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生命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根本亦在课堂。如何利用好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尽可能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切都必须是以老师为主导的。可从目前来看,一个教师难以处理好“三题”的关系,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提高与发展。
因此我把学生需要掌握与检测学习情况的题分为三种,例题、习题和考题,即所谓的“三题”。
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从三题上也能较好的体现出来。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习题没有什么好备课的,只是一个题一个题讲”,“我就不会讲习题”,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三题”的关系和作用还有很多人没有研究。因此更是有许多不能够明白例题、习题和考题的本质区别。或者说不是不明白,而是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对这些题进行区分。这也便成了现在教学效率偏低,而学生学习更为辛苦的一个原因。
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类题进行区分,并明确每一类题在教学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不能舍本逐末,以致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离素质教育反而越来越远。
首先是例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生命线。它的本质作用就是示范。通过它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以真正明白某一原理,某一公式,某一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应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原因、公式、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因此可以说,一个教师最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就是自己所选取的例题,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例题。它们一般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明白。正是因为简单,才使得许多教师和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太重视,它的价值也仅仅是一道一般习题的价值,这是课堂效率偏低的首要原因。可以说,无论哪一科,例题的数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但它们所涵盖的重点原理、公式、知识点却十分全面。只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深入挖掘,发掘每一个例题的真正价值。把握它的精髓,并在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能学懂,会用,这才是捷径。
其次是习题,它是对例题最有效的补充。它的作用就是对老师所讲例题进行必要的巩固与补充完善,即要举一反三。因此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要求教师进行精心选择,认真研究,巧妙设计。真正明确所选之题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的分量。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更多问题是我们老师选题不精,很多题较为孤立,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反而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老师自己倒是相对要轻松得多。原因何在呢?对于老师而言,随便选择习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它做完一遍似乎就可以了,甚至都不去仔细研究应该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它讲明白。一个老师仅仅能够做到会做题,能把题当着学生再做出来或讲出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老师的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各个环节中,备课环节是首要环节。而选择例题与习题的过程,是教师从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重要一环。选择出的例题与习题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学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表面上听懂了某一题,会做了某一题。所以选择例题与习题时,一个教师要明确某一知识点在本系统中的地位,它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搜集与整理。这就要求自己首先要大量地做题,然后把里面最有代表性与指导启发意义的题作为例题或者习题。从而保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学到知识,更透地掌握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一个教师恐怕更应该有事倍功半的心理准备,毕竟一个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在平时就可能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工作。事实是也只有教师在这方面做的越多,学生才可能做的又少又好。可以说,题海应该是指老师来说的,而不是指学生。一个教师确实应该在例题与习题的大海和书山上遨游与攀登,也才能够成为带领学生遨游学海的中流砥柱,攀登书山的捷径指引者。
最后是考题。如果说考题重要,高考是最重要的了,但它仅仅重要在我们要尽可能地凭借它把我们的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这里非我所谈的考题。我所指的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题。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它的重要性遠远不如例题与习题重要。它通常是对一个阶段知识方法进行的反馈。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的是它的检测与反馈功能。但可以说,无论考题出的多么完美,都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或一个学体(班级或教学部或年级)在一段时间内对知识方法掌握的全面与深入程度。它如果能做到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有效检测,则是已经十分不易了。它的最大缺点就是涵盖的面要狭窄得多,因此常常有的学生平时考不出成绩,但高考中却又突显出来,而有的人又恰恰相反,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某些知识点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他的知识体系完善程度决定的。这是考题最大的缺点。因此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的测试,就要明确已考和未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时刻记住高考常考偶考亦考等等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合理评价与反思,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总之,教学虽是一门艺术,但它首先是一门技术。而从“三题”的处理上进行有效的操作,更将有利于对知识方法等进行系统的传授,并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多的收获。
因此我把学生需要掌握与检测学习情况的题分为三种,例题、习题和考题,即所谓的“三题”。
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从三题上也能较好的体现出来。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习题没有什么好备课的,只是一个题一个题讲”,“我就不会讲习题”,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三题”的关系和作用还有很多人没有研究。因此更是有许多不能够明白例题、习题和考题的本质区别。或者说不是不明白,而是从来没有有意识地对这些题进行区分。这也便成了现在教学效率偏低,而学生学习更为辛苦的一个原因。
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类题进行区分,并明确每一类题在教学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不能舍本逐末,以致事倍功半,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离素质教育反而越来越远。
首先是例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生命线。它的本质作用就是示范。通过它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以真正明白某一原理,某一公式,某一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应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其他原因、公式、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因此可以说,一个教师最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就是自己所选取的例题,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例题。它们一般浅显易懂,具有更强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明白。正是因为简单,才使得许多教师和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太重视,它的价值也仅仅是一道一般习题的价值,这是课堂效率偏低的首要原因。可以说,无论哪一科,例题的数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但它们所涵盖的重点原理、公式、知识点却十分全面。只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深入挖掘,发掘每一个例题的真正价值。把握它的精髓,并在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能学懂,会用,这才是捷径。
其次是习题,它是对例题最有效的补充。它的作用就是对老师所讲例题进行必要的巩固与补充完善,即要举一反三。因此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要求教师进行精心选择,认真研究,巧妙设计。真正明确所选之题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的分量。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更多问题是我们老师选题不精,很多题较为孤立,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反而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老师自己倒是相对要轻松得多。原因何在呢?对于老师而言,随便选择习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它做完一遍似乎就可以了,甚至都不去仔细研究应该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它讲明白。一个老师仅仅能够做到会做题,能把题当着学生再做出来或讲出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老师的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各个环节中,备课环节是首要环节。而选择例题与习题的过程,是教师从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重要一环。选择出的例题与习题应该是能够使学生学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不仅仅是表面上听懂了某一题,会做了某一题。所以选择例题与习题时,一个教师要明确某一知识点在本系统中的地位,它与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搜集与整理。这就要求自己首先要大量地做题,然后把里面最有代表性与指导启发意义的题作为例题或者习题。从而保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学到知识,更透地掌握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一个教师恐怕更应该有事倍功半的心理准备,毕竟一个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在平时就可能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工作。事实是也只有教师在这方面做的越多,学生才可能做的又少又好。可以说,题海应该是指老师来说的,而不是指学生。一个教师确实应该在例题与习题的大海和书山上遨游与攀登,也才能够成为带领学生遨游学海的中流砥柱,攀登书山的捷径指引者。
最后是考题。如果说考题重要,高考是最重要的了,但它仅仅重要在我们要尽可能地凭借它把我们的学生送入理想的大学。这里非我所谈的考题。我所指的是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题。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它的重要性遠远不如例题与习题重要。它通常是对一个阶段知识方法进行的反馈。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的是它的检测与反馈功能。但可以说,无论考题出的多么完美,都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学生或一个学体(班级或教学部或年级)在一段时间内对知识方法掌握的全面与深入程度。它如果能做到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有效检测,则是已经十分不易了。它的最大缺点就是涵盖的面要狭窄得多,因此常常有的学生平时考不出成绩,但高考中却又突显出来,而有的人又恰恰相反,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某些知识点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他的知识体系完善程度决定的。这是考题最大的缺点。因此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的测试,就要明确已考和未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时刻记住高考常考偶考亦考等等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合理评价与反思,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总之,教学虽是一门艺术,但它首先是一门技术。而从“三题”的处理上进行有效的操作,更将有利于对知识方法等进行系统的传授,并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最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