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为幼儿挑选兴趣班,过于注重考级,注重技能训练,进而提出对策: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幼儿的兴趣,并且将音乐教育渗透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生活化
一、当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培养,这固然是件好事,对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前的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却由于观念、方法的偏差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琴童的“弹琴色变”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涌动着这样一个群体——儿童学琴大军。自9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乐器考级,这无疑使学习乐器不再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行。然而,目前学前儿童的器乐学习却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忽视儿童的兴趣
有的家长只管购买钢琴、电子琴,不管幼儿是否在学、怎样在学;有的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幼儿自己的兴趣取向,按照自己的意志愿望,选择幼儿不可能接受的练习曲目;有的家长动辄采取高压政策,幼儿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施以“骂”、“打”、“挨饿”。据报道,有的幼儿为了反对妈妈让他练钢琴,偷偷的把钢琴砸烂,更有甚者割断自己的手指来反抗。
2.家长过于注重考级
因材施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原则,在教育资源投资上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条件,而是盲目投资,一哄而上。考级是为检查琴童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许多儿童为了考级而考级,根本不考虑学习乐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二)家长的“急功近利”
有些家长已认识到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幼儿购置了钢琴、电子琴等昂贵乐器,但不顾幼儿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幼儿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超负荷训练,还有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项技能,有所特长”,让孩子增加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将来赚钱更容易些。
(三)片面强调专业化
音乐是鲜活生动的,通过听觉,可以给儿童形成鲜明有趣的形象并产生音乐的美感。目前在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时“拔”和“灌”的情况很多,由于家长急切盼望子女成为音乐家,拼命赶进度拿一些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也无法把握的音乐作品给儿童,或者逼迫儿童学习某种枯燥的专业的乐器演奏技艺, 掌握某种音乐演奏技能,如弹钢琴、拉提琴、吹管笛等。
二、看法与对策
(一)樹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确立科学的学龄前儿童教育观念,采用符合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是在学龄前儿童家庭实施音乐教育的前提条件。学龄前儿童所处的时期其实就是游戏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合群、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转换快等特点,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感觉愉快欢乐,趣味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需要,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让幼儿有自己的空间。家长要动员子女出去找小伙伴,同时也要欢迎子女的小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共同去参加兴趣班或者培训中心,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榜样去努力,不会造成反面效应。
(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永远的动力。在学前儿童器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儿童的想象。器乐教学也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儿童自己的演奏,引导或帮助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自身的美进行认识和体验。正确的练习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重复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只关心练多长时间、练多少遍,却会造成儿童在练习时注意分散。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当他们注意力分散时,要找出原因,适当调整,及时鼓励,重新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儿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在家中度过的,为使幼儿园的教育得到持续,我们应创设一种美好的家庭音乐氛围,现在的三口之家都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也不成问题。家长可利用早上起床、睡觉前的间歇时间播放适合幼儿听的乐曲或歌曲,或哼唱歌曲。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准备小电子琴等乐器。如在幼儿的房间布置上,可将高雅、优美的音乐用旋律图谱、意境图挂在墙上,让生活的空间成为幼儿感受美的园地。家庭音乐教育也应不拘形式、不限时空。
(四)注重生活化教育
幼儿的一半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在家中度过的,家长可以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一个音乐浸润的环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接受全面的个性发展。家长可以利用茶余饭后,和幼儿一起玩玩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游戏或节奏游戏;进餐或临睡前,一起欣赏一首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节日聚会时,搞一场简易的音乐表演等。对部分购置大型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经济上尚有困难的家庭,或请家庭教师条件尚不具备的家庭,或当地还没有比较合适的家庭教师的地区,可以运用碟片、广播、电视、电影等现代化音乐视听传播媒介,也可以利用家庭中一些玻璃杯、碗、盆、易拉罐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在敲敲打打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因此,只要家长有决心、有恒心,困难的条件可以克服,良好的条件也可以创造,幼儿的音乐教育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悦艳:器乐学习与学前儿童心里健康.山东教育,2003.9
[2]张波:谈幼儿音乐教育.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沈周忆: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音乐天地,2005.5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生活化
一、当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培养,这固然是件好事,对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前的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却由于观念、方法的偏差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琴童的“弹琴色变”
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涌动着这样一个群体——儿童学琴大军。自90年代起,我国开始了乐器考级,这无疑使学习乐器不再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行。然而,目前学前儿童的器乐学习却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忽视儿童的兴趣
有的家长只管购买钢琴、电子琴,不管幼儿是否在学、怎样在学;有的家长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幼儿自己的兴趣取向,按照自己的意志愿望,选择幼儿不可能接受的练习曲目;有的家长动辄采取高压政策,幼儿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施以“骂”、“打”、“挨饿”。据报道,有的幼儿为了反对妈妈让他练钢琴,偷偷的把钢琴砸烂,更有甚者割断自己的手指来反抗。
2.家长过于注重考级
因材施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教育原则,但有些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原则,在教育资源投资上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先天条件,而是盲目投资,一哄而上。考级是为检查琴童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制度与标准,其意义在于更好、更科学地规范音乐业余教学活动。许多儿童为了考级而考级,根本不考虑学习乐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二)家长的“急功近利”
有些家长已认识到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幼儿购置了钢琴、电子琴等昂贵乐器,但不顾幼儿的兴趣和天赋条件,对幼儿进行不恰当的定向,拔高培养、超负荷训练,还有家长认为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项技能,有所特长”,让孩子增加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将来赚钱更容易些。
(三)片面强调专业化
音乐是鲜活生动的,通过听觉,可以给儿童形成鲜明有趣的形象并产生音乐的美感。目前在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时“拔”和“灌”的情况很多,由于家长急切盼望子女成为音乐家,拼命赶进度拿一些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也无法把握的音乐作品给儿童,或者逼迫儿童学习某种枯燥的专业的乐器演奏技艺, 掌握某种音乐演奏技能,如弹钢琴、拉提琴、吹管笛等。
二、看法与对策
(一)樹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确立科学的学龄前儿童教育观念,采用符合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是在学龄前儿童家庭实施音乐教育的前提条件。学龄前儿童所处的时期其实就是游戏的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以及合群、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转换快等特点,他们所追求的就是如何使自己感觉愉快欢乐,趣味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需要,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让幼儿有自己的空间。家长要动员子女出去找小伙伴,同时也要欢迎子女的小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共同去参加兴趣班或者培训中心,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榜样去努力,不会造成反面效应。
(二)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幼儿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永远的动力。在学前儿童器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儿童的想象。器乐教学也是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儿童自己的演奏,引导或帮助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自身的美进行认识和体验。正确的练习是学习音乐技能的基础。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重复练习是必要的,但是只关心练多长时间、练多少遍,却会造成儿童在练习时注意分散。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当他们注意力分散时,要找出原因,适当调整,及时鼓励,重新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儿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在家中度过的,为使幼儿园的教育得到持续,我们应创设一种美好的家庭音乐氛围,现在的三口之家都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也不成问题。家长可利用早上起床、睡觉前的间歇时间播放适合幼儿听的乐曲或歌曲,或哼唱歌曲。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准备小电子琴等乐器。如在幼儿的房间布置上,可将高雅、优美的音乐用旋律图谱、意境图挂在墙上,让生活的空间成为幼儿感受美的园地。家庭音乐教育也应不拘形式、不限时空。
(四)注重生活化教育
幼儿的一半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在家中度过的,家长可以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一个音乐浸润的环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接受全面的个性发展。家长可以利用茶余饭后,和幼儿一起玩玩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游戏或节奏游戏;进餐或临睡前,一起欣赏一首优美动听的轻音乐;节日聚会时,搞一场简易的音乐表演等。对部分购置大型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经济上尚有困难的家庭,或请家庭教师条件尚不具备的家庭,或当地还没有比较合适的家庭教师的地区,可以运用碟片、广播、电视、电影等现代化音乐视听传播媒介,也可以利用家庭中一些玻璃杯、碗、盆、易拉罐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在敲敲打打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因此,只要家长有决心、有恒心,困难的条件可以克服,良好的条件也可以创造,幼儿的音乐教育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悦艳:器乐学习与学前儿童心里健康.山东教育,2003.9
[2]张波:谈幼儿音乐教育.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沈周忆:关于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思考.音乐天地,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