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的实质在于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针对学生的特征和天性,构建“童真”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55
作为品德教师,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是我的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个舞台,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我认为,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童真”课堂体现着以“童”为根、以“真”为本的教育思想,张扬着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背景介绍
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那天,我进行了五年级下册《我是小小安全员》的公开教学。课后,教师们给予我较高的评价。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没想到品德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我相信她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我觉得这堂课确实比较成功,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让课堂充满童真。
二、案例描述
片段1:童谣配合操练,学会正确灭火
灭火器是消防安全的一大法宝!很多火灾都是由于初期扑救不及时而酿成大祸。如何让灭火器不成为摆设,让学生在关键时刻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灭火是一件严肃的事件,学生往往因惧怕而逃避参与。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灭火的方法,我把走廊里的灭火器搬进教室,让学生认识灭火器上不同部位的名称,然后结合视频动画演示,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童谣的形式归纳方法。学生对有趣、好玩的操练活动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童谣十分感兴趣。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创编童谣,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片段2:暴露真实问题,掌握逃生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火场逃生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上。当警报声突然响起时,学生置身紧张的气氛,他们的反应是本能的,暴露的问题也是真实的。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问题需要指出。学生纷纷发言,并相互纠错,一一指正。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撤离火灾现场,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择认为最重要的1~2个措施,并说明理由。组长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归纳逃生要领。
当警报再次响起时,学生会不会更安全、更快速地撤离呢?我让学生再次演练。准备——开始!学生井然有序地撤离教室。
片段3:创设火场情境,正确报告火警
作为小小安全员,不仅要学会火灾逃生,还要学会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是一个很严肃、很规范的电话,到底该怎么打呢?我准备了两个电话机,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火灾现场,有滴答的秒钟声、直刺耳膜的警报声、不时响起的惊呼声等。然后,我选出两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模拟报警。学生置身紧张的氛围中,十分慌乱,频频出错。我没有立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观看两段关于正确报火警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提示,查找刚才报警中存在的问题。
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最完整的事是报警的要求。最后,我请刚才那两位学生再次模拟报警。由于学生掌握了报警的要点,在这次演练中,他们少了一分慌乱,多了一分镇定、改正了先前的错误,做到了语言简洁又正确。
三、教后反思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曾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作为品德教师,我们也应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学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处理社会事务的方法,提高正确的行为选择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呢?我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关注童情,教学内容选择“真需”
“教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教师似乎更关注自己“怎么教”,怎么演绎“教”的精彩,至于所教的内容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则很少考虑。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教师只有从他们的真实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中有很多常识,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做到将枯燥的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我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 “小小火情巧控制”环节中,我呈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场景——玩放大镜引燃纸片、点蚊香引燃床单和做菜油锅起火等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因为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2.激发童趣,教学过程体现“真做”
众所周知,品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做”就是一种朴素而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活动,才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少现实生活经验,所以我用模拟演练作为合适的链接点。在教给学生正确的逃生知识和拨打火警电话的方法之前,我让学生进行逃生演习和模拟报警,满足他们的好动心和好奇心。因为没有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的天性暴露无遗,真实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我抓住课堂生成,让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逃生知识和报警要点。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畅所欲言。再次模拟演练时,前后有了鲜活的对比,达到了教育目的。
3.呵护童心,教学理答赋予“真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实,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对话交流时,始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减少奖励,更多地进行有效的追问或提升式肯定,以此引导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体验到更强的真情;对于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我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少数自信心不够的“弱势群体”,我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他们答对了,我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他们答错了,我则采用降低难度的探问式教学,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误区,体验进步的快乐。在逃生演习和拨打火警电话的环节,我还延缓评价,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点燃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评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使评价更具内涵,更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品德的实效性。
总之,作为品德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至真至纯的情感去奏响品德教学这一美妙的乐曲。让我们用兴趣来驱动,用情感来维系,用活动来支撑,用心灵来体验,浸润每一颗参与课堂的童心,激活每一份灵动的童趣,使品德课堂开出更美的道德之花!
(责编 钟伟芳)
[关键词]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55
作为品德教师,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是我的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个舞台,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我认为,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童真”课堂体现着以“童”为根、以“真”为本的教育思想,张扬着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背景介绍
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日那天,我进行了五年级下册《我是小小安全员》的公开教学。课后,教师们给予我较高的评价。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没想到品德课也可以上得如此精彩!”我相信她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从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我觉得这堂课确实比较成功,而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让课堂充满童真。
二、案例描述
片段1:童谣配合操练,学会正确灭火
灭火器是消防安全的一大法宝!很多火灾都是由于初期扑救不及时而酿成大祸。如何让灭火器不成为摆设,让学生在关键时刻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灭火是一件严肃的事件,学生往往因惧怕而逃避参与。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灭火的方法,我把走廊里的灭火器搬进教室,让学生认识灭火器上不同部位的名称,然后结合视频动画演示,教给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童谣的形式归纳方法。学生对有趣、好玩的操练活动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童谣十分感兴趣。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创编童谣,掌握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片段2:暴露真实问题,掌握逃生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火场逃生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上。当警报声突然响起时,学生置身紧张的气氛,他们的反应是本能的,暴露的问题也是真实的。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问题需要指出。学生纷纷发言,并相互纠错,一一指正。为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撤离火灾现场,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选择认为最重要的1~2个措施,并说明理由。组长用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成员或其他小组进行必要的补充。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归纳逃生要领。
当警报再次响起时,学生会不会更安全、更快速地撤离呢?我让学生再次演练。准备——开始!学生井然有序地撤离教室。
片段3:创设火场情境,正确报告火警
作为小小安全员,不仅要学会火灾逃生,还要学会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119”是一个很严肃、很规范的电话,到底该怎么打呢?我准备了两个电话机,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火灾现场,有滴答的秒钟声、直刺耳膜的警报声、不时响起的惊呼声等。然后,我选出两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模拟报警。学生置身紧张的氛围中,十分慌乱,频频出错。我没有立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观看两段关于正确报火警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提示,查找刚才报警中存在的问题。
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最完整的事是报警的要求。最后,我请刚才那两位学生再次模拟报警。由于学生掌握了报警的要点,在这次演练中,他们少了一分慌乱,多了一分镇定、改正了先前的错误,做到了语言简洁又正确。
三、教后反思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可见他对儿童的敬意。我国明代的李贽曾说过:“夫童心者,真心也。”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对童真的推崇。作为品德教师,我们也应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学生,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处理社会事务的方法,提高正确的行为选择能力和主动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品德课堂充满童真呢?我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关注童情,教学内容选择“真需”
“教什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础。但很多时候,教师似乎更关注自己“怎么教”,怎么演绎“教”的精彩,至于所教的内容是否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则很少考虑。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教师只有从他们的真实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价值。
《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中有很多常识,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做到将枯燥的内容生活化、情境化,我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在 “小小火情巧控制”环节中,我呈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场景——玩放大镜引燃纸片、点蚊香引燃床单和做菜油锅起火等现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事情时,该如何处理?因为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
2.激发童趣,教学过程体现“真做”
众所周知,品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到的,忘记了;看到的,记住了;做过的,理解了。”“做”就是一种朴素而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参与活动,才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缺少现实生活经验,所以我用模拟演练作为合适的链接点。在教给学生正确的逃生知识和拨打火警电话的方法之前,我让学生进行逃生演习和模拟报警,满足他们的好动心和好奇心。因为没有任何提示和要求,学生的天性暴露无遗,真实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我抓住课堂生成,让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逃生知识和报警要点。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畅所欲言。再次模拟演练时,前后有了鲜活的对比,达到了教育目的。
3.呵护童心,教学理答赋予“真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实,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和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对话交流时,始终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减少奖励,更多地进行有效的追问或提升式肯定,以此引导他们实现更高的目标,体验到更强的真情;对于大多数中等层次的学生,我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少数自信心不够的“弱势群体”,我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如果他们答对了,我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他们答错了,我则采用降低难度的探问式教学,让他们一步步走出误区,体验进步的快乐。在逃生演习和拨打火警电话的环节,我还延缓评价,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点燃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评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使评价更具内涵,更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品德的实效性。
总之,作为品德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至真至纯的情感去奏响品德教学这一美妙的乐曲。让我们用兴趣来驱动,用情感来维系,用活动来支撑,用心灵来体验,浸润每一颗参与课堂的童心,激活每一份灵动的童趣,使品德课堂开出更美的道德之花!
(责编 钟伟芳)