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数学是生活的重要助手,而小学数学将作为基础成就学习与生活。小学数学是有趣的,它有许多数字游戏和活动;小学数学是复杂的,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业也将增加,知识难度也将增大。作为数学教师,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感到畏惧,而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帮助他们完成数学学习上的过渡,让他们轻装上阵。
[关键词]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过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28-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教师为了应对各级各类的抽考、竞赛,满堂灌、满堂问..诸多旧式教学方法统领了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仿佛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因此,只有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分数成了唯一界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师生被禁锢在这一困境之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全面评价一个学生,不单独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应有的放矢,因人制订分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各类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入脑三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 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天安门、奖杯和飞机。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图片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目睹的,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张图片,图片范围有窗花、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四、能力与思想过渡
小学数学是简单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它在教育知识的同时,也承担了练就学生们学习能力与思想的责任。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学会一加一,学会乘法表,学会应用题。他们承受着教师们的教育,接收数学知识,并且仅仅是数学知识而已。他们关心的是作业完成了,答对了,考试得高分了。在小学生这个懵懂的年龄,他们没有太多学习的理念,教师们需要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传输思想,传递能量。小学生们的记忆力是挺好的,因而在大多数学习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记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他们将会慢慢忘记那些记忆中的知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们更需要教育学生们掌握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思想与分析。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学生们记住的是公式“间隔数=棵数-1”,如果遇到“50米的公路要种树苗,每隔5米种一株(两端要种),一共可以种多少株?”的应用题,学生们的思想还不能做及时的转弯。教师们在教学做题时,重要的是思考方式的阐述。从题目到问题,还是从问题到题目。不同的思考方式就有不同的解题方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完成能力与思想的过渡,希望学生们学一题,从而解百题,为今后数学的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方式与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轻松解答应用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能够在比赛中拿得好名次。透彻醒悟后,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给了学生们许多无形的压力。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教师们会毫不犹豫地开展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们对某种类型的题有深刻印象,形成答题技巧,教师们会布置稍多的作业。的确,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他们为什么会落下功课,为什么不会解题,而是一味地用我们总结的解决方式解决问题,是教师们忽略了问题的本身。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学生们轻装上阵。教学方式和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与思想,这样才能与学生达成共识,才能让学生们懂得教师的所讲、所教,才能在教学上取得双赢的结果。而既要符合小学生口味的,又要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刻体会,去总结。至于作业,量不在多,在于精。教师们要合理安排作业的类型,让学生们在作业中既加深了解题印象,又摸索了解题方法。
当然,学习就是一段环球旅行,我们必须边走边学,教学亦是如此。即使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当我们最终回忆时,我们会发现这段旅程有苦有甜,有喜有悲,我们会为这份事业而骄傲,为这一生没有碌碌无为而庆幸。
[关键词]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过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28-0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小学数学教学“活”起来。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重点。教师为了应对各级各类的抽考、竞赛,满堂灌、满堂问..诸多旧式教学方法统领了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仿佛一个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因此,只有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学生才能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考试分数成了唯一界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师生被禁锢在这一困境之中,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全面评价一个学生,不单独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承认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应有的放矢,因人制订分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各类学生都能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拓宽信息来源,提供多样、生动的素材,入脑三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 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天安门、奖杯和飞机。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图片并不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目睹的,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张图片,图片范围有窗花、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轴对称图形。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四、能力与思想过渡
小学数学是简单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它在教育知识的同时,也承担了练就学生们学习能力与思想的责任。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学会一加一,学会乘法表,学会应用题。他们承受着教师们的教育,接收数学知识,并且仅仅是数学知识而已。他们关心的是作业完成了,答对了,考试得高分了。在小学生这个懵懂的年龄,他们没有太多学习的理念,教师们需要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传输思想,传递能量。小学生们的记忆力是挺好的,因而在大多数学习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记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他们将会慢慢忘记那些记忆中的知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们更需要教育学生们掌握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思想与分析。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学生们记住的是公式“间隔数=棵数-1”,如果遇到“50米的公路要种树苗,每隔5米种一株(两端要种),一共可以种多少株?”的应用题,学生们的思想还不能做及时的转弯。教师们在教学做题时,重要的是思考方式的阐述。从题目到问题,还是从问题到题目。不同的思考方式就有不同的解题方案。小学数学的教学要完成能力与思想的过渡,希望学生们学一题,从而解百题,为今后数学的独立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方式与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能够轻松解答应用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能够在比赛中拿得好名次。透彻醒悟后,我们会发现,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给了学生们许多无形的压力。为了跟上教学进度,教师们会毫不犹豫地开展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们对某种类型的题有深刻印象,形成答题技巧,教师们会布置稍多的作业。的确,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他们为什么会落下功课,为什么不会解题,而是一味地用我们总结的解决方式解决问题,是教师们忽略了问题的本身。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学生们轻装上阵。教学方式和内容要符合他们的年龄与思想,这样才能与学生达成共识,才能让学生们懂得教师的所讲、所教,才能在教学上取得双赢的结果。而既要符合小学生口味的,又要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刻体会,去总结。至于作业,量不在多,在于精。教师们要合理安排作业的类型,让学生们在作业中既加深了解题印象,又摸索了解题方法。
当然,学习就是一段环球旅行,我们必须边走边学,教学亦是如此。即使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但当我们最终回忆时,我们会发现这段旅程有苦有甜,有喜有悲,我们会为这份事业而骄傲,为这一生没有碌碌无为而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