个大厅的情况,还不易被人察觉。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那
期刊
那时候,呼兰河的北岸是一片片柳树林,棵棵白皮柳长得比房子都高,树干像人的胳膊一样粗。夏天,柳树林长得枝叶茂盛,隔几棵柳树,就看不见对面的人。  柳树林里藏着狼和狐狸,也游动着一群又一群的野狍子。  狍子很贪吃,每年秋天,它们都会结伙到山上的玉米地里吃成熟的玉米,渐渐吃上了瘾。  冬天,地里的玉米都被收回家了,那些狍子还是经常到它们吃过玉米的地方来,想寻找一点儿吃的东西。  聪明的田老五想出个好办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