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领到新课本时,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本厚厚的《语文读本》。为什么高兴呢?因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机会到了。如果这读本里的文章学生都能够认真地去读一读品一品,还担心语文阅读面狭窄吗?
高中语文读本是课本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和课本联系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一把钥匙。在不自觉的渗透中,学生会在脑海中把所学知识归纳成一个个的小体系,遇到某个问题就会迅速地联想到类似的问题。所以教师有意识地把读本与课本联系,对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一、利用读本巧设导语
“老舍有篇还未写完的著作《正红旗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冷静地审视了旗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我们读本节选课文中,老舍就讲到了一个细节,他写自己的母亲为了参加各种应酬,节省全家人的口粮,以省得一点钱来租好看体面的衣服。他说,在旗人看来,面子比生命更重要。‘有钱的总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这话深刻地概括了旗人的生活態度。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茶馆》这篇课文中,就有一个没落的旗人贵族的代表,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看,他是谁呢?”这是我分析《茶馆》的人物形象时插入的一段导语,学生很感兴趣,不但很快理解了松二爷宁可饿死也不要让鸟挨饿的反常举动,同时也有意识的去读《正红旗下》这部小说。所以,利用读本做导语导入课文的做法是很值得尝试的。
二、利用读本巧做比较
第四册必修课本中有篇《守财奴》,而第四册读本中有《泼留希金》、《严监生与严贡生》、《悭吝人》节选。这几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文学画廊中鼎鼎有名的吝啬鬼形象,讲授时,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和学生一同感受吝啬的种种表现。葛朗台面对黄金包装的梳妆盒,纵身一跃的动作,使人惊叹;泼留希金时刻处于戒备状态,担心别人来抢他金子的心理,让人同情;严监生临死看着灯草总不断气的场面,惹人发笑;阿巴公让裤子屁股处破洞的仆人背墙而站的语言,更令人捧腹。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给学生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加以比较,让学生在欣赏幽默的同时体会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可谓寓教于乐,一举双得。
同样还是第四册,必修本和读本中分别有篇《后赤壁赋》和《前赤壁赋》,两文历来被人们称道,它们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时间上,《前》文为冬天,《后》文为秋天;在景物特征上,《前》文肃杀悲壮,《后》文清新恬淡;在思想感情上,《前》文流露了苏轼消极的遁世心态,《后》文则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二者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甚至还可以探讨造成这种不同心态的原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是一个被抛弃的悲剧形象,和《霍小玉传》中的遭遇十分相似,教师也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去对比。
三、利用读本拓展延伸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较阅读还只是浅层次的鉴赏,如果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鉴赏要求,则可以让他们学写文学小评。而语文读本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以第五册为例。
第五单元讲完后,就可结合语文读本中《诗歌的欣赏》单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读诗歌欣赏的准备》、《〈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三位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告诉读者该如何去鉴赏古诗,有理论,有事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学生是能够看懂的。这时,教师布置一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文章所说的方法,谈谈自己对某一首古诗的理解。
再如《阿Q正传》讲完后别马上丢开,翻开配套读本,有一个《名家论“阿Q”》专题。让学生仔细去研读,读完谈感受,学生有了深刻体会之后,布置写作题目:我也论“阿Q”。
这种教法,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锻炼他们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各位老师不妨一试。
综上所述,教师如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把读本内容与考试链接起来,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拓宽,知识视野愈加开阔,自然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看读本,去思考去联系某些问题,那我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四、利用读本,开展有效活动
1、推荐精彩文段。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即为什么推荐)两个环节构成。因为不需要展开,所以一堂课的容量非常大,学生在寻找、勾画、朗读、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默写警句名言。一本书读完,记住其中最经典最有感觉的几句话,是必须也是自然的。说到底,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自然积累的过程。
3、张贴文章排行榜。由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读本篇目打分,最后统计出数据并张榜公布,一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来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以便更好地指导阅读。
4、常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这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实效的一项。埋首读本,沉浸其中,一定会流淌出一些有思有感有情的好句好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读书笔记。
总之,对于读本利用,思想重视是前提,它保证了阅读时间;教师指导是关键,它促成了知识的有效迁移;检查是手段,它使获得的知识得到检验、肯定和运用,并使整个阅读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各个落实,才能保证《语文读本》效益的最大化。
高中语文读本是课本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和课本联系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一把钥匙。在不自觉的渗透中,学生会在脑海中把所学知识归纳成一个个的小体系,遇到某个问题就会迅速地联想到类似的问题。所以教师有意识地把读本与课本联系,对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一、利用读本巧设导语
“老舍有篇还未写完的著作《正红旗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冷静地审视了旗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我们读本节选课文中,老舍就讲到了一个细节,他写自己的母亲为了参加各种应酬,节省全家人的口粮,以省得一点钱来租好看体面的衣服。他说,在旗人看来,面子比生命更重要。‘有钱的总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这话深刻地概括了旗人的生活態度。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茶馆》这篇课文中,就有一个没落的旗人贵族的代表,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看,他是谁呢?”这是我分析《茶馆》的人物形象时插入的一段导语,学生很感兴趣,不但很快理解了松二爷宁可饿死也不要让鸟挨饿的反常举动,同时也有意识的去读《正红旗下》这部小说。所以,利用读本做导语导入课文的做法是很值得尝试的。
二、利用读本巧做比较
第四册必修课本中有篇《守财奴》,而第四册读本中有《泼留希金》、《严监生与严贡生》、《悭吝人》节选。这几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文学画廊中鼎鼎有名的吝啬鬼形象,讲授时,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和学生一同感受吝啬的种种表现。葛朗台面对黄金包装的梳妆盒,纵身一跃的动作,使人惊叹;泼留希金时刻处于戒备状态,担心别人来抢他金子的心理,让人同情;严监生临死看着灯草总不断气的场面,惹人发笑;阿巴公让裤子屁股处破洞的仆人背墙而站的语言,更令人捧腹。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给学生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加以比较,让学生在欣赏幽默的同时体会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可谓寓教于乐,一举双得。
同样还是第四册,必修本和读本中分别有篇《后赤壁赋》和《前赤壁赋》,两文历来被人们称道,它们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时间上,《前》文为冬天,《后》文为秋天;在景物特征上,《前》文肃杀悲壮,《后》文清新恬淡;在思想感情上,《前》文流露了苏轼消极的遁世心态,《后》文则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二者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甚至还可以探讨造成这种不同心态的原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是一个被抛弃的悲剧形象,和《霍小玉传》中的遭遇十分相似,教师也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去对比。
三、利用读本拓展延伸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较阅读还只是浅层次的鉴赏,如果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鉴赏要求,则可以让他们学写文学小评。而语文读本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以第五册为例。
第五单元讲完后,就可结合语文读本中《诗歌的欣赏》单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这一单元有三篇课文,《读诗歌欣赏的准备》、《〈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三位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告诉读者该如何去鉴赏古诗,有理论,有事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学生是能够看懂的。这时,教师布置一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文章所说的方法,谈谈自己对某一首古诗的理解。
再如《阿Q正传》讲完后别马上丢开,翻开配套读本,有一个《名家论“阿Q”》专题。让学生仔细去研读,读完谈感受,学生有了深刻体会之后,布置写作题目:我也论“阿Q”。
这种教法,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锻炼他们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各位老师不妨一试。
综上所述,教师如能很好的引导学生把读本内容与考试链接起来,并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拓宽,知识视野愈加开阔,自然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看读本,去思考去联系某些问题,那我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四、利用读本,开展有效活动
1、推荐精彩文段。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即为什么推荐)两个环节构成。因为不需要展开,所以一堂课的容量非常大,学生在寻找、勾画、朗读、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默写警句名言。一本书读完,记住其中最经典最有感觉的几句话,是必须也是自然的。说到底,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自然积累的过程。
3、张贴文章排行榜。由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读本篇目打分,最后统计出数据并张榜公布,一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来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以便更好地指导阅读。
4、常写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这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实效的一项。埋首读本,沉浸其中,一定会流淌出一些有思有感有情的好句好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读书笔记。
总之,对于读本利用,思想重视是前提,它保证了阅读时间;教师指导是关键,它促成了知识的有效迁移;检查是手段,它使获得的知识得到检验、肯定和运用,并使整个阅读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各个落实,才能保证《语文读本》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