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针对安徽省和江苏省的40家企业的368名人力资源从业者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的调研,调研内容主要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对于自身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的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评价,以及对于高校本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采取百分比法定量分析调研数据,得出人力资源从业者所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技能和能力三大模块的九大重要要素。最后,基于此九大重要要素,提出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相对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从业者;调研;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1]。可见,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培养出来和学生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大批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又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这就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就业矛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大部分综合性高校都开设的专业,其大量的毕业生和就业难之间的矛盾现象较为严重,笔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视角来探讨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基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本研究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度来开展此群体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目的在于真正了解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出人力资源从业者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而提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对策。
(二)调研范围及形式。笔者选取安徽省20家企业和江苏省20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对象涉及368人次,从最基层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到高层的人力资源总监,其中人力资源总监采取访谈形式,其他采取问卷形式。调研企业的性质主要为民营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汽车、房地产、日用百货、通讯、食品、外贸、金融等多个领域,以人力资源从业者大量分布的服务业为主。
(三)调研内容。调研内容分三部分:一是人口统计变量部分,主要从毕业院校及专业,工作行业、工作专业领域及工作年限等方面了解这些从业者的最基本的信息;二是人力资源从业者对于自身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三大模块的认知评价,调研对象根据自身工作状况分别对每个指标进行满意度评价和重要性程度评价[2];三是调研对象对于高校本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分析方法。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的调查采取里克特5级量表法,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百分制法。计算方法见公式(1),其中S代表满意度值,X1到X5表示知识、技能和能力模块各个指标的调研对象的满意的评价程度,重要性程度也满意度计算方法一样,不赘述。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之间的匹配情况计算见公式(2),其中P代表匹配数值,S代表满意程度,I代表重要性程度。根据得分,重要性程度高,满意度也较高的因素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专业从业者对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将重要性程度高,满意性程度低的因素作为必须注重和加强的因素。其他,不作为重点关注。
(二)分析结果
1、知识层面。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为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通识。其中业务知识是人力资源从业者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第一位应该掌握的知识,不懂业务就无从谈具体的职能工作的开展。
2、技能层面。人力资源从业者需求掌握的主要技能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数据信息获取及统计分析技能和专业软件操作技能。
三、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结合笔者从事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的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如下。
(一)更新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通知的教学模式。业务知识方面,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领域不同,所需要的业务知识也将不同,这一块内容只能通过进入工作单位后的学习和积累。但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要有业务知识培养的理念,让学生明确人力资源专业作为一个职能领域的学习,更需要业务知识的铺垫,倡导大家在大学期间多进行知识面的普及自主学习,对以后的业务学习能有所铺垫。
专业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的在于需要有具备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双能型”教师去讲解,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主干课程开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沙盘模拟、到企业实习、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到高校进行讲座,甚至关键课程的授课指导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围绕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中心,将理论切实和实践结合起来[3]。
通知方面学校要在开设现有管理学、经济学等这方面的课程外,需要高度重视会计、统计、劳动法这些知识层面高度重视,改变以往学生考试结束学分完成的考核方式,以切实的案例、操作报告作为考核学生学分获取的依据,依次提高学生对这些重要的通知的掌握。
(二)依托实验室,开展学生办公、专业软件和数据搜集及分析能力。完善目前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拓展以考证为目的的计算机教学,加入excel、word这些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课程,并作出明确的考核通过的要求,依托实验室资源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切实能够掌握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
专业软件价格昂贵,囿于资源的限制,高校可以通过购买相对价格合理的主干课程的人力专业的教学实验软件,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的可能.
数据搜集及分析能力的培养,高校一方面可在平时课程教学中加入调研分析,让学生动手自己锻炼;同时也可以从毕业论文抓起,做毕业论文的过程就是资料搜集和分析的过程,可将此纳入考核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范畴,使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提高该能力。
(三)开展社团、比赛等集体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学习和心理素质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固然一部分在后天的工作中可以提高,但是在高校期间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团、开展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交流和比赛活动、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助学助研等各种活动,将参与活动的项目作为考核学生毕业的硬性指标,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与人共处的沟通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一生,高校通过组织本校或者外校高年级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合理利用电脑的基础上多注重书籍的阅读、引进专业相关的新知识的学术交流等,帮助并督促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从事相对琐碎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高校通过把心理教育搬进大学生课堂,通过心理素质测评、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种能容丰富的比赛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本专业学生坚毅、自信心、忠诚等优秀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作后更加理性的对待自己的专业领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http://baike.so.com/doc/6433018.html
[2]李鹏.职业胜任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7-139.
[3]王鸿政.应用型人才绩效评价的市场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9):18-20
关键词:人力资源从业者;调研;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1]。可见,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培养出来和学生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大批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又招聘不到满意的人才,这就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就业矛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大部分综合性高校都开设的专业,其大量的毕业生和就业难之间的矛盾现象较为严重,笔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视角来探讨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基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调研
(一)调研目的。本研究从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角度来开展此群体对于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和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程度的评价,目的在于真正了解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出人力资源从业者在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为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而提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对策。
(二)调研范围及形式。笔者选取安徽省20家企业和江苏省20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对象涉及368人次,从最基层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到高层的人力资源总监,其中人力资源总监采取访谈形式,其他采取问卷形式。调研企业的性质主要为民营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汽车、房地产、日用百货、通讯、食品、外贸、金融等多个领域,以人力资源从业者大量分布的服务业为主。
(三)调研内容。调研内容分三部分:一是人口统计变量部分,主要从毕业院校及专业,工作行业、工作专业领域及工作年限等方面了解这些从业者的最基本的信息;二是人力资源从业者对于自身目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三大模块的认知评价,调研对象根据自身工作状况分别对每个指标进行满意度评价和重要性程度评价[2];三是调研对象对于高校本专业的大学生的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分析方法。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的调查采取里克特5级量表法,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百分制法。计算方法见公式(1),其中S代表满意度值,X1到X5表示知识、技能和能力模块各个指标的调研对象的满意的评价程度,重要性程度也满意度计算方法一样,不赘述。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之间的匹配情况计算见公式(2),其中P代表匹配数值,S代表满意程度,I代表重要性程度。根据得分,重要性程度高,满意度也较高的因素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专业从业者对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或者能力;将重要性程度高,满意性程度低的因素作为必须注重和加强的因素。其他,不作为重点关注。
(二)分析结果
1、知识层面。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为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通识。其中业务知识是人力资源从业者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第一位应该掌握的知识,不懂业务就无从谈具体的职能工作的开展。
2、技能层面。人力资源从业者需求掌握的主要技能为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数据信息获取及统计分析技能和专业软件操作技能。
三、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结合笔者从事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的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如下。
(一)更新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和通知的教学模式。业务知识方面,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领域不同,所需要的业务知识也将不同,这一块内容只能通过进入工作单位后的学习和积累。但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要有业务知识培养的理念,让学生明确人力资源专业作为一个职能领域的学习,更需要业务知识的铺垫,倡导大家在大学期间多进行知识面的普及自主学习,对以后的业务学习能有所铺垫。
专业知识的获取最重要的在于需要有具备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双能型”教师去讲解,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主干课程开设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沙盘模拟、到企业实习、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到高校进行讲座,甚至关键课程的授课指导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围绕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中心,将理论切实和实践结合起来[3]。
通知方面学校要在开设现有管理学、经济学等这方面的课程外,需要高度重视会计、统计、劳动法这些知识层面高度重视,改变以往学生考试结束学分完成的考核方式,以切实的案例、操作报告作为考核学生学分获取的依据,依次提高学生对这些重要的通知的掌握。
(二)依托实验室,开展学生办公、专业软件和数据搜集及分析能力。完善目前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拓展以考证为目的的计算机教学,加入excel、word这些最基本的办公软件的课程,并作出明确的考核通过的要求,依托实验室资源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切实能够掌握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
专业软件价格昂贵,囿于资源的限制,高校可以通过购买相对价格合理的主干课程的人力专业的教学实验软件,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的可能.
数据搜集及分析能力的培养,高校一方面可在平时课程教学中加入调研分析,让学生动手自己锻炼;同时也可以从毕业论文抓起,做毕业论文的过程就是资料搜集和分析的过程,可将此纳入考核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范畴,使学生在实际的过程中提高该能力。
(三)开展社团、比赛等集体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学习和心理素质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固然一部分在后天的工作中可以提高,但是在高校期间的培养也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社团、开展不同专业间学生的交流和比赛活动、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的助学助研等各种活动,将参与活动的项目作为考核学生毕业的硬性指标,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与人共处的沟通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一生,高校通过组织本校或者外校高年级优秀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合理利用电脑的基础上多注重书籍的阅读、引进专业相关的新知识的学术交流等,帮助并督促大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于从事相对琐碎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高校通过把心理教育搬进大学生课堂,通过心理素质测评、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种能容丰富的比赛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本专业学生坚毅、自信心、忠诚等优秀心理品质,使他们能够在从事工作后更加理性的对待自己的专业领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http://baike.so.com/doc/6433018.html
[2]李鹏.职业胜任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7-139.
[3]王鸿政.应用型人才绩效评价的市场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