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本文就上市公司如何落实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从制衡结构、制度流程、信息系统支持,全员监督、文化引导等五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完善企业制衡机制,使权力滥用、腐败、舞弊成为“不能、不敢、不要、不需、不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 制衡 机制 研究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虽然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企业权力制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结合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企业制衡机制建设。
一、完善制衡结构,规范决策层、经营层、业务层运作
一是规范“三会”治理结构。以《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落实最高权力机构的权利,明确股东大会的责任和义务;以《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规范和约束决策机构权力,同时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重点保障独立董事行使职权,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发挥独立董事作用,防止大股东内部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监事会议事规则》落实监督机构的权利,重点保障职工监事行使職权,维护职工利益。在治理机构权限设计中,对知情权、经办权、审核权、批准及否决权进行严格划分,通过内部、外部审计机构,对这些权利的落实和行使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治理结构在权利范围内相互制衡、规范运作。
二是明晰经营层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总经理工作细则》,通过《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规定》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授权、检查和问责制度,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保证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相互支持,独立运作、相互验证;部门之间既有业务指导权利,也有被指导权利,并有重大事项报告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建立《总裁办公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专门委员会设立、决策项目、议事规测,表决方式,辅助部门及责任等,规范业务专家在公司重大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识别风险,避免少数人人控制。
四是明确岗位职责和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明确岗位专业胜任能力,消除管理者肯干而无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决策风险,是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成立以独立董事为主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风险控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经济责任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核稽查,落实部门间业务和权力制衡机制,监督各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规范运作;同时诊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督促改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完善制度保障,落实制衡责任
现代企业广泛采用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的模式,保证组织效率。在这种模式下,必须强调“谁管谁负责、谁干谁负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公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那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做不好要负什么责任。用榜样的方面引导,坏典型的警示来保障制衡机制发挥作用。
在企业高风险领域如,投资管理、人事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核心业务实行流程控制。明确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管理范围、管理程序、考核和违规责任追究等。对业务过程进行风险点识别,拟定风险对策或应急预案进行防范。通过权限指引,明确业务流程中的办理权、审核权、审批权、决定权、知情权、监督权,通过流程管理确保业务制衡机制发挥作用。建立《岗位不相容与回避制度》,明确公司经营业务中的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明确需要回避的业务事项和岗位类别。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制衡机制运作
要构建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成效,管理过程、管理结果和历史纪录的实时查询,管理者可通过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实时查询,员工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反馈,也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在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下形成全体员工的监督和制约,用信息沟通制度和方便快捷的网络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各级领导的管理决策建立在科学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口头汇报参杂的感情因素和虚假信息造成的舞弊、误导,使公司制衡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四、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完善制衡体系
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党团组织作用,开展纪委监督、工会监督、群众举报,并用“厂务公开”等形式维护员工知情权,用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落实员工参与管理权,用职代会形式落实员工参与公司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权,用《举报与反舞弊制度》支持群众举报管理漏洞和员工不良行为的方式,树立典型,进行正面引导,通过效能监察切入经营的关键流程和环节,堵塞漏洞,发挥纪检的组织监督作用。建立全员参与,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方面的监督、举报、反馈体系,保障全员监督制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五、营造有利于制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
思想指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建设企业文化,培育忠诚信用员工,形成忠实、勤勉的工作氛围,使相互监督、制衡向相互关注、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发展,是做好一个企业的根本。要营造有利于制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保障企业防范风险、化解危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前进。
总之,在上市公司制衡机制体系建设中,应该严格遵循制衡性原则,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控制,使权力滥用、腐败、舞弊成为“不能”,用责任追究使之成为“不敢”,用激励机制使之成为“不要”,用文化建设使之成为“不需”,用群众监督使之成为“不继”,从而建设全员参与、全方位、多方面的权力制衡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单凤儒.国有企业治理的利益驱动与制衡机制.
[3]吴振钧.权力监督与制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姚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探讨.理论探讨.2004.
摘 要 本文就上市公司如何落实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从制衡结构、制度流程、信息系统支持,全员监督、文化引导等五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完善企业制衡机制,使权力滥用、腐败、舞弊成为“不能、不敢、不要、不需、不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企业 制衡 机制 研究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虽然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不可否认,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企业权力制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结合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企业制衡机制建设。
一、完善制衡结构,规范决策层、经营层、业务层运作
一是规范“三会”治理结构。以《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落实最高权力机构的权利,明确股东大会的责任和义务;以《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规范和约束决策机构权力,同时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重点保障独立董事行使职权,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发挥独立董事作用,防止大股东内部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监事会议事规则》落实监督机构的权利,重点保障职工监事行使職权,维护职工利益。在治理机构权限设计中,对知情权、经办权、审核权、批准及否决权进行严格划分,通过内部、外部审计机构,对这些权利的落实和行使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治理结构在权利范围内相互制衡、规范运作。
二是明晰经营层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总经理工作细则》,通过《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规定》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目标、职责和权限。建立相应的授权、检查和问责制度,确保其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能,保证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相互支持,独立运作、相互验证;部门之间既有业务指导权利,也有被指导权利,并有重大事项报告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建立《总裁办公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明确专门委员会设立、决策项目、议事规测,表决方式,辅助部门及责任等,规范业务专家在公司重大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识别风险,避免少数人人控制。
四是明确岗位职责和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明确岗位专业胜任能力,消除管理者肯干而无能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决策风险,是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是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成立以独立董事为主导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风险控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经济责任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核稽查,落实部门间业务和权力制衡机制,监督各职能部门依法行使职权,规范运作;同时诊断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督促改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完善制度保障,落实制衡责任
现代企业广泛采用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的模式,保证组织效率。在这种模式下,必须强调“谁管谁负责、谁干谁负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公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那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到、做不好要负什么责任。用榜样的方面引导,坏典型的警示来保障制衡机制发挥作用。
在企业高风险领域如,投资管理、人事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核心业务实行流程控制。明确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管理范围、管理程序、考核和违规责任追究等。对业务过程进行风险点识别,拟定风险对策或应急预案进行防范。通过权限指引,明确业务流程中的办理权、审核权、审批权、决定权、知情权、监督权,通过流程管理确保业务制衡机制发挥作用。建立《岗位不相容与回避制度》,明确公司经营业务中的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明确需要回避的业务事项和岗位类别。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支持制衡机制运作
要构建强有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成效,管理过程、管理结果和历史纪录的实时查询,管理者可通过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实时查询,员工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反馈,也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在信息的高度透明化下形成全体员工的监督和制约,用信息沟通制度和方便快捷的网络系统,解决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各级领导的管理决策建立在科学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口头汇报参杂的感情因素和虚假信息造成的舞弊、误导,使公司制衡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四、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完善制衡体系
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党团组织作用,开展纪委监督、工会监督、群众举报,并用“厂务公开”等形式维护员工知情权,用合理化建议等形式落实员工参与管理权,用职代会形式落实员工参与公司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权,用《举报与反舞弊制度》支持群众举报管理漏洞和员工不良行为的方式,树立典型,进行正面引导,通过效能监察切入经营的关键流程和环节,堵塞漏洞,发挥纪检的组织监督作用。建立全员参与,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方面的监督、举报、反馈体系,保障全员监督制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五、营造有利于制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
思想指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建设企业文化,培育忠诚信用员工,形成忠实、勤勉的工作氛围,使相互监督、制衡向相互关注、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发展,是做好一个企业的根本。要营造有利于制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环境,保障企业防范风险、化解危机,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前进。
总之,在上市公司制衡机制体系建设中,应该严格遵循制衡性原则,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控制,使权力滥用、腐败、舞弊成为“不能”,用责任追究使之成为“不敢”,用激励机制使之成为“不要”,用文化建设使之成为“不需”,用群众监督使之成为“不继”,从而建设全员参与、全方位、多方面的权力制衡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单凤儒.国有企业治理的利益驱动与制衡机制.
[3]吴振钧.权力监督与制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姚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探讨.理论探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