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的历史充满了战争与苦难,犹太人经历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古国的统治,他们在这一地区屡遭驱逐,整个民族人口散落于全球各地,直到现在,犹太人还在陆续掀起回归浪潮。他们虽饱经战乱,在这片贫瘠的沙漠上却屹立起一个历经苦难而不屈服的民族,苦难的历史,严酷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居安思危,时刻以创新精神激励着整个国家和民族以自强不息,他们的智慧与坚忍为整个世界的文明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也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TIDE:众所周知犹太文化在人类的历史上拥有着独特的标签,我们希望从不同角度客观地了解以色到,您可以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下犹太文化吗?
大使: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和我一起出席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12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走进以色列》的观映活动。作为中央电视台《文明之路》电视系列节目的一部分,中央电视台派出18人组成的摄制团队亲赴以色列,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制作出长达六个多小时的电视系列片。这是一部中国人迄今拍摄的关于以色列和犹太民族的最重要的一部纪录片,向观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犹太文化和以色列的历史发展。
犹太文化很难用三言两语介绍,我认为犹太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人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用于对人的培养,获得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继而依靠他们促进社会的进步。在文化上,以色列众多世界性的贡献,以安息日为例,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但安息日却是几千年前由犹太人创造的,我们要在安息日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中国在历史上有很多发明,比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而著名的犹太人也很多,犹太人口最多时仅1500万人,但诺贝尔奖接近四分之一的获奖学者正是这个“少数民族”。
TIDE:请您为我们列举一下世界比较著名的犹太人。
大使:这个名单就太长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基辛格、弗洛伊德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经济领域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莱曼兄弟,卡耐基、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艺术界有卓别林、斯皮尔伯格、娜塔莉·波特曼等等。
TIDE:这串名单也印证了您刚才提到的创新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犹太人的包新精神?
大使:我可以把犹太人的创新精神归结于三点第一,得益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同儒学思想一样尊重师长,但我们同时也鼓励孩子挑战老师,并设法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第二,我们是一个小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沙漠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由于极度缺少自然资源,我们不得不进行创新。第三,历史上犹太人一直饱受欺凌,时刻要面对如何生存的考验。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是求生的本能迫使我们不断创新。几乎所有大型跨国企业,如惠普、谷歌、英特尔、微软、IBM,思科、三星都在以色列设立主要研发中心,雇佣具备创新素质的以色列科研人员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TIDE:《财富圈》的很多读者都是商界人士,您认为两国在经济领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
大使:在研发方面,以色列在开发新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特别是在IT、通讯、医药,水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比如,几乎每台电脑中英特尔处理器的部分模块,不是在以色列设计的就是在以色列制造完成的;有个有趣的巧合,英特尔(Intel)的首尾字母l和L也刚好和以色列(Israel)的吻合,下次看到英特尔时希望大家能想到以色列。我们希望以色列能够和更多的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支持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工作。
TIDE:你可否介绍一下以色列与中国合作的典范?
大使:首先我想通过“中国和以色列示范农场”的一些数据为例,中国人的牛奶年消费量只占到欧洲的25%,然而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牛奶对身体的重要性,但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想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5%绝非易事。在示范农场建立之初,中国平均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为4吨,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把这个数字提高到8吨,如今高达10.511吨,逐步达到12吨的水平,这是以色列创造的世界纪录。农场自成立至今已先后接待了20万人次的参观者,他们把这些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中国的全国各地。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合作体现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以色列因为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因此,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和掌握灌溉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在此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我们在中国新疆建立起一个示范农场,帮助当地农民在灌溉环节节约了近60%的水。在此过程中,中国各级政府和人民都对中以之间的合作寄予厚望,我想我们传播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两国间的友谊。
TIDE:这种友谊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比如在二战时期,上海,哈尔滨,重庆等地收留了很多犹太人。
大使:不止是二战时期,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犹太人和中国人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宋代的开封就开始有犹太人社团了。在开封有三间犹太会堂,最早的一间建造于12世纪的宋代,还有一个是16世纪建造的,当时耶稣会神父利玛窦听说开封府有一个犹太社团,便到那里去调查。当他找到这个犹太会堂时非常吃惊,因为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和他所了解的其他犹太会堂一模一样:有《妥拉》学校、有放《妥拉》的地方、有念经桌,总之一切都一样。至今在开封,大概有300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犹太人。
在几个世纪后的1890年,犹太人从沙皇俄国逃到中国的黑龙江哈尔滨,他们在当地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大概有25000名犹太人居住在哈尔滨,他们也对哈尔滨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摩登的饭店到异域风情的建筑,从先进的银行、教育系统到初具规模的工业生产线,到处都有犹太人留下的痕迹。
再有就是在二战期间,纳粹党把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直到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持船票和护照前来时,才能让他们离开集中营。很多国家都拒绝给犹太人发签证,而在奥地利,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却对所有来到领事馆的犹太人提供帮助,在他任职期间签发了2000余份经奥地利逃亡中国的签证。当时,上海收容了逃避纳粹迫害的几千名欧洲犹太人。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的帮助,我们对何凤山博士非常感激,我们把何凤山的事迹写进教科书,并授予他荣誉称号。至今我们仍和他的子女保持联系,我在上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后的第一次公干就是前往何博士的出生地湖南益阳,参加益阳市政府组织的“何凤山博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两国领导人会面的时候,我们也总会提到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帮助,同时我们也感激中国人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TIDE:中以两国人民共同经历了长期的患难,必然会结出更丰硕的友谊果实。除此之外,以色到有哪些风土民俗比较吸引人?
大使:事实上犹太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TIDE:众所周知犹太文化在人类的历史上拥有着独特的标签,我们希望从不同角度客观地了解以色到,您可以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下犹太文化吗?
大使: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和我一起出席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12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走进以色列》的观映活动。作为中央电视台《文明之路》电视系列节目的一部分,中央电视台派出18人组成的摄制团队亲赴以色列,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制作出长达六个多小时的电视系列片。这是一部中国人迄今拍摄的关于以色列和犹太民族的最重要的一部纪录片,向观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犹太文化和以色列的历史发展。
犹太文化很难用三言两语介绍,我认为犹太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人的发展,我们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用于对人的培养,获得各行各业优秀的人才,继而依靠他们促进社会的进步。在文化上,以色列众多世界性的贡献,以安息日为例,上帝用7天创造世界,但安息日却是几千年前由犹太人创造的,我们要在安息日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中国在历史上有很多发明,比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而著名的犹太人也很多,犹太人口最多时仅1500万人,但诺贝尔奖接近四分之一的获奖学者正是这个“少数民族”。
TIDE:请您为我们列举一下世界比较著名的犹太人。
大使:这个名单就太长了,爱因斯坦、马克思、基辛格、弗洛伊德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物:经济领域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莱曼兄弟,卡耐基、摩根、格林斯潘、巴菲特:艺术界有卓别林、斯皮尔伯格、娜塔莉·波特曼等等。
TIDE:这串名单也印证了您刚才提到的创新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犹太人的包新精神?
大使:我可以把犹太人的创新精神归结于三点第一,得益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同儒学思想一样尊重师长,但我们同时也鼓励孩子挑战老师,并设法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第二,我们是一个小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在沙漠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由于极度缺少自然资源,我们不得不进行创新。第三,历史上犹太人一直饱受欺凌,时刻要面对如何生存的考验。在这样的极端情况下,是求生的本能迫使我们不断创新。几乎所有大型跨国企业,如惠普、谷歌、英特尔、微软、IBM,思科、三星都在以色列设立主要研发中心,雇佣具备创新素质的以色列科研人员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TIDE:《财富圈》的很多读者都是商界人士,您认为两国在经济领域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
大使:在研发方面,以色列在开发新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特别是在IT、通讯、医药,水资源管理、农业等领域。比如,几乎每台电脑中英特尔处理器的部分模块,不是在以色列设计的就是在以色列制造完成的;有个有趣的巧合,英特尔(Intel)的首尾字母l和L也刚好和以色列(Israel)的吻合,下次看到英特尔时希望大家能想到以色列。我们希望以色列能够和更多的中国企业展开合作,支持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工作。
TIDE:你可否介绍一下以色列与中国合作的典范?
大使:首先我想通过“中国和以色列示范农场”的一些数据为例,中国人的牛奶年消费量只占到欧洲的25%,然而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牛奶对身体的重要性,但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想把这个数字提高到75%绝非易事。在示范农场建立之初,中国平均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为4吨,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把这个数字提高到8吨,如今高达10.511吨,逐步达到12吨的水平,这是以色列创造的世界纪录。农场自成立至今已先后接待了20万人次的参观者,他们把这些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中国的全国各地。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合作体现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以色列因为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因此,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和掌握灌溉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在此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我们在中国新疆建立起一个示范农场,帮助当地农民在灌溉环节节约了近60%的水。在此过程中,中国各级政府和人民都对中以之间的合作寄予厚望,我想我们传播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两国间的友谊。
TIDE:这种友谊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比如在二战时期,上海,哈尔滨,重庆等地收留了很多犹太人。
大使:不止是二战时期,其实早在几千年前犹太人和中国人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宋代的开封就开始有犹太人社团了。在开封有三间犹太会堂,最早的一间建造于12世纪的宋代,还有一个是16世纪建造的,当时耶稣会神父利玛窦听说开封府有一个犹太社团,便到那里去调查。当他找到这个犹太会堂时非常吃惊,因为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和他所了解的其他犹太会堂一模一样:有《妥拉》学校、有放《妥拉》的地方、有念经桌,总之一切都一样。至今在开封,大概有300人知道他们的祖先是犹太人。
在几个世纪后的1890年,犹太人从沙皇俄国逃到中国的黑龙江哈尔滨,他们在当地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大概有25000名犹太人居住在哈尔滨,他们也对哈尔滨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摩登的饭店到异域风情的建筑,从先进的银行、教育系统到初具规模的工业生产线,到处都有犹太人留下的痕迹。
再有就是在二战期间,纳粹党把犹太人关进集中营,直到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持船票和护照前来时,才能让他们离开集中营。很多国家都拒绝给犹太人发签证,而在奥地利,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却对所有来到领事馆的犹太人提供帮助,在他任职期间签发了2000余份经奥地利逃亡中国的签证。当时,上海收容了逃避纳粹迫害的几千名欧洲犹太人。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的帮助,我们对何凤山博士非常感激,我们把何凤山的事迹写进教科书,并授予他荣誉称号。至今我们仍和他的子女保持联系,我在上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后的第一次公干就是前往何博士的出生地湖南益阳,参加益阳市政府组织的“何凤山博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两国领导人会面的时候,我们也总会提到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帮助,同时我们也感激中国人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TIDE:中以两国人民共同经历了长期的患难,必然会结出更丰硕的友谊果实。除此之外,以色到有哪些风土民俗比较吸引人?
大使:事实上犹太人和中国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