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學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播放攀岩的视频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那什么是力呢?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展示图片,引导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生】观看  聆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事例,概括力的概念。明确有关力的各种概念
  板书
  第八章  力
  二、讲授新课
  【师】观看图片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其他分析略)
  【生】有。工人。车。
  设计意图:举出示例,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
  【师】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展示图片,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聆听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事例,概括力的概念。明确有关力的各种概念
  简单介绍牛顿;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
  那1N有多大呢?
  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生】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切身体验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
  【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实验  :演示1(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学生思考、讨论、桌子形变的比较小,不易观察。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师】讲授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2.运动快慢变化;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
  板书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生】不相同。(举例说明)改变大小;改变方向;
  设计意图: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
  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
  ……【师】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事例吗?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A物体对B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B物体对A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那么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
  【生】学生思考,回答  聆听
  设计意图: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板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划船   跑步火箭发射
  【生】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对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怎么画,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以达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到这一目标,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是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问题情境化  问题情境化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了兴趣,才有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话题选自七年级(上)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Section A 1a-1c.围绕“谈论自己所喜欢的学科”这一话题,展开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主要学习和掌握学科的表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制作课表、角色扮演、调查报告等)使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学科。让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 
期刊
摘要: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  关键词:大问题 探究 创新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
期刊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当今的孩子,不是独生子女,就是超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阳,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一张椅子横在路中央,孩子只会绕道而行,没有谁会把椅子送回原处,发现脚下有睬着的东西,瞧瞧不是自己的,一走了之。我曾问:“为什么?”有些幼儿回答“老师,这不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包诗”的特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
期刊
从我接手初中体育训练课多年来,我便感到我国的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让学生感到厌恶。可以这么说,学生是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广播操或徒手操,特别对单调而枯燥的训练更不感兴趣。为此,针对少年心理成长特点,对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必须改革,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才至于适应得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采用立体程序教学法很有必要。  所谓这种立体式教学必须掌握训练课中的立体程序教学法,即从教学内
期刊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乐理体系源于欧洲,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音乐基础理论的结晶。中国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主要是“律学”和“乐学”。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些乐理著作相继产生,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李重光先生的《音乐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凡学音乐者,人人都必须学习。  说到乐理,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与它相伴,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最简单的音符就是1234567,这是我们常见的中音区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以个性化,小组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具有自选性和自足性,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特点,这决定了教师对区域发挥有效的教育功能,让幼儿用自
期刊
现代教育强调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来说,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智力类型特点;另方面也要求教师在完成作业的方式上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智力类型以及自身知识基础来自主选择所要完成的作业类型、方式和数量要求;再方面,教师在作业的设计和安排布置方式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更加喜闻乐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活动的实际,就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通过课前的准备和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改革的思想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一套适应教学改革的“生本课堂”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从四个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