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文难”的局面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使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本文从巧设题目、厚积薄发、开放训练和多元评价等四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实现学生快乐写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52-02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作文难”的原因大抵有四点:畏难情绪、底子薄弱、技巧不足、感悟不深。要想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方能实现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谈谈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巧设题目,正面激趣
(一)抓住特点,有的放矢很多学生经常抱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实不然,只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迈出了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下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不同的题目。在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题目要饱含情趣,可以设计“我上初中了”、“童年那些事”、“亲情伴我成长”一类的题目;在初二,学生个性最为张扬,对外界事物有独立的观点,题目要充分满足“小大人”的心理,可以设计“我入团了”、“我吃到了苦头”、“奇遇”等题目;在初三,学生思想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加深入,题目要彰显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可以设计“成功还会远吗”、“感动相随”、“心的距离”等题目。教师要注重灵活性和多样化,避免机械地设计题目,比如常见的“我的妈妈”,就不如改为“和妈妈说句心里话”、“妈妈,我多想对你说”更能使学生跃跃欲试。题目设计得好,学生就会眼前一亮,感觉有话想说,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放宽话题,张扬个性
初中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即便是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可以放宽话题,让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举例来说,互联网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而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和用途又不完全相同,由此展开对上网的讨论必定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不妨设计一道“上网之我见”的题目,学生从各自体会出发,有的认为上网对学习无益,反而使成绩下降;有的认为上网大有裨益,开阔眼界之余还能交朋结友;有的认为上网很轻松自在,不知不觉就打发了时间;有的则认为上网其实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取决于自己如何把握等等。学生对某个问题各执己见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慢慢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人感受的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作文其实不难。
二、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二)博览群书,增加底蕴
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让底子变得厚实,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直以来,由于考试的缘故,学生阅读的范围囿于课本、教辅,鲜有涉猎课外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利于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推荐的几本课外书籍之外,但凡于身心有益的报刊、杂志、小说皆可阅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底蕴,使学生作文如同有源活水。
(三)随手笔记,积累素材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触动眼球或引起共鸣的佳词妙句、名人轶事,随手将其笔录、摘抄,并持之以恒,无疑会构成原始素材积累,对写作产生很大帮助。这些精彩的素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跟着兴趣走,比如妙语连珠、读书笔记、成长脚印、剪报等,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或活动的形式展示“成果”,以保持学生对素材积累的浓厚兴趣。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信手拈来就不难了。
(三)扎根生活,汲取养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感情比较活跃,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最初的思考,而且敢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使得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不用再绞尽脑汁凭空臆造故事。哪怕是老师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普通的实验……都可以成为思考生活的切入点。这样,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的滋味,作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三、开放训练,拓展思路
任何技巧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练就,写作亦属同理。训练的“火候”不够,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不足,作文自然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好“火候”,通过开放式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事实上,训练不一定要动辄下笔千言,适当的片段练习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效果更佳。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让学生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写一段约两百字的描述性文字;教学《春》一课后,可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迁移到秋景图,仿写“秋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之类的排比句;教学《羚羊木雕》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当万芳把刀塞到‘我’手里时,她想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扩写、仿写、续写的开放式练习,学生得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多元评价,侧面激趣
传统作文评价比较机械,评价标准大多针对作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由教师批改作文,评价的好坏均表现在分数上。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灵活调整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比如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使学生从批改别人作文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采取作文比赛、活动报道、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以赛代练,让学生成为“评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写作兴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元的评价就会产生成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保持。
纵观初中语文教学,“作文难”是一直困扰教师和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灵活施教,大胆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从而走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新平.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神州,2012,(22):51-51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摇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52-02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作文难”的原因大抵有四点:畏难情绪、底子薄弱、技巧不足、感悟不深。要想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必须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方能实现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下面笔者谈谈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巧设题目,正面激趣
(一)抓住特点,有的放矢很多学生经常抱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其实不然,只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迈出了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首先要从作文题目下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不同的题目。在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题目要饱含情趣,可以设计“我上初中了”、“童年那些事”、“亲情伴我成长”一类的题目;在初二,学生个性最为张扬,对外界事物有独立的观点,题目要充分满足“小大人”的心理,可以设计“我入团了”、“我吃到了苦头”、“奇遇”等题目;在初三,学生思想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加深入,题目要彰显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刻性,可以设计“成功还会远吗”、“感动相随”、“心的距离”等题目。教师要注重灵活性和多样化,避免机械地设计题目,比如常见的“我的妈妈”,就不如改为“和妈妈说句心里话”、“妈妈,我多想对你说”更能使学生跃跃欲试。题目设计得好,学生就会眼前一亮,感觉有话想说,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放宽话题,张扬个性
初中生对事物往往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即便是对同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这样,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可以放宽话题,让学生张扬个性,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举例来说,互联网是人尽皆知的事物,几乎每个学生都接触过,而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程度和用途又不完全相同,由此展开对上网的讨论必定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教师不妨设计一道“上网之我见”的题目,学生从各自体会出发,有的认为上网对学习无益,反而使成绩下降;有的认为上网大有裨益,开阔眼界之余还能交朋结友;有的认为上网很轻松自在,不知不觉就打发了时间;有的则认为上网其实是双刃剑,是利是弊取决于自己如何把握等等。学生对某个问题各执己见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他们的思维正在慢慢成长,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个人感受的表达,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作文其实不难。
二、厚积薄发,下笔有神
(二)博览群书,增加底蕴
常言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广泛阅读能让视野变得开阔,让底子变得厚实,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一直以来,由于考试的缘故,学生阅读的范围囿于课本、教辅,鲜有涉猎课外书籍,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不利于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多读书、读好书,除了课本推荐的几本课外书籍之外,但凡于身心有益的报刊、杂志、小说皆可阅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底蕴,使学生作文如同有源活水。
(三)随手笔记,积累素材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必定会碰到一些触动眼球或引起共鸣的佳词妙句、名人轶事,随手将其笔录、摘抄,并持之以恒,无疑会构成原始素材积累,对写作产生很大帮助。这些精彩的素材,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跟着兴趣走,比如妙语连珠、读书笔记、成长脚印、剪报等,定期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或活动的形式展示“成果”,以保持学生对素材积累的浓厚兴趣。通过长时间、有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写作信手拈来就不难了。
(三)扎根生活,汲取养分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感情比较活跃,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最初的思考,而且敢于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少有机会走出校门,使得他们阅历浅、经验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写作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逐渐培养起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让他们感觉到有东西可写,不用再绞尽脑汁凭空臆造故事。哪怕是老师的一句叮嘱、父母的一个眼神、一次普通的实验……都可以成为思考生活的切入点。这样,让学生慢慢体会生活的滋味,作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三、开放训练,拓展思路
任何技巧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练就,写作亦属同理。训练的“火候”不够,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就不足,作文自然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把握好“火候”,通过开放式的训练,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事实上,训练不一定要动辄下笔千言,适当的片段练习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效果更佳。比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后,可让学生根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扩写一段约两百字的描述性文字;教学《春》一课后,可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迁移到秋景图,仿写“秋是‘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是‘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之类的排比句;教学《羚羊木雕》后,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续写“当万芳把刀塞到‘我’手里时,她想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扩写、仿写、续写的开放式练习,学生得以开动脑筋、开阔思路,久而久之,就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四、多元评价,侧面激趣
传统作文评价比较机械,评价标准大多针对作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由教师批改作文,评价的好坏均表现在分数上。这就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变化、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灵活调整策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比如采取学生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使学生从批改别人作文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采取作文比赛、活动报道、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以赛代练,让学生成为“评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写作兴趣,并予以适当的肯定、表扬和奖励,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多元的评价就会产生成效,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就随之保持。
纵观初中语文教学,“作文难”是一直困扰教师和学生的“老大难”问题。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灵活施教,大胆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从而走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新平.作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神州,2012,(2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